很多父母很烦恼:“孩子沉迷于手机,有什么办法呢?”
“孩子对手机和电脑上瘾,如何能够让他们恰当使用电子产品?”
1
发现“成瘾”根源 才好因势利导
孩子的校外时间都花在手机上,生活中却缺乏人际沟通和家庭沟通。父母若是想改变这种情形,最重要的是,走进孩子内心,了解孩子的真正需求。
孩子对手机和其他电子产品的着迷,原因有好几种:
社交型“成瘾”
如果在家庭中,父母和孩子互动太少。那么孩子就只能把需求转向手机,手机各种社区和社交软件,就对孩子有莫大的吸引力了。
游戏型“成瘾”
如果孩子平时在家中缺少家长的关心和鼓励。或者在学校中学习成绩一般,得不到老师的青睐和鼓励。
那么孩子就会依赖于手机游戏带来的虚拟成就感。虽然,普通人都很喜欢这种游戏带来的成就感。但是由于部分孩子成就感来源渠道少,那么手机游戏就不可或缺了。
娱乐型“成瘾”
同样还是由于社交渠道窄,部分孩子因为不擅长交际,没什么朋友,不太爱说话,和家人的关系也比较疏离。那么,同时,手机娱乐,比如,综艺节目和电影、音乐的获取又是轻松方便的,那么,孩子自然转向手机的怀抱。
如果您的孩子每天一有空就抱着手机不放。我们家长就要看看自己孩子属于以上情况的哪一种。如果确实是以上原因导致的,就可以采取相应措施,再结合着下面一位妈妈的经验,我们就可以“对症下药”。
如果不属于以上任何情况,那么,您的孩子手机成瘾,就不是什么大问题。直接参照下面这位妈妈的经验处理就好了。
2
立下“手机家规” 以身作则
美国的一位全职妈妈送给儿子一部手机,同时,附带了一份类似合同的规定,中国的妈妈们,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增减和应用。
亲爱的格雷戈里:
现在你已经得到这个手机了。很好!你很棒、也很有责任感,所以,得到这份礼物一点都不奇怪。得到这个手机的同时,你也得有所付出,你得按照我们的约定去使用它。
请你仔细读读下面的这份约定。你要知道,我作为家长,我有义务把你教育成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青年,能够适应这个发展迅速的社会,合理地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
如果你违约,那你就甭想再用手机了。我希望你从小树立契约精神。
- 01 -
这是我的手机,我出钱买的,我是出资人和所有人!我现在把它借给你用了,你是不是得谢谢你的老母亲?
- 02 -
手机密码我有权知道。
(家长可能会担心侵犯孩子隐私权,所以这个要跟孩子说清楚,手机是你的,有权知道孩子用它干嘛了。其实,主要还是担心孩子乱浏览不健康的东西)
- 03 -
手机不能带到学校。你要学会与那些你用短信联系的人面对面地聊聊天,因为这是一种生活技能。如果遇到只上半天课、外出参观学习以及有课外活动等情况,可另行考虑。
课堂上玩手机的学生
- 04 -
如果手机摔坏了或是丢了,你要负责去维修。你可以做家务、存零花钱。所以你要注意保护你的手机。珍惜它。
- 05 -
用手机上发表言论或者联系别人,虽然不会面对面,也不要愚弄或者欺骗他人。不要让网络暴力和欺骗成为习惯。
- 06 -
在需要安静的公共场合,你要调成震动或者静音状态。接电话也不要大声,不要打扰别人。你不是一个无礼的人,手机也不能改变这一点。
- 07 -
不要发送或接收你或者其他任何人身体私密部位的图片。不要笑。不要以为你很聪明,有一天也会被诱惑去做这样的事。这有很大的风险,可能会毁掉你中学、大学乃至成年后的生活。
- 08 -
你可以试试,不带着手机出门,其实没有什么大事发生,也不会错过真正重要的事情和人,要让自己的内心更强大。
- 09 -
一直低头看着手机,你会忽略身边关心你的人和身边的风景。你应该多抬起头,感受你身边发生的事情,看看花花草草,看看城市灯火,散散步,和家人朋友聊聊天。对这个世界保持兴趣和好奇,不要太依赖网络。
- 10 -
晚上9点,手机交给我,睡前玩手机,会影响你的睡眠。
躲在被窝里玩手机的孩子
- 11 -
如果你有了手机以后,朋友也不要了,学习也不管了。那么我会考虑没收你的手机。我会跟你好好聊聊,看你的表现再确定是否重新把手机给你。如果我做的不好,我们也可以坐下来谈谈,你要知道,我是你的亲人,终究是站在你这边的,不会想着害你。有问题,我们一起解决。
我希望你能同意并且遵守这些约定。以上约定,不仅仅适用于这部手机,也适用于你的生活。如果你觉得哪条不妥当,你提出来,如果你能说服我,这个约定也可以修改。
3
父母以身作则
如果家长回到家就歪到沙发上开始看手机,打游戏。那么,就很难说服孩子远离手机。其实,下班后,那是和孩子相处的仅有的时间。孩子作业写完以后,爸妈可以引导孩子说说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多点互动,欢声笑语,享受天伦之乐。这正是为人父母的乐趣。
增加孩子其他兴趣爱好
如果孩子对手机很依赖,请不要急躁,习惯应该慢慢改变。比如,培养孩子的运动兴趣,爬山或者打羽毛球,比如跟孩子一起读书看电影,或者周末在孩子去公园散步、让孩子多交朋友等,都可以把孩子从手机中解脱出来。
不再用“玩手机”当鼓励措施
其实这是家庭教育常见的鼓励措施,比如喜欢用手机或者电脑当奖励,如果孩子听话,好好写作业,孩子就可以玩手机。经常这样,孩子就容易把玩手机作为最大的诉求,而习惯养成以后就很难改变。
如果您看到这里,有什么困惑,欢迎留言,共同讨论。
借用《追风筝的人》经典句子来结尾吧:为青少年教育,千千万万遍!
▍来源:素材来自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
▍编辑:夜航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