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跟你较劲的孩子,就偷着乐吧!

作者:涵妈育儿 01-16阅读:4766次


家长咨询:

孩子上了小学,我打算给他制定一些作息规则,提前约定好每天几点起床,几点睡觉,什么时间完成作业……可是在规则制定过程中,孩子总跟我讨价还价,我让他9点前洗漱,他坚持要改到9:30;我让他先写作业再玩别的,他却想玩够了再写……总之他处处跟我较劲,如何才能让他听从我的安排?

正面管教把这种现象称为“权利之争”,孩子在努力争取自己的权利。

但凡孩子有了一点自主意识,这种现象就会经常发生。出现这种情况其实不必担心,敢于追求权利的孩子,通常都是有主见、有自信,也是有希望的孩子,怕就怕有一天,孩子放弃争取任何东西。

比如,我曾收到这样一份留言:

我现在真拿我儿子没办法了,说他什么他都不啃声,问他有什么想法也不提,让他做什么事都不积极,打了骂了也不改进……我也采用过“后果”教育法,可这孩子不在乎啊,作业没完成被老师批评了不在乎,上学迟到了也不在乎,期中考试倒数第3也不在乎,完全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节奏,我实在对他无能为力,都想放弃他再生个二胎了。

这种情况,是教育领域里定义的“自暴自弃”。孩子放弃了对权利的追求,放弃了对上进的追求,同时对生活失去信心,对自己失去信心,变成一具没有自尊的行尸走肉。

在孩子所有的“不良行为表现”中,自暴自弃是最严重的一种。如果孩子在“权利之争”中永远失败,总是没有自己做主的权利,那么接下来,孩子很有可能朝着“自暴自弃”的方向发展。

没有哪个孩子生来就自暴自弃,孩子之所以走到这一步,是由一系列外力因素造成的。据我多年从事家庭教育工作的观察,导致孩子自暴自弃的家庭教育,一般具有三种特质:

忽视孩子的内心感受

每个家长都觉得自己很爱孩子,但很多人都以自己一厢情愿的方式去爱,从来没有关注过孩子内心的真实感受。

“我让你吃什么你就吃什么,这是因为爱你;我让你学什么就学什么,这也是因为爱你;我让你一切都服从于我,这都是因为我爱你…..”

问题是,孩子感觉到你的爱了吗?

处理任何人际关系,不在于我们付出了什么,而在于对方感受到了什么。

想想我们自己的成长经历,曾有多少次被大人以“为了你好”的名义而伤害?

尤其是当孩子遭遇了挫折的时刻,比如作业不会做,考试考砸了,在学校被老师批评了…这些孩子内心最脆弱,最需要关怀的时刻,家长都在做些什么呢?

很多家长,除了喜欢锦上添花的吹捧,最擅长的就是“雪上加霜”式的打击,这便是让孩子情感枯竭,逐渐走向淡漠、绝望的原因之一。

对孩子采取强控制

我曾经做过一个小测试,用来测试父母的行为风格,每次测试下来,有将近一半的父母属于“控制型”家长,在实际生活中,控制型的家长表现又有所不同,有些家长是“抓大放小”式的控制,而有些家长,是“事无巨细”的强控制,后一种家长,最容易导致孩子自暴自弃。

“强控制”的家长,会很“用心”地给孩子安排好时间、生活、行为、乃至人生目标,并要求孩子严格执行。

不可否认,有些被设计好、控制好的孩子,也能获得一时的成功,但当孩子脱离了家长的控制范围,比如上了大学,离开了原生家庭去独自生活,孩子的人生就充满了风险。就好比一个从来没有掌握过方向盘的人,忽然独自驾车开上高速公路。

对于大多数孩子,强控制的后果是:

“我是在为了满足大人的愿望而行动。”——孩子会丧失行动的内驱力。

“既然不是由我做主,那么也就不必由我负责。”——孩子会丧失生活的责任心。

对孩子期望过高

每个父母都会对孩子存有期望,这很正常,问题是你的期望有没有过高,高得远远超过孩子的实际能力?

