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看到一个新闻,黄磊微博上的一条生活趣事引起了广大网友的热议。他在微博上说:昨天晚上我给妹妹洗澡,洗头发时她说:“这泡沫好香啊,我都想吃它了。”
他大概想表达的意思是女儿天真可爱,是个小吃货,看到什么都想吃下去。可是这条微博却在网友们这里炸了锅。原来,大家都关注到了黄磊身为父亲给女儿洗澡这件事,而他口中的这个“妹妹”已经五岁了。
有人提出质疑说:“姑娘大了,还用爸爸给洗澡?”立刻有网友在下面响应:“我觉得这个疑问很对,毕竟妹妹其实也不小了。”但是,也有网友表示大家多虑了:“人家还是个小姑娘,我真是服了这种人,龌龊。”
大家争论的焦点,无非是每个人对父母和异性子女之间的亲密行为观点不同、理解不同,各有各的想法,似乎都挺有道理的,可是问题来了,父母与异性子女之间的亲密行为,年龄界限到底应该是多大呢?
01:关于洗澡的问题
异性父母给孩子洗澡,一向都是争议最大的。自从网络普及以来,似乎每年夏天都会有男童被带到女更衣室、女童被带到男更衣室这样的新闻爆出,每每这个时候,便会有无数的争议的声音响起。
记得美国曾经发生过一起关于华裔父亲给孩子洗澡却惨遭击毙的惨案。原来,有一个十岁的女孩在学校无意中告诉老师,在家里是父亲帮她洗澡。于是学校报警,当地儿童福利局介入,最终法庭判决这名10岁的女孩不能和父亲一起生活,要将女孩带走送到寄养家庭里。
但是这名父亲坚决反对,誓死要将女儿留在身边。于是在警方和儿童局工作人员上门强行要将女儿带走时,这名华裔父亲从厨房抄起一把菜刀,挡在屋门前并挥舞着,出于对自身和女孩的安全考虑,前来的警员掏出枪将这名父亲击毙了。
我想大多数家庭中孩子很大了还由父母帮忙洗澡或者照顾琐事的,大多是家长的溺爱心理造成的,在中国很多孩子很大了爸妈还把他当孩子对待。我曾经见过一个女孩18岁在驾校学车时,父亲还寸步不离跟随左右,休息时亲自给女儿喂水喝。
孩子其实在很小就能够独自完成一些简单的事情,并且已经有了性别意识,如果那个华裔家庭是妈妈给女儿洗澡,也就不会发生这样的悲剧了。再说了,十岁的孩子完全可以自己洗澡、自己照顾自己的生活,如果不是华裔父亲过于溺爱女儿,事无巨细地代替孩子完成,这样的结局完全是可以避免的。
02:关于跟异性父母一起睡的问题
曾经在知乎上看到这样一个问题:“女儿长大后能不能跟父亲一起睡?”题主说自己20岁了,小时候经常跟父母一起睡,长大以后在外上学很少跟父母见面,回家之后就特别珍惜跟父母相处的时间,喜欢跟父母轮流睡觉,可是有一天母亲提出,说她这么大了不应该再跟父亲睡,而她自己却觉得无所谓,问网友这样做有没有什么不妥?
翻了一下下面的回答,答案清一色地说:“疯了吧你!这不是废话吗?”
