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爱,是世界上最深刻最永恒的话题。可就是这样无私的爱,却常常重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强迫孩子做他们不愿意做的事情。采用强制性的方法对孩子进行教育,既不利于孩子的兴趣培养,也不利于孩子的智力发展。
父母的爱,一定不要太自私,无论如何不要强迫他3件事!1、强迫孩子阅读
很多父母会给孩子选择书,但是孩子却不爱读。孩子爱看什么书,不爱看什么书,大人可以引导,但不应该过分限制,只要避免他们接触到不良内容的书籍就可以。
培养孩子阅读习惯之初,重要的不是孩子读什么书,而是激发孩子阅读兴趣。让孩子广泛阅读。通过阅读,不仅可以增长知识,发展智力,而且能有效提升孩子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暑假正是孩子大量阅读的绝佳时期,家长要鼓励和引导孩子多读书、会读书。
阅读,重要的是兴趣,而强迫,最容易抹杀一个孩子的兴趣。
2、强迫孩子分享
心理学研究发现,2岁多的孩子开始进入物权意识的敏感期,因此常常说“这是我的”“那是我的”。
经济学家恩斯特·费尔曾经做过一个有名的“糖果实验”实验告诉我们,自私是孩子的一种本性。
处于这一阶段的孩子,什么东西都不肯和别人分享,甚至妈妈也要不到他手里的东西。
当孩子不会主动分享时,我们常常觉得这个孩子小气、自私。其实,这只是孩子物权意识发展阶段的正常表现。
强迫孩子去分享,不仅不能真正教会孩子分享的真谛,还会给他们造成心理创伤。
3、强迫孩子打招呼
每个孩子的性格不同,有的孩子就是自来熟,但有些孩子就是不爱说话。
主动叫人是有礼貌的表现,但不主动叫也不代表没礼貌,吹胡子瞪眼的地说孩子,反而更会引起孩子不适和不安。
成年后,许多人都说,小时候过年最讨厌的一件事就是被逼着打招呼。
如果孩子确实不愿意主动,不能勉强,爸爸妈妈可以做表率作用。你跟孩子站在一条线上,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也给他一定的空间去体会和尝试。
当孩子做到时,一定要及时表扬,激励孩子能加深认知,让孩子觉得与人打招呼是快乐的事情,有礼貌是一件受欢迎的行为。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不是说作为父母,你就有权利去控制、命令、强迫孩子。
教育从来没有那么简单,总在父母的强迫下成长的孩子,是走不远的。每个人只能对自己负责,他人生命的重量,孩子背负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