孩子努力了一次达不到,再努力还是达不到,家长便把失望的情绪一次又一次地撒泼在孩子身上,结果就是:孩子对自己也感到失望——“我是真的不行,我永远无法让他们满意。”

失去自信,是自暴自弃最显著的标志。

当孩子已经自暴自弃了,家长应该怎么办?从以下三方面着手改进。

1

尊重孩子,让孩子感受到无条件的爱

对于年幼的婴儿,吃饱穿暖加陪伴就是爱的全部,而对于大一些的孩子,爱的最重要体现是尊重。尊重孩子的想法,哪怕很幼稚,尊重孩子的感受,哪怕很难受。

这种尊重,尤其体现在孩子对你说“不”的时候。控制型家长,绝不能容忍孩子跟自己意见不同。

而一个真正懂得爱孩子的家长,在听到孩子说“不”时,会很耐心、关切地询问孩子:“噢?你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呢?说出来妈妈听听。”

当孩子表现差强人意的时候,也最能测试出你对孩子爱的纯度,优秀成功的人,谁都会爱。真正无私的爱,恰恰体现在面对逆境低谷的时候。有些家长,当孩子表现差了,考砸了,总是一脸嫌弃,恨不得把孩子塞回到子宫里去。更极端的,还会对孩子又打又骂,恨如仇敌。

如果你真的爱孩子,当孩子遭遇失败时,你也会感到难受,但这种难受是跟孩子站在一起,像战友一样的感同身受:“你这次考差了,我知道你很难受,我也同样感到难受。”

如果你真的爱孩子,你一定会跟孩子站在一起,共同面对困难,共同想办法战胜困难,而绝不会对孩子的能力和人格进行羞辱打击。

2

降低期望,帮孩子发掘自己的闪光点

孩子会因为失败太多,被否定太多而失去自信心。要帮孩子找回自信,首先从降低期望,降低目标开始,给孩子定一个够得着的目标,就好比稍微跳一跳就能摘到的一个苹果,先让孩子品尝到一些小的成功,再给孩子鼓励,让孩子有兴趣下一次跳得更有力。

如果孩子在某方面一直表现太差,就努力寻找孩子其他方面的闪光点,这世上绝对没有一无是处的人。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过“多元智力”理论,该理论指出每个人都至少具备语言智力、逻辑数学智力、音乐智力、空间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关系智力、内省智力、以及自然博物智力总共8种智力。

传统的学校教育主要考察的是语言智力和逻辑数学智力这两项,如果孩子学习成绩差,并不代表孩子所有的智力都弱,至少还有6项其他智力优势可以去发掘。

当孩子在某一个方面的优势智力被发掘出来,让孩子有了一些自信,又能反过来促进其他智力的发展。比如,一个不爱看书,只喜欢动物的孩子,家长可以提供条件让孩子去观察、研究他所喜欢的动物,逐渐地,孩子就会喜欢看动物方面的书。

3

减少控制,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力量

幼儿在学走路时,家长很懂得如何从搀扶、引导、鼓励,然后过渡到逐渐放手。你一定记得孩子第一次摆脱父母的臂弯,自己独立成功迈出第一步时,小脸上绽放出的得意和兴奋吧!

孩子所有能力的习得其实都跟蹒跚学步一样,只是大多数家长做不到循序渐进地放手,而总是在 “放任”或“死控”两个极端间摇摆。死控累了,就完全甩手,而一旦甩手,发现孩子做得不完美,就重新开始死控。

减少控制,从孩子已经练习过多次,有可能做得到的一小点开始。

“你今天自己刷牙试试看,也许你也可以刷得很好。”“今天的家庭作业你先自己做着试试,需要帮助时再找妈妈。”“你来定今天去超市的采购清单吧,也许你比妈妈想得更周全。”

如果孩子没勇气自己行动,你就长期不断地鼓励孩子尝试。

如果孩子的独立行动失败了,你就陪孩子一起分析失败的原因,一起想办法让孩子下次做得更好。

当孩子感觉到自己行动的力量,而且力量可以越来越强,他就不会再放弃自己,就会有越来越高的人生目标。

教育是一条任重道远的路,很多时候,我们努力了,却不能立刻看到效果,但我们仍然不能放弃努力。

孩子的成长既要用心“教”,也要耐心“等”,只要家长不放弃,孩子就不会永远的自暴自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