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桐桐妈
上周末,我带桐桐去上早教课,课上,一对母子“成功”地吸引了我们所有人的注意力。
三周岁大左右的小男孩,在妈妈死拉硬拽,非常不乐意的情况下来到教室。老师让小朋友们挨个做自我介绍,他嘟着个小嘴表示不愿意。开始,他妈妈哄着他,好生一番夸赞加鼓励,可是,这孩子就是油盐不进,妈妈急眼了,就强拉着孩子到老师旁边。
这下好了,孩子的情绪立马就像是一堆干草碰到点燃的火苗,熊熊燃起、连绵不绝。
“我数到三,不准发脾气,不准哭,立马给我闭嘴!”
“赶紧给我歇了啊,小心我抽你!”
这位妈妈压低嗓音,一脸凶煞呵斥道。
一群孩子还有家长就这么眼巴巴看着他们。无奈之下,老师也加入“救援”大军,可是依旧“熄”不了孩子的怒火,最后,不得已这位妈妈带着小男孩,中途离开了课堂。出门没几步,我们就听见“啪啪啪”几声巴掌响,伴随的还有小男孩的尖叫哭声。
这位妈妈,我原本就印象深刻,不苟言笑,对待孩子颇为严厉,动辄就打骂。“不准发脾气啊!立马给我歇了!”这句话貌似就是她的口头禅。
可是越是不准孩子哭,她家孩子就越喜欢哭。究其根本,还是负面情绪没有得到有效、正确释放。
有人说带娃就是不断升级打怪的过程,而宝宝发脾气,则是育儿路上最令人棘手的一个大怪。
想必,每位妈妈都无比赞同这句话吧!
发脾气的孩子就像个“炸药桶”,不仅自个能“炸”到天无棱,还能将你的耐心“炸”到天地合。你说啥,他都是一副“我不听,我不听,我不要听!”的姿态,时常还会尖叫,摔东西,打人,真是每一秒都在挑战着父母们的神经。
其实,孩子发脾气很正常。孩子虽小,但也是独立的个体,难过了想哭,生气了会想要发脾气,这都是人之常情。但是,日常很多家长却懒得去哄孩子,习惯对孩子的情绪视而不见。
孩子摔了,我们习惯性说:“宝宝不哭,我们要勇敢。”
孩子想要玩具,我们会说:“家里已经有了,听话,咱不要啊!”强行拉着孩子就走。
孩子心爱的东西,被你强迫分享了,被振振有词教育道:“好孩子要学会分享!这样大家才喜欢!”
试问,如果你是那个孩子会怎么想?是不是觉得自己很无助,不被重视与爱,感觉世界一片黑暗?
从心理学上讲,当一个人发脾气的时候,是对感到无助或无力的情境,做出的反应,是对周围人发出的变相求助信号,来引起别人的注意。
其实,很多时候,孩子并不需要我们做什么,只要我们理解他们。
事实上, 孩子发脾气也是一种学习,它有着很多你意想不到的好处。
- 孩子更专注。研究表明,想要更好地学习,孩子需要快乐、放松,让孩子释放负面情绪,一定程度上来说,也能让孩子更专注。
- 情绪把控能力更强。当孩子的情绪得到了充分的发泄,在家被倾听和理解得越多,控制情绪的能力就更好。
- 更懂得保护自己。人弱被人欺,如果一个孩子不懂得发脾气,一味去迎合、服从、好讲话,坏孩子就会变本加厉欺负,孩子有脾气有底线,才能更好保护自己。
但是,接纳孩子的情绪,不代表无原则满足和全盘接受孩子的行为!教育孩子,一定要无条件接纳,有规则的教育。
那么,孩子在发脾气时,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首先,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
当孩子发脾气时,我们应该向孩子传达一个这样的理念——我是爱你的,不管你乖,还是哭闹发脾气,你所有的样子和行为,在我这里都是被允许的、接纳的。
让孩子明白发脾气不会摧毁关系,这样孩子就不会为了害怕关系的破坏而刻意取悦和讨好他人,这是非常有益于身心健康,更是对关系更加正确的认识。
父母完全接纳、正视孩子的情绪,孩子被爱与安全感包围,他们的情绪才能有着落点,才能得到纾解。
其次,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情绪。
心理学上有个词“觉知”,当你觉知到你的情绪,情绪就被纾解了一大半。所以当孩子发脾气时,也一定要帮助他们觉知自己的情绪,将情绪说出来。
比如:
- 你很生气。
- 你很沮丧。
- 你很难过。
虽然这些话听上去没有什么意义,但是当孩子能清楚分辨自己情绪时,就能很大程度上减轻孩子因不能识别情绪,而造成的无力感和恐慌感,而孩子也会在体会这些负面情绪后不自我过度膨胀,学会责任,走向独立。
最后,了解原因,引导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孩子发脾气,千万别不要动辄就打骂,或没有原则哄、满足。第一步,了解事情原委,给孩子情绪一个缓冲期;第二步,和孩子解释为什么需求不能被满足,让孩子理解规则,他们才能更好地执行;第三步,告诉孩子下次遇到类似问题,不发脾气的情况下可以如何宣泄情绪。
允许孩子发脾气,孩子才能真正健康、快乐长大。
接纳孩子的坏脾气,是我们迈向成熟父母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