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风青杨
8日,有网友称,深圳一幼儿园老师要求学生拍自家车,并称这是将孩子区分成三六九等。图片显示,老师在群内要求家长给孩子拍“我家的车”,合照中的车必须是真车,不是玩具车。11日,深圳南山教育局称该活动已被终止,已约谈负责人。有网友表示:没个好车都不敢生孩子。
尽管这个活动已经被叫停了,但我们依然要反思为什么家长反应这么大?老师要求学生拍自家车,会不会造成孩子之间的攀比,最后变成拼家长?
如果有家长晒宝马,就会招来一个晒奔驰的,你晒奔驰,说不定一拨玛莎拉蒂、兰博基尼、劳斯莱斯正在路上赶来……那些没有豪车的孩子还能不能愉快地长大了?一些家长为了不让孩子“丢脸”,会不会即使在经济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仍旧勒紧裤带成全孩子的攀比欲望?
成人的世界是儿童的模板,成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在讲授人伦课,都在输出价值观,都在示范行为模式,都在强化等级区分。作为老师,更是要帮孩子净化心灵,让他们更专心学业,更快乐的成长。
过去说“子不嫌母丑”,现在连母亲的个子不够高都受到嫌弃,这说明了我们的教育在人生的前端就已经出现问题。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成长的儿童,当他们真正进入并感知成人世界时,早期埋下的观念种子就更容易茁壮成长了。
现实中这样的新闻并不少见。比如:如今马就开学了,在一些学生班级的qq群、微信群,家长取代孩子成了主角。为了帮孩子求得老师的关注,“心机”爸妈想方设法“晒娃”。在武汉某网络班级群,有晒娃在日本迪士尼的,也有在泰国海滩的……最后,一个妈妈晒了一张孩子从一辆玛莎拉蒂豪车里下车的照片。此照一出,qq群里原本积极的晒娃节奏就戛然而止了。(据《武汉晨报》)
除了大人之间的攀比之外,有些老师还喜欢在小孩之间进行攀比:比成绩,比乖巧,比听话……对学生的成绩进行排名,按成绩分班,对家境富裕、父母当官的学生格外关照等等,都是在做攀比示范。社会、学校、家庭合力组成了人生大学堂,这个大学堂几乎覆盖了儿童的所有生活界面。
这样的攀比甚至让有些儿子不认爹。有条新闻是这样的:有网友称,自己10岁小侄子,成绩非常优秀,奥数、围棋也都出类拔萃,但他却说爸妈没钱,不配有他这么好的儿子…(现代快报)
10岁的孩子就对家里的物质条件表示不满,觉得自己的家庭条件不配有个成绩好的儿子,当爹的看到了是什么样的心情?这样的新闻当下并不罕见,小孩子之间过分攀比的主要原因在于家庭及生活环境的浸染。当豪宅、名车等家长们口中的攀比话题听入孩子耳中,当电视、网络以及现实社会中的炫富攀比行为看在孩子眼里,他们自然就有样学样,简单重复成人的话,模仿成人的语气去评价自我和他人。而一些家长为了不让孩子“丢脸”,即使在经济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仍旧勒紧裤带孩子的攀比欲望,使其攀比欲更加膨胀。
物欲横流的社会现实以及浮躁、急功近利的社会心态,让许多人将“成功”定位于拥有金钱的多少以及权力的大小,而衡量“成功”与否的具体指标,便是存款多少、住房规格、私家车的豪华程度、穿着打扮以及是镇长还是县长、是市长还是省长的权力级别。即便是参加个同学聚会,人们衡量的标准还是逃脱不了钱与权的窠臼,至于谁道德高尚、谁推动了科技进步、谁促进了社会文明发展,都不在人们的比较之内,人们比较的内容已经仅仅局限于财富多少、权力大小。
于是,人们在向“成功”不断努力的同时,也不忘与他人时时刻刻进行一番钱与权的比较。而这种氛围必然影响到孩子的心灵,于是孩子们无意之中,也陷入盲目攀比、相互炫富的泥潭之中无法自拔。也因此,各种怪相不断上演:有因为家庭贫困而埋怨家长的,有因为家长穿着破旧而在同学面前不认爹妈的,也有隐瞒父母职业的,不一而足。
还有些家长喜欢用“别人家孩子”的长处来攻击孩子的短处,比如“她长得真好看,成绩真好,你看看你”,小时候,父母总是拿别人家的孩子所谓的长处,作为一面镜子,来渴求在自己孩子身上折射出相同的影子,这是极其不妥的心态,也是孩子们最为反感的一方面。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是上帝赐予我们的天使,他们都在按照自己的个性成长、成才,做家长的怎能用一把尺子来衡量一个孩子的优劣?这种教育心态的失衡,也反映出,家长望子成龙的心切和渴求完美的急功近利态度。
有些人可能把比孩子当成一生的一件大事儿,小时候比谁家的孩子长得高、长得壮;上学了比孩子的学习成绩;工作了比谁家的孩子挣钱多,谁家的孩子官儿大……其实,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人生,只要孩子快乐就好。为人父母者,最重要的是尽职尽责地把孩子养育成人,不能期待孩子去完成自己不可能完成的事情,而且也要意识到孩子不可能永远围着父母转。为人父母者更不要拿孩子的弱项与别人的长处相比;孩子长大后,特别是在生活、事业出现低谷的时候,不要埋怨,而要多加鼓励。这才是长辈们应该做到的。
作者:风青杨 :知名评论人。一个有趣的人,分享一些有趣的事。嫉恶如仇,从善如流! 微博@风青杨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