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师对于自己影响学生学习活动和学习结果的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称为( )。
A.教师控制点
C.教学效能感
B.教学反思
D.教学操作能力
2.为了改变以往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低下、知识体系相互隔离、所学知识远离现实生活的状况,引导学生在掌握课程内容 的同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能够积极开展探究活动,能够主动地参与社会生活,实现素质的均衡发展。这体现的新课程结构特征是( )。
A.综合性
B.选择性
C.独立性
D.均衡性
3.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划分的年龄界限是( )。
A.10 周岁
B.14 周岁
C.16 周岁
D.18 周岁
4.知识遗忘的发展进程是( )。
A.先快后慢
B.均衡递减
C.先慢后快
D.逐渐加快
5.课程资源按存在方式区分,可以分为( )。
A.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
B.显性课程资源和隐性课程资源
C.素材性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
D.物质形态的课程资源和精神形态的课程资源
6.在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中期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 )。
A.抑制现象
B.挫折现象
C.高原现象
D.消退现象
7.学校是社会为实现教肓目的而设立的专门教肓机构,所以教肓首先是为了达到( )的目的。
A.全民教育
B.社区教育
C.学校教育
D.家庭教育
8.研究表明,距离的远近,交往的频率,态度的相似性,个性的互补以及外形等因素是影响人际吸弓和排斥的( )。
A.环境因素
B.主要因素
C.外部互动因素
D.辅助因素
9.( )是教肓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根据。
A.法律事实
B.法律规范
C.法律条文
D.法律责任
10.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操行评定时应慎用的评定等级是( )。
A.优
B.良
C.中
D.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