我其实很理解题主的心情,而且可以看得出来题主的初衷是很单纯的,她小时候就经常跟父母睡在一起,可能也是一种习惯问题。我的女儿五岁时开始分房睡,现在七岁了每个周六还会挤到我们房间来跟爸爸妈妈一起睡一晚上。但我女儿在三岁时已经有了明确的性别意识,独自上厕所并且锁门不让任何人进,换衣服时也会提前告诉爸爸自己在换衣服,不能进自己房间。
父母有义务在孩子很小时就告诉孩子跟异性保持一定的关系,包括自己的异性父母,这并不是假设说异性父母有多可怕要远离,而是告诉孩子一个基本的原则:异性之间就是要保持距离,不管这个人是谁!即便是自己的父母,但也是异性,不能因为是“父女、母子”的关系就可以模糊性别区分、任意亲密接触。
03:关于肢体接触的问题
记得看韩国有一期综艺《hello》中,一位高中女生说,直到现在,如果和爸爸四目相对,爸爸还是会亲吻自己,还会用舌头舔自己的脸,让她觉得非常尴尬。此时的她不便直接向父亲表达自己的尴尬和不便,只能选择默默疏远。
父母亲吻孩子,是表达自己喜爱的最常见的方式,很多女孩子小的时候喜欢黏着爸爸,常常要爸爸抱、爸爸背,看电视、玩游戏的时候也喜欢待在爸爸怀里。但是当她们逐渐长大,性别意识萌芽后,知道了男女有别,就会开始慢慢和爸爸保持距离。
很多父亲在此时可能会有种失落的感觉,觉得女儿跟自己没有那么亲密了,其实这就意味着孩子要和爸爸划开界限了。事实上这个时候正是培养孩子性别意识和独立生活的最佳时候,父母要懂得退出并尊重孩子,留给她足够的个人空间。
如果父亲继续表现得过度亲密,会对女儿造成很大困扰,有些孩子长大后之所以惧怕和异性接触,与父亲的行为不无关系。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父母适时地远离孩子的生活,才能让她们更好地成长。
儿童是怎样理解性别的?
儿童的性别化发展(即心理上对性别的认识),是从2岁到5岁逐渐进行的,性身份在3岁前确立,小学期间真正从生理上理解性别差异,随之慢慢发展出男女不同的心理性别。
根据心理学上弗洛伊德所提出的力比多发展过程来说,孩子到3-6岁这一阶段,即性器期,开始对于男女性别的差异有了模糊、浅显的意识。概念不是特别明确,他们更多的是好奇,所以会对自己以及他人的生殖器产生好奇,他们的参照大多来自于父母,所以在这个阶段更建议父母都可以多花时间陪伴孩子,并且适度地给孩子引进男女性别差异,开始最浅显的性启蒙知识。
当孩子到了6-12岁,进入潜伏期,孩子对于男女的界限已经很明确,他们可能更多地会开始和同性在一起玩耍,和异性保持一定距离,把自己的兴趣转移到对外的各种文娱活动中去,但也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造成性偏差,此时父母的引导也是非常重要的,父母应该孩子树立正确清晰的性观念,进行良好的性教育,学会尊重他人的同时,教会孩子必要的自保能力。
父母如何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性别意识?
1、 让孩子接受和喜欢自己的性别
男性和女性在生理上的性别差异是先天决定的,这里所说的性别差异主要是指男性和女性之间的心理或行为差异。要让孩子从心理和行为方面表现出性别差异,我们首先需要通过服饰和玩具等直观物体,从感知方面让孩子认识到性别差异。
有的父母自身不喜欢孩子的性别,所以从小就给孩子穿反性别的衣服,他们认为孩子还小,事实上,这样的行为很容易使孩子发生性别认同上的混乱,阻碍孩子性别意识的正常发展。
2、 与孩子保持安全距离
父母要从小对孩子灌输男女有别的概念,从自身做起,从3岁开始就尽量不让异性父母给孩子洗澡,父母也不要当着孩子的面换衣服。让孩子知道只要是异性,哪怕是父母或者自己的亲戚和朋友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样会增强孩子跟异性之间的界线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孩子知道:即便是对自己再好的异性也不能无间隙接触。
3、通过运动和游戏,突显孩子的性别分化
在英国,小男孩在很小的时候就被爸爸带出去爬山或游泳,小女孩则被妈妈带去练体操。挑战性的运动能让男孩坚强、不畏艰险,体操的柔美正好与女性的身段相合,能培养女孩温柔、平和的个性。除了体育运动,我们还可以在培养孩子的兴趣特长方面有所不同,让男孩学围棋、象棋等,给女孩报舞蹈、钢琴等兴趣班。
总之,孩子性格的培养是从一出生就要进行的事情,需要父母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循序渐进地进行,我们要让男孩有阳刚之气、女孩有阴柔之美,这不仅仅是为了符合大众的审美观念,更是为了帮助孩子拥有完善、健全的人格特点!
我是两个孩子的职场妈妈,喜欢读书、写作、画画,左手执笔右手带娃,坚信即便生活一地鸡毛,内心也要拥有自己向往的诗和远方,喜欢我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的一点号或者微信公众帐号:陪宝宝写日记,共同探讨育儿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