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的开篇,笔者先强调一点,每一个父母都是爱孩子的。可爱的方式是对是错,就需要讨论了。比如,有些父母就喜欢“捉弄”孩子,这种愚蠢的做法,只会让孩子陷入深深的童年“阴影”中,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巨大的隐患。
首先,我们要明白重要的一点,“捉弄”和“哄逗”孩子的区别。哄逗,是正常的,好比一个妈妈微笑的,和孩子用小手绢玩着“捉迷藏”。而捉弄则是不正常的行为。好比一个爸爸,半认真的说:别找妈妈了,她走了,再也不回来了,你也不听话,她不要你了。
虽然,妈妈这时可能就藏在门后,偷笑,可却不成想过,此时孩子的心理感受。为了让家长们更深刻的了解“捉弄”孩子的含义。下面再举几个例子。
场景一:
洋洋的小叔叔带着女朋友来看他了。洋洋最喜欢的就是小叔叔,他开朗可爱,每次来,还会带洋洋玩,还会买好多的玩具给他。这次小叔叔喝了点酒,更是异常的兴奋,一见洋洋立即把小外甥抱了起来,一会抛高高,一会倒立转体。洋洋可高兴了,虽然也害怕,可都被兴奋所掩盖。
不过,总有不顺利的时候,一次叔叔动作慢了点,洋洋被摔到了床上。原本欢声笑语的一家这会吓坏了。连痛,带怕,洋洋哭了大半天,直到快吃晚饭时,才缓解。其实,小叔叔也挺不好意的,本来是想让洋洋快乐点,顺便在女朋友面前显示一下自己的爱心。没想到适得其反。
场景二:
小河已经三岁了。元旦放假时,一家人聚在一起,爷爷、奶奶、姑姑、伯伯,家里可热闹了。面对这个唯一的可爱的小男孩,大家的注意里都集中在了这个小毛头的身上。一会儿让小河唱歌,一会让小河跳舞。可即便是这样还是不尽兴,姑姑竟然这样问小河:你知道谁是你的亲妈妈吗?小河指着厨房里的妈妈说:在哪里呢。可姑姑不依不饶,才不是呢。见小河有点发蒙,姑姑继续说:其实你的妈妈是那天来收废品的老太婆。你是现在的妈妈看着可怜,才从她手里换回来的。小河愣了好一会,终于还是从委屈到大哭。
一家人看着小河的情绪变化,的确从中获得了快乐,可小河的心里痛苦却蔓延开来。接下来的好一段时间,小河都会问妈妈,你爱我吗,你是我亲妈妈吗?无论妈妈怎么解释小河都表现的特别没有安全感。
如此常见的场景,真希望,每一个家庭都能引以为戒,不要让无心的“玩笑”,成为 孩子心中不能言语的“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