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被家长催着做事的孩子,后来咋样了?被催走的,是孩子的清醒

作者:福果妈妈 02-22阅读:1049次

文丨福果妈妈

“你怎么连这个都不会?看看别人都做完了!”

这句话是我上网课的时候,最经常听到的一句话。

表面上看起来妈妈在关心孩子的学习,实际上,经常催着孩子做事,孩子的自控力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被消磨掉了。

其实,最好的陪伴方式,就是不陪伴。

如果孩子经常被催着做事,那么后果将会是陷入“不自信”的恶性循环中,当上课时,孩子遇到了一道不会的题,妈妈来催孩子,那么孩子肯定会着急,一着急脑子就会很乱,脑子一乱就更不会做了,妈妈也只会更着急,然后就开始上手指点,甚至打骂孩子。

本来一次遇到困难,孩子准备开始思考的机会,就被妈妈亲手毁掉了,而孩子再一次遇到难题的时候,就会变得不自信,或者需要妈妈来提醒才能做出来,一旦养成习惯,孩子就会严重依赖家长,逐渐丧失自己的独立自主的能力。

为什么不陪伴是最好的陪伴方式呢?

世界著名教育大师蒙特梭利曾经说过:除非你被孩子邀请,否则永远不要去打扰孩子。

请您回忆一下自己陪伴孩子的细节:

①在孩子做作业的时候,家长很快指出孩子的错误,并及时帮助孩子改正;

②在孩子玩耍的时候,不停地说着注意事项,害怕孩子跌倒受伤;

③孩子在搭积木,写作业的时候,时不时地过来给孩子送个水果,希望孩子可以及时补充营养……

这些看起来“关心”孩子的细节,实际上都在不经意间打断了孩子的专注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做,才能做到最好的陪伴孩子呢?

第一,我们得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玩耍环境。

有条件的话,可以给孩子打造一个专门书房,在里面只放着铅笔,橡皮,本子等学习用品,周围没有任何积木,拼图等玩具,让孩子放眼过去全都是学习用品。

当孩子写作业的时候,最好不要边看电视边做作业,这里也要求家长要以身作则,自己也不要去翻看综艺节目,玩游戏等娱乐活动,可以拿一本书在沙发上读,等孩子写完作业以后再来孩子房间检查。

第二,我们要用【量化】的思维为孩子规定作业任务。

比如:把“你要写30分钟的作业”改成“你要把这一面的题目都得做出来,并且错误的题目不能超过3道”,然后奖励孩子休息5-10分钟。

之后再用同样的方法,让孩子完成剩下的其他科目的作业,而不是规定孩子必须在“7点—9点之间把作业写完”。给孩子一个量化的目标,从小开始培养孩子量化的思维。

第三,不要在孩子该做任务的时候去干扰孩子,这点是格外重要的!

大部分家长看到孩子写作业辛苦,想着中间去给孩子送点水果,没成想孩子吃完水果以后,想要再次进入学习状态,就需要更长的时间了,最后导致在规定的时间内完不成任务。

或者看到孩子写错了题,然后立马就纠正孩子的错误,让孩子继续往下做,这种“图一时之爽”的做法,只会孩子孩子小心翼翼,想着自己的每道题会不会出错,从而让孩子的自信心受挫。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给孩子一个独立自由的空间,即使中间孩子遇到不会的题目,也可以给孩子说,不会的题目等最后作业写完的时候,我们再一起解决。

只要做到以上为孩子营造良好环境,量化思维规定目标,不要中途干扰孩子,那么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独立自主能力才会很棒。

最后简单总结一下,教育孩子其实就像陪孩子爬山,如果是催着孩子做事情,那么就像在后面推着孩子爬山,等哪天不推了,估计孩子就不会爬山了,或者爬到山顶家长放手了,孩子又不会下山了,好的教育,是陪伴在孩子旁边,伴随着挫折和不断地鼓励爬到山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