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岁半已经掉队了!”早教,究竟要多早?

作者:育儿喇叭花 01-09阅读:2310次

"

​文|育儿喇叭花(文章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这句话已经被很多父母奉为至理名言.要到最好的医院生孩子,要给孩子吃最好的奶粉,要让孩子上最好的学校。这些现象在当代的中国已经成为了一种风气,香港TVB的纪录片《没有起跑线》将这个现状拍得淋漓尽致。

这部纪录片真实的记录着当代香港家长对于孩子不真实的培养历程。从孩子还没出生的时候,家长们就为孩子做好了起跑准备。几个月的孩子就要被带到早教班做智力开发,一天上两个幼儿园成为了香港孩子的惯例,即使在坐车途中,侯餐期间,家长也要发扬“钉子”精神让孩子多背一些词语。

对于这种近乎“特训”的培养模式,家长们不以为然,甚至洋洋得意,让人感到一种浓浓的攀比风气,别的孩子上十个兴趣班,自己的孩子就得上二十个;别的孩子学钢琴、吉他,自己的孩子就要学古筝、竖琴;别的孩子会说英语,自己的孩子就要学法语。总之,不能比别人差,而且不能比别人晚。但是,这种疯狂的早教是否有意义呢?真的就能把孩子都培养成天才吗?

“孩子一岁半已经掉队了!”早教,究竟要多早?

▬01▬

▌ 早教,理论上教的是什么?

①开发孩子的智力

都说孩子的钱是最好挣的,现实的确如此。孩子从出生开始就要家长花费颇多,饮食、医疗、穿戴,只要是涉及孩子的方面都价格不菲。而教育更是如此,教育中更以早教为甚。

一岁多的孩子参加早教,动辄几万块的花费,但仍有很多家长趋之若鹜。因为早教机构打出的旗号响亮——“全脑开发”、“智力拓展”,让家长们乖乖的掏了腰包。

当早教机构亮出一系列研究成果,告诉家长们不能错过开发孩子智力的黄金期,再适时的掏出自己培养孩子的“秘密武器”后,很少有家长能不被说服。毕竟这些高大上的理论,这些新奇独特的培养方法,以及各种优秀的培养成果,很难不让家长心动。

谁都想让自己的孩子智力开发的更充分,都能变成像爱因斯坦一样的天才,谁都不想自己的孩子被别人当成智力发育迟缓的智障儿

“孩子一岁半已经掉队了!”早教,究竟要多早?

②超前学习知识

比起开发智力,教给孩子实际的知识更能让家长们看到早教的成果,而超前教给孩子知识也成为了早教时都会做的一项工作。

很多孩子被送到早教机构,一岁多就开始学习英语单词、汉语拼音。两岁就要开始做算数题,开始背古诗。不得不说,这种提前授课的方法还是很有成效的,很多孩子在上幼儿园前就能掌握很多小学阶段的知识。一岁半的孩子如果没有参加过早教,基本上已经是处于“掉队”的状态。

孩子在早教机构每天面对着一些机械式的重复,或者公式类的学习,确实是可以掌握一些超前的知识的。甚至有的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能背诵圆周率,就能说出一些数字的多次幂。而这种成果也让很多家长沾沾自喜,认为自己的孩子真的像是个天才

“孩子一岁半已经掉队了!”早教,究竟要多早?

③广泛培养兴趣

早教的另一个重心就是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就像《没有起跑线》中的香港家长说的那样,自己的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会把日程拍的满满当当,琴棋书画都要学,甚至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跟得上潮流学起了编程。小小年纪的孩子们,个个都是满身的才艺

虽然有些家长可能显示的有些急功近利,但从小让孩子发现自己的兴趣,培养自己的特长的确是早教的优势,很多的特长和技能也的确越早培养,越容易出成果。因为早教的基础,有些孩子在一些方面年纪轻轻就有很深的造诣。

“孩子一岁半已经掉队了!”早教,究竟要多早?

▬02▬

▌ 家长日益关心的“早教”问题,反映了哪些问题?

①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

早教的花费不仅学费高,很多兴趣爱好的培养也需要很好的财力作为基础。而今,早教的风靡也说明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在提高。不仅仅是在香港,在大陆的一二线城市,甚至于三四线城市,早教都有着广泛的市场。这说明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确实提高了,毕竟在十几二十年前,早教还是新兴的一种产业。

②家长们存在着攀比之风

现在的早教,看起来是在培养孩子,是孩子们的比拼,其实深层次来说更是家长们的一种角力,谁都不想让自己的孩子比别人差,这才有了你争我赶的报兴趣班的景象,有了加班加点辅导孩子的奇观。

而很多时候,家长们并没有考虑到孩子是否真的需要,他们只是要不比别人差,只是想要压过别人一头,赤裸裸的攀比行为。

“孩子一岁半已经掉队了!”早教,究竟要多早?

③社会竞争过于激烈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国家和国家有竞争,企业和企业有竞争,员工和员工有竞争。而早教就是孩子和孩子的竞争,也是社会压力的一种极端表现。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宁愿孩子现在哭,不让孩子以后苦”,竞争从孩子孕育时就已经开始,压力真的从孩子出生就已经降临。

▬03▬

▌ 早教,应该是这样的:

①要适时

所谓适时,就是要尊重孩子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把小学的课程教给幼儿当然可以,但这真的合适吗?孩子看似学会了知识,但大多都是囫囵吞枣似的,不知其味。而当孩子真正到了应该学习那个知识点的时候,因为自己已经学过了便感觉索然无味,学习的兴趣都会被降低。揠苗助长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可明知故犯的却不在少数。

“孩子一岁半已经掉队了!”早教,究竟要多早?

②要适度

《没有起跑线》的导演组曾邀请两位体验嘉宾去体验香港幼儿的早教生活,一天下来,两人身心疲惫,直呼太累了。成人都是如此,孩子又是什么样的体会呢?早教更多的是一种启发和引导,不是说量大就效果好,寓教于乐,给孩子一些空余的时间去理解、感悟所学会更好。

③要舒适

高强度的早教生活无疑令孩子不适,其实也令父母不适。很多孩子在高压下变得沉默寡言,封闭自己,不愿交流,甚至很多孩子在年纪大一些以后会走极端,去自杀寻求解脱。而另一方面,父母也并不轻松,要时刻照顾孩子,还会因为和孩子的隔阂越来越大而苦闷、烦恼。

这都不是早教应该带来后果,早教应该是帮助孩子和父母创造舒适的相处氛围,这样才能更好的成长,这也才是早教的初衷。

我们理解每一个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态,也希望父母能找到正确的育儿方法,不要在眼花缭乱的早教宣传中给孩子选错了路。

“孩子一岁半已经掉队了!”早教,究竟要多早?

今日互动话题:大家都给孩子选择了什么样的早教模式呢?欢迎在下方留言交流。

————————————

育儿喇叭花,做您育儿路上最贴心的解语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