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福林妈咪
假期,我和另外两个朋友带着各自的孩子,约在一起小聚,当时的场景,除了大人之间聊天的热闹,再就是孩子们玩耍时的嬉闹声。
本来以为会是一派祥和的画面,结果被一阵哭声打破:两个朋友家的孩子因为一辆玩具车而“大打出手”。
看到当事人都在哭,我们这三个大人也只能询问我儿子事件的起因和经过。
“雅雅想玩儿玩具车,优优不想让她玩儿。雅雅生气,就跟优优抢,结果就被优优一下子推到地上。”
小朋友这样你争我夺,以至于出现“事故”的场景,我们大人向来是司空见惯的。在了解到具体情况后,优优妈就开始向优优解释,想着让优优同意把玩具“暂时转让”。
“优优你比雅雅大,应该让着妹妹才是。作为哥哥,你怎么能不知道分享呢?”
“玩具是我的,我不想让谁玩,谁就不能玩儿。现在我不想让他玩,凭什么还要求我非要给她玩。”优优认为自己的权利被质疑了,就据理力争,向妈妈提起了抗议。
看到孩子没按照自己说的做,甚至还如此“顶嘴”,优优妈也是颇为生气,一句话就给优优定下评语,“你怎么能这么自私呢?要学会分享,这也是懂礼貌的孩子最基本的‘礼貌’。”
说话间,优优妈就把玩具从优优手里夺了过来,递给了雅雅。
看到他们母子两个如此“针锋相对”,雅雅妈妈作为半个当事人,赶快解围,“没事儿,一个玩具而已,不至于上升到那么高的‘道德层面’”。
当时,我也看出了事情的眉目,就提醒优优妈妈,“没事儿,小孩子嘛,其实也是懂得分享的,只是他的分享看心情。如果太强势的话,可能孩子以后就会变得很叛逆。”
其实,这样训斥孩子自私、不懂得分享的场面在日常生活中随处而见。
不懂分享的孩子,真的就是自私的表现吗?有儿童心理学家指出,两岁的孩子会逐渐拥有“自我意识”,这种自我意识,是对周围事物和别人的态度有了自己的初步的认知。
当然,这个时候的孩子的这种“自我意识”还是处于最基本层面的,它只会让孩子以自己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说白了也就是孩子只会考虑自己。
这样的“认知”,直接造成的影响就是孩子会“誓死捍卫”属于自己的东西,不会去主动分享事物,这也是我们会经常看到两三岁左右的孩子,会因为同一个玩具而大打出手的缘故。
而面对孩子们就因为一件小玩具而斗架的场面,难怪我们大人会想当然的认为孩子是自私的、小气的。
然而事实并不是我们表面认为的那样,孩子为争夺东西打架,只是孩子们“自我意识”觉醒的正常表现,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的阶段。
既然孩子的成长必须经历这样的过程,那就说明,孩子会慢慢适应这个过程,而等到他们有个更成熟的认知,也就会慢慢改变的自己这种最初的“自我认知”,爸爸妈妈没必要刻意去要求孩子学会分享。
如果爸爸妈妈在孩子的这个阶段,刻意去要求孩子学会分享,是会给孩子带来不好的负面影响的。
被迫要求分享的孩子,内心会很孤独相信在家里排行老大的人,小时候,肯定多次会被爸爸妈妈要求把东西分享给家里的弟弟妹妹,甚至是把本属于自己独有的东西也分享给他们。
而爸爸妈妈这样的态度,表面上是在教会孩子学会分享、学会礼让,实则是对家里老大最大的伤害。
因为在老大看来,自己的东西被剥夺,而“帮凶”还是自己的爸爸妈妈,这会让他们的内心失去很多安全感,偏执的认为爸爸妈妈不爱自己,久而久之,孩子的内心就会很孤独,性格多少也会变得内心孤僻。
尤其是爸爸妈妈强迫孩子不愿意做的事情,会给孩子脆弱的内心造成很大的伤害,让孩子失去对“爱”的憧憬,内心却又极度渴望被关注。
被迫要求分享的孩子,可能并不懂得拒绝家里有一个姐姐,从小就知书达理,常被人夸是懂事的好孩子。小时候每次去她家她都会把自己的东西分享给我们。
有一次,她的妈妈给她买了很多特别好吃的糖果,结果我们一群孩子全给她分光了,她只能去找妈妈哭诉事情的经过。
妈妈告诉她,不想让自己的东西被分完,就应该适可而止,及时拒绝才对。
可是,姐姐显得很为难,“我不敢拒绝他们,我怕我不分给他们,大人会觉得我不懂事,觉得我小气”。
后来,我才知道,姐姐的那个“主动分享”,其实就是她妈妈要求她去做的,因为她妈妈觉得会分享的孩子才是懂事的孩子。
爸妈过早的要求孩子学会分享,孩子就会违背自己的意愿,为了达到爸爸妈妈的要求,委屈自己,慢慢的,这样的“分享”成为习惯,孩子也就不太会去拒绝别人,甚至不敢去拒绝别人,也容易让孩子养成“讨好型人格”。
其实,明智的爸爸妈妈根本就不需要强迫孩子去分享,他们会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知道分享的好处,让孩子慢慢学会分享。
■爸妈以身作则,将“分享”带入生活日常生活,爸爸妈妈可以在孩子面前做一些示范类的动作,比如分苹果、分果汁等,这些小细节都会对孩子的行为行为举止有一很大的榜样作用。
■让孩子知道“分享”的意义孩子不愿意分享,其实关注的只是眼前自己的利益,如果爸妈能把分享的价值告知孩子,比如告诉孩子,这次能和别人分享果汁,下次别人很有可能会给你带来可乐。这样长远的利益“驱使”,孩子也会被诱惑到主动去分享自己的东西。
■给孩子物质上的“满足”对于贫乏的事物,别说是孩子,就是我们大人在拿给人分享的时候,都会犯嘀咕。
所以,爸爸妈妈想要孩子学会分享,自然是要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
当然,要给予孩子的这个物质需求,不仅是数量上的,更多的应该是时间上、使用权上,在孩子已经知道东子是如何玩的时候,他会很乐意去向别的孩子分享自己的发现。
孩子的成长是一步步来的,尊重孩子的成长轨迹,才是对孩子成长最有力的支持。
在孩子还不想分享自己的所有物的时候,爸爸妈妈要做的就是尊重孩子的意愿,不强迫孩子,等孩子慢慢用自己的亲身体验去深刻认识的时候,孩子也就会成长起来,与别人分享事物时,也会是发自内心的,而不再是简单的委屈求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