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父母不要逼迫孩子打招呼
作为我们国家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春节一直倍受重视。在这一天,每个家庭不仅要欢聚在一起吃团圆饭,还有一系列的风俗习惯需要遵守。其中,说吉利话,给长辈拜年,领压岁钱是每个孩子需要完成的一项仪式。
可这件很喜庆的事,却偏偏让一些人烦恼不已,比如小A。
这个小A春节带孩子回老家,吃团圆饭时遇到了平常不怎么见面的长辈,出于礼貌,小A让儿子跟长辈打招呼,说声新年好。
可是儿子怎么都不肯叫,让小A很没面子。
当下小A脸上挂不住,没好气地说:“怎么越大越没礼貌呢?太不听话了。大过年的,快来给长辈拜个年!”
结果是小A越批评,儿子就越不喊。一时间喜庆的场面,变得十分尴尬。
见面问好,尤其是见了长辈要问好,这是世界性的礼貌。中国是礼仪之邦,见面互相问好也是我们这个社会基础的社交礼仪,是孩子需要掌握的一项技能。
小A的初衷是善意的,但是若用逼迫的方式,培养孩子的基础礼仪,让孩子学会见人打招呼,可能就会事与愿违,尤其是对于叛逆期的孩子,越逼迫越叛逆。
更可怕的是,随着孩子不愿意打招呼次数的增多,有的家长会直接给孩子就贴上一个“内向”的标签,这不仅会影响孩子的自我认知判断,和他们的性格成长,还会让孩子缺乏力量去自我成长、自我构建。
2、打招呼是孩子建立社交的第一步
既然强迫孩子打招呼,会造成一系列不良的后果,有的父母就会说,“那不让孩子跟人打招呼,不就行了吗?”
这种想法也不可取,毕竟孩子不是只生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随着年龄的增长,除了父母,他还需要和别人建立社交,而打招呼就是让他们可以建立友谊、维持友谊的魔法钥匙。
而且千万不要小看打招呼这件事,看起来孩子每天早上跟小伙伴说“早上好”,放学后、分别时,跟小朋友说“拜拜”、“明天见”很简单,但如果一个孩子持续不断地用友善的态度跟周围的人打招呼,就会收获到自己意想不到的回报。
第一、 打招呼为孩子创造更多机会
打招呼虽然看似小事,却传递着“我很关心你”这样的信息。孩子投出善意的问候,可能因此展开话题,交到感情深厚的挚友。
第二、 打招呼是人与人之间交谈的信号两个人见面打完招呼后,正常接下来会有一段交谈,所以打招呼也是一种“接下来我要跟你说话了”的信号。被招呼的一方,收到这个信号以后,也可以及时做好倾听的心理准备。
第三、 通过打招呼可以提升双方的感情不仅陌生人认识之前要打招呼,熟悉的朋友之间也要经常互相打招呼。
一来,可以通过面对面地打招呼,从对方回应里感受到他的情绪和状态。二来不管是打招呼者还是被打招呼的人,都会让我们产生一种“我不是孤单一个人”的感受,心情也在不自觉间开朗了起来。
再说一下孩子为什么会害怕打招呼?
孩子出现不愿意跟人打招呼的情况时,家长一不要逼迫,二也要思考一下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一般来说,孩子不愿意跟人打招呼,大致有三个原因。
第一,害羞;第二,觉得麻烦;第三,害怕打了招呼之后,对方没有回应。
先说害羞。我们家乡这边有句俗话叫“喊人不蚀本,舌头打一滚。”在大人们看来,跟人打招呼,是一件极其自然的事情,但孩子遇到不熟悉的人,可能会因为脸皮薄,不好意思主动跟打招呼。
这种情况,家长可以带头先打招呼,一来提醒孩子讲礼貌,二来告诉孩子该如何正确地称呼对方。
有时候孩子会觉得打招呼这种礼节性的社交,太流于表面,很麻烦。遇到熟悉的人,他们能会想“反正天天见面的,何必每次都要打招呼这么麻烦。”遇到不熟悉的人,又会想“反正也见不了几次面,打不打招呼都无所谓。”
这种情况,家长要多带孩子参与家庭范围内的集体活动,并事先告诉他会遇到哪些人,如果他能和对方见面问好的话,就会觉得这个聚会非常有意思。这样做可以让孩子先有个心理准备,到场后往往就会表现得好。
还有一种情况,是孩子害怕打了招呼之后得不到回应。
当自己对别人说,“你好”、“早上好”、“新年好”的时候,却没有得到回应,慢慢地,孩子会感觉打招呼越来越没有意义,也很容易有“好麻烦”这样的情绪。
这时候就需要家长成为孩子练习对象,每一次当孩子跟自己打招呼时,应该给予及时热情的回应。当孩子不太愿意主动打招呼时,家长也要积极跟孩子打招呼,并得到他们的回应。
就好像在日本影视作品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孩子从外面回家,走到玄关的时候,总要大声地说一句,“我回来了!”这其实也是打招呼的一种方式。
年纪小的孩子,也可以给孩子看一些孩子主动打招呼的习惯养成绘本。绘本里可爱的动物或卡通人物会让孩子很有亲切感,这些良好的生活习惯他们会愿意跟着学习。
3、教孩子打招呼的正确打开方式
了解了打招呼的重要性,还需要知道打招呼的具体操作方法。
第一, 鼓励孩子主动打招呼
一般来说,“早上好”是我们开启一天社会生活的第一句社交用语。先开口的人会显得更具亲和力。所以要鼓励孩子主动去打招呼,哪怕只是一句“早!”、“嗨!”都没关系。
只要有勇气说出第一句,胆子就会越来越大。
第二, 在打招呼前或后面,加上对方的名字
打招呼的前后句加上对方名字的话,是为了明确是在对谁说话。被打招呼的人,会因为你喊了他的名字而有种自己被重视的感觉,也会觉得用这种方式跟他打招呼的你很亲切。
第三,打完招呼后要再多说一句
如果是碰到自己的同学或朋友,打完招呼之后还有一段共处的时间,可以教孩子在后面多加一句话。加的那一句,一般是对方的模样、自己的感受、当天的计划等等。
比如,“早上好啊!小明。今天我带了一本新的课外书来学校。”
如果对方能接上那句话,那么一天的话题也会随之展开。朋友也会增加哦。
第四、看着对方的眼睛、带着笑容、大声地打招呼
打招呼的时候,一定要看着对方的眼睛,这是起码的礼貌的尊重,还要面带笑容,用对方能听清楚的声音打招呼。
这些方法看上去简单,但要想能熟练掌握,每次打招呼都能一气呵成地完成,也需要反复地多练习几遍,才能显得自然而亲切。
最后,想告诉那些不太爱打招呼的孩子的父母:
孩子不爱打招呼不代表他们就是性格内向,很有可能他们只是不知道方式和方法,只要多与他们沟通,多做练习,孩子就能从互相打招呼这件事上看到友善的力量,体会到交流的乐趣,便不会再害怕对任何人说出那句,“喂,你好吗?”
作者介绍:陈妍,亲子关系咨询师、国家育婴师,专注亲子关系、家庭教育、儿童心理。代表作《穷养一个男孩,毁掉三代人》、《我调查了100组家庭,发现既能上班赚钱,又不需要老人帮忙带孩子的妈妈,根本不存在!》微信公众号:陈妍妈妈(chenyanmama0514)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