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管教娃的路上,可真是使劲浑身解数、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看看下边的这几个场景,想必你们都经历过一二吧?
场景一:
妈妈:宝贝快来吃饭啦!
爸爸:先把玩具收了再吃,做人要有规矩
场景二:
妈妈:告诉你吃糖会长蛀牙,你怎么还吃?
爸爸:小孩子嘛,贪个嘴很正常,说两句得了。
场景三:
妈妈:宝宝真棒,今天得了3朵小红花!
爸爸:3朵有什么可骄傲的,下次得拿5朵!
以上的场景中,爸爸妈妈总有一方扮红脸,另外一方扮白脸,他们想着:在家里,孩子得有一个怕的人,才会乖乖听话。
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乖乖听话”真是爸妈以为的那样吗?
唱红脸、白脸
无外乎想利用恐惧掌控孩子
导演李安有一部作品叫做《冰风暴》,故事背景是说1970年代社会变革期美国一个中产家庭的故事。
《冰风暴》里的父母和孩子一样,一起面对这个开放的新世界,他也是一样的慌乱,有时他扮演一个严厉的父亲,多半时间他是一个滥好人,至于如何当个称职老爸,他和我都不知道。
譬如把家里规矩搞乱的就是本这个心软的老爸。女儿不守规矩,还戴着尼克松面具,他先是严词骂一顿,接下来又觉得对不起小孩,滥好一下,回家路上又跟女儿说好话,搞得小孩也不知该如何是好。
是管是哄,要坚持一样到底,像本的举棋不定,力量完全抵消。小孩需要榜样、角色典范,父母要以身作则,坚持规矩,孩子才能规矩。”
尤其是,吼孩子有时候真的见效快,反复使用会上瘾。
但凡“演”,从一而终都很难。康德的《论教育学》中,有过相关的论述:
人类很多弱点的产生,不是因为人们没有教给他什么,而是因为给了他虚假的印象。
呵斥只会让他们变得畏首畏尾。他们会在别人的目光下不知所措,并且尽量躲避。
这就会使孩子产生拘谨和一种有害的隐瞒,使他在本来能够请求的地方也不敢要求,不是坦率地说出应该说的东西而是隐瞒自己的想法,总是表现得跟实际所是的不一样。
除了自己的经历之外,我反对“红脸&白脸”,还有一点很关键:
一个人唱红脸,一个人唱白脸,或者自己一会儿唱红脸,一会儿唱白脸的教育方式,说白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能“利用惧怕掌控孩子”。
有个怕的人,会让孩子变成两面派
很多父母喜欢这种“虎妈结合”的育儿模式,因为养起孩子来真省心,效果也很不错,只要孩子不听话,派老虎出来镇压就行了。
朋友有个5岁的儿子,正是淘气的年纪,每次调皮捣蛋,爸爸就会站出来镇压,起初还很凑效,可时间一长,她就发现不太对劲。
孩子变成了“两面派”,在爸爸面前是个乖小孩,却把她的话当成耳边风。在爷爷奶奶身边的时候,更是无法无天。
一会儿听话,一会儿撒泼,角色切换得恰到好处,有一段时间,孩子爸爸出差,那段日子简直是全家的噩梦,晚上不睡,早上不起,吃饭也不好好吃。
明明给孩子都改掉的习惯,转眼就忘了。
她不知道,大人们得意洋洋地唱着红白脸,孩子也给自己建立了一套应对体系。
孩子并没有学会规矩,也没有养成好习惯,他们只是明白了,该在谁面前表演,免得挨骂。
可是,小时候就学会表里不一的孩子,长大后很难和别人建立真实的关系,也不敢做自己,因为他们总会觉得,别人之所以喜欢自己,是因为自己伪装得好。
心理学上有一种现象叫冒充者综合征,说的是有些人尽管已经功成名就,可是主观上依然不相信自己的能力。
美国畅销书作者乔纳森·萨佛兰·福尔就曾经说过:
对于自己取得的这点小成绩,我并不感到自豪。尽管拙作颇为畅销,我依然觉得作品本身并没有什么出众之处,或者说,读者其实并没有那么喜欢我。
心理学家发现,父母的过度表扬或者过度惩罚都有可能养育出“冒充者”,特别是那些奖励和惩罚同时存在,不断交替的家庭,“冒充者综合征”的几率特别高。
管教孩子最忌讳双重标准
黄磊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颇有心得,他就曾经在采访中提出过自己不赞成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
“如果小孩子知道父母有不同的立场,她就会钻空子,知道在爸爸这不行,就去妈妈那,她觉得这样不好。”
黄磊和孙莉在教育女儿上绝对反对两个人分成红脸、白脸的方法,而是采用统一战线的方式,两个人要立场一致。
孩子有什么问题就一块儿指出来,孩子表现好的时候他们就一起表扬。
红白脸的唱法,对于孩子而言,最大的杀伤性就是给了两个处事标准,让孩子无法形成正确的判断。就如同有两块时间不一致的表,我们无法知道真正的时间。
孩子小的时候,是非观念尚未形成,他的判断标准来自于成人,尤其是父母。当父母的教育立场不一致的时候,孩子会无所适从,不知道到底应该听谁的。
长期下来,孩子难以形成自己的判断标准,容易投机取巧,甚至是逃避问题。
以身作则,好过严格管控
法国作家拉封丹写过一个寓言:
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让行人把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刺骨地吹,结果行人把大衣裹得更紧了 。南风则徐徐吹动,行人春意上身,纷纷解开纽扣,于是南风获得了胜利。
这个故事就是南风法则,把它用在教育上很贴切。最好的教育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从来不是强迫或者恐吓。
艾默生说:“孩子最终成为什么样的人,主要取决于他从第一个教育者那里所接受的爱、陪伴和榜样示范。”
曾经看过泰国的一个短片《父母给孩子塑造的价值观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短片中,一个爸爸靠经营一家杂货店养活着一家。一次客人买完东西把钱直接放在桌子上走了。
爸爸发现客人多给了,立马追了出去。
孩子看到的世界,决定了他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而父母就是孩子的世界。
就像短片里所说的:诚信,不属于人体的基因。尊敬,不存在于我们的DNA。毅力不会像细胞那样在身体内繁衍。忠诚也不会在血液里循环。不论先天如何,最终价值观塑造我们。
真正能在孩子心里树立权威的方法,是成为他们的榜样。
每个父母都想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既怕养出不懂事的熊孩子,又怕孩子不能快乐成长。
两难之中,不少人选择了“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的教育方式,觉得孩子只要在家里有一个怕的人,就不怕教不好。
可是,“怕”不仅不会让孩子更听话,还会破坏亲子关系。孩子需要的是平等、理解和宽容。
只有父母愿意卸下为人父母的包袱,愿意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用一言一行教会孩子做人的道理,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