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早教风潮正在兴起,这是36氪江苏的切身感受。
因为在在创业项目的采访中,受访的创业者相当一部分处于育儿年龄,早教的话题经常会引起他们的极大兴趣,谈论起来滔滔不绝,没有半个小时根本无法转回正题。
从2012年开始,政府在相关政策法规中便多次提及发展早教。特别是2019年5月10日国务院发布托育行业指导意见,使得早教成为投资热点。
根据阿里巴巴与唯品会数据,2018年,我国0-3岁儿童达到2000万,早教市场达到6271亿元,年增速15.3%。
而且中国婴幼儿入托率仅4.3%,与OECD国家33.2%的平均入托率差距较大,未来仍有相当发展潜力。无疑,早教市场似乎是一个创业者和资本利好机遇,但机会背后往往蕴藏着众多难以克服的困难。
一,意识
阻挡早教从梦想照进现实的阻力之一,便是家长对早教的怀疑与不信任。
全球有七十几个国家把早教放就放列为人才发展计划。但是在中国,有多少人相信早教造就神童的传说,认为不早教就会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就有多少人对早教嗤之以鼻,觉得无非造概念收智商税。不是没有部分家长体验早教后,觉得无非是陪着小孩子玩耍,然后摇头离开。
实际上,这两种看法都是不对的,早教并不能造就神童,或者让孩子提前掌握一门语言,但是也并非全无作用。
在某种意义上,早教就是在玩,但所谓的玩并非漫无目的,消磨时间,而是通过游戏的形式,有意识的培养和促进小孩子的身心发展,体能发育,情感认知发育,以及社交性和独立性等等。
但是与普通的教育相比,早教并没有能够考核的硬指标,没法通过考试的形式来展现教育的成绩,因此早教的必要性仍然不为许多人接受。
早教赛道创业公司小Z思维负责人在接受36氪江苏采访时就曾经表示:“很多早教机构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向家长科普早教是有用的。”
二,成本
早教的另一个问题,在于早教行业的各项成本非常高昂。
在外国,早教普及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费用的低廉,德国和美国许多早教项目收费仅四五十欧元每月,合人民币不过五千元每年。
而中国的许多早教项目收费可以达到一个课时200元,整套课程达到上万元之多。这样的价格往往令许多家长望而却步。
中国早教费用昂贵,一方面是是成本的问题,开展早教项目的城市普遍房屋租金较贵,而且,早教师资和管理人才都比较紧缺。
另一方面,早教在中国还不是一个成熟行业,合格的早教机构紧缺,旺盛的需求推高了价格,而且各个相关企业都在加速扩张,跑马圈地,需要大量资金,因此也倾向于提高早教价格来保证利润率,同时也便于融资。
三,手段
阻碍早教市场发展的第三个问题,在于传统的早教模式在中国水土不服。
早教一般认为家庭教育场景对于婴幼儿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早教的受众是家长。
1岁半到3岁之间的孩子的早教,其实应该是对于家长的早期教育:在自己确实不知道怎么参与的情况下,通过专业的协助,知道怎么更好地教和育孩子。然后家长运用在早教课程中学到的技能,给予幼儿身心发展上的帮助。
这种模式在欧美国家是相当合理的,但是在中国,因为父母普遍都有工作,能够挤出时间陪护孩子的属于少数。
因此带孩子往往是爷爷奶奶的任务,他们限于年龄,文化水平,很多都不具备消化吸收早教知识的能力,因此无法达到理想的早教效果。
因为很多家庭不具备接受线下早教的条件。一系列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的线上早教产品便趁机占领了相当市场,比如音乐窝、时光企鹅、小Z思维均研发了音乐,美术等大量线上早教课程,无需家长参与,仅需要儿童按照课程指导学习即可。
另外教育硬件作为触达用户的新入口,在获客成本居高不下的早教赛道也有可能成为一个新突破口。
举例而言,切入家庭场景的早教机器人就很有潜力,语音识别技术也极大得增强了产品对儿童的吸引力。并且,对家长来说,机器人具有陪护功能,以及强交互的特性,是优于以往产品的替换选择。
Roobo布丁机器人以及新获融资的杜丫丫AI机器人已经有产品上市,36氪采访的小Z思维,也研发了相应的产品。
线上的早教课程虽然不能完全取代线下和父母对婴幼儿的教育,但是却为儿童早教行业带来了许多可能性。
中国早教行业的发展,并非只是一场单纯的“布点大战”,如何用互联网赋能产品,把技术和传统品牌相结合将会是早教赛道新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