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出来捡垃圾?”
“因为我把班牌弄坏了。”
“然后你就被你妈妈罚来捡垃圾了吗?”
“不是被罚,不是罚,是我妈妈实在没钱,所以只好喊我捡垃圾去卖。”
这是【8岁熊孩子损坏学校公物,妈妈罚他自己捡垃圾挣钱赔钱】视频中,拍客与“熊孩子”之间的对话。
孩子妈妈说,孩子今年8岁了,读小学二年级,平时比较调皮,一个铅笔只能用两天,不仅这次弄坏了班级的班牌,之前还弄坏过其他班级的班牌,因为这次老师要求赔偿,所以就采取了这个方法来教育孩子。
图片来自梨视频截图
孩子最后表示,捡了一天的垃圾很累,以后都不要再弄坏班级里的东西了。
很多网友表示,这位妈妈这教育方式远比打骂要有用,更能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从孩子妈妈的表述来看,孩子平时不是很爱惜自己的物品,而且不止一次弄坏班级的物品,除了孩子本身属于调皮好动的性格之外,这些行为的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责任心的缺乏。
其实孩子的很多共性问题,都源自于责任心的缺失,如:做事拖沓、不参与家务、喜欢哭闹、说话不算数等,因此有关责任心的树立问题也成为了家庭教育中的重点所在。
那么对于家长来说,哪些行为会影响孩子责任心的养成呢?
主要表现在,家长会想办法给孩子所有想要的东西,或者是给孩子所有自己认为孩子需要的东西。如给孩子买过多的玩具,甚至远超孩子的真实需求,在孩子长大后,给孩子超过需求的金钱等。
这种行为,会让孩子根本不需要为任何事情付出努力和投入,因为他们得到的已经超过了自己所需求的,所以他们会认为自己所的得到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家长的给予也是理所当然的,自然会导致责任心的缺失。
体育运动太剧烈容易受伤,在家吧;
做家务可能会受伤,我来做吧;
不小心摔倒了,赶紧抱起来哄一哄;
不想吃饭了,全家上阵哄着喂。
这些行为其实都是过度保护的表现,家长总是担心孩子会受到各种伤害,所以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孩子挡住所谓的“困难”或则会“危险”。
而这样成长的孩子,他们从未独自面对过生活中的低谷和高峰,缺乏独自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缺乏独自承担后果的能力,也就缺乏了责任心必备的要素之一。
过度控制意味着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占据了指挥者的地位,也就是说他们会安排好孩子的成长进程,并且要求孩子完全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比如今天吃什么、穿什么、学什么、做什么,还有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完全都要按照自己的认知去行动。
这样环境下成长的孩子,首先缺乏的就是自我,缺乏独立选择的机会,也就不会存在对选择后果进行承担的机会,一旦长大后拥有独自选择的机会时,很容易做出很多“不负责任”的选择,因为他们从最开始,就没有尝试过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与过度控制相反,过度溺爱也是很多家庭中常见的现象,主要表现为家长对孩子的任何要求全部满足,孩子成为了整个家庭生活的指挥者,全家人都要围着他来转。
这样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很容易养成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尊重他人的性格,这样性格的孩子在遇到问题时的本能反应其实是逃避,依赖于他人来代替自己解决问题,并且对自己的应有的地位存在认知过高的情况,无法正确了解并承担所应有的责任。
孩子上学了,每天都替孩子收拾好书包;
每天早上都替孩子穿衣服、刷牙洗脸,不让孩子自己动手;
孩子在家里玩玩具,跟着孩子后面收拾,从来不让孩子参与;
能看得出来,家长的这些行为都是在代替孩子本应自己来做的事情,而这个行为将从根本上影响孩子生活技能的学习和锻炼。
孩子在最初尝试做事情的时候,就是责任感萌芽的起始,而做事情的过程,是建立责任心的重要过程,如果她的生活能力和社会能力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那么自然无法拥有承担起责任的能力。
在上述的几项行为中,总结来说都是家长在育儿过程中的“度”没有把握好,因此从各个方面去阻止了孩子独自探索世界、锻炼技能、增加认知以及独自承担的能力。
然而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们需要以负责人的方式作出贡献,以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
提高孩子的责任心,需要的是提高孩子的各项技能、增加承担责任的机会。
比如在旅行之前,让孩子自己准备自己要出去的衣服,孩子只有在做事的过程中,才能体会到与这件事是与自己切身相关的。
同时,做事的过程,也是学习和提高自身技能的过程,而自身技能的提高则是孩子承担责任的支撑。
这里所说的有价值,指的是这项能力可能持续的贯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对孩子的成长起到正面的推进作用。
如:自己穿衣、吃饭、帮助他人、爱护小动物、收拾玩具、叠衣服等等,还包括有学习购物、人际交往等。
孩子在学习技能的过程中,会产生属于自己的人生轨迹,对事物产生属于自己的认知,同时会培养出属于自己的责任心。
“帮我拿一张纸过来好吗?”
“你今天帮妈妈浇花好吗?”
这些都是家长在“求助”孩子的过程,而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是感觉到自己是被需要的,而且家长需要他们帮助的事情,就是属于他们自己独立完成的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逐渐形成对属于自己工作的认知,逐渐培养出责任心,同时来自家长的认可和鼓励,更可以帮助孩子增加做事的动力,培养帮助他人、关心他人的意识。
共同完成一项手工作业、共同去超市购物、共同去打扫屋子、共同去收拾书包等,都是家庭教育中的合作。
在合作的过程中孩子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感知力,可以提高技能的能力,同时家长可以以身作则的告诉孩子,什么是承担责任。
尊重孩子,可以是给孩子参与家庭决策的机会,给孩子自主选择的权利等,也就是说要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来尊重,并且对孩子所做出的决定进行认可。
孩子在家庭决策或者自主选择的过程中,会学习到如何应对自己所面对的事情,哪些后果需要自己去承担,尤其是在孩子做出某些错误决定时,他们消化情绪、面对后果的过程,是一个最好的学习自我管理的过程。
见过世面的孩子,才会拥有更大的格局。
走在路上,孩子可以见过更多的风土人情,内心会变得更加强大,包容心也会逐渐增强,眼界也就越宽广,看待事情的角度也就变得不一样,同时在路上他需要应对的情况远超过在家中所需要应对的情况,自然对培养责任心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