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3个习惯会让孩子越来越笨,甚至抑郁!爸爸赶紧收手……

作者:爸爸有道 07-20阅读:5600次

全文约1400个字|耗时约5分钟

昨天发妈看到一个新闻,北大降200分录取浙江学霸叶珈宁。叶珈宁在信息学奥数上不仅多次荣获市级、省级、国家级各类奖项,还得过“亚洲与太平洋地区信息学竞赛”金奖。

这就是典型别人家的孩子啊,优秀又帅气,他妈妈说是父母的行为习惯让他成为学霸的

我们做爸妈的,总希望自己家的孩子像别人家的孩子一样聪明。但是实际上,做爸妈的你们,在很多行为习惯上,无意识的把孩子变得越来越笨,越来越无助。

美国心理学家Seligman(1975)曾对狗进行电击实验。有些狗能通过自身努力逃离电击,这些狗在被放到正常环境中后,很快从创伤中恢复。有些狗则比较不幸,它们没有任何办法能避免电击,这些狗在被反复电击后出现了抑郁的现象,一直无法恢复。

这个实验的结果常被称为“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

除了动物以外,心理学家也在人类身上发现类似的习得性无助的现象:

当个体面临不可控的情境时,一旦个体认识到无论自己怎样努力,都无法改变不可避免的结果后,便会产生放弃努力的消极认知和行为,表现出无助、无望和抑郁等消极情绪。

Corine (2008)研究指出儿童习得性无助感的产生与掌控型父母及父母焦虑情绪状态间存在相关。

而赵莉莉(2010)的研究表明,中学生习得性无助感与学业自我效能的两个维度及父母情感温暖均显著负相关。

父母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偏爱被试、拒绝否认和过度保护与习得性无助感均显著正相关。

简单来说,就是爸妈的某些行为会让孩子产生习得性无助感。

而其中,由于爸爸代表家庭里的“父性”,所以更多时候,孩子会在你们无意识的行为下受到伤害,产生习得性无助感,越来越笨,越来越无助,越来越没办法改变。

下面的行为,爸爸你们在做之前,真的要三思而后“行”。

1

用武力或语言暴力惩罚孩子

我见到很多爸爸喜欢二话不说就是“干”,孩子不听话,打一下就好,其实这对孩子是一种伤害。

爸爸的大声责骂、甚至动手打孩子,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孩子的问题。爸爸的打骂只会使孩子的情绪更加负性,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等问题。

孩子在爸爸的暴力惩罚下,只能选择沉默。时间长了,会形成内向、封闭、少言寡语性格,给人感觉越来越笨。

所以各位爸爸,下次遇事之前先深呼吸,自己先冷静下来,不要用打骂来解决孩子的问题。

2

过分“谦虚”

有的爸爸带着孩子出去跟朋友吃饭的时候,会很“谦虚”,会说自己的孩子笨,不够聪明,不够能干,“学习可费劲”等等。

爸爸以为这么做是谦虚,殊不知在孩子听起来,这是对孩子的拒绝。因为孩子还小,根本就不明白爸爸的“潜台词”是什么。他感受到的只是爸爸认为自己做什么都做不好。

李旭等(2000)的研究显示,爸爸的不良教养方式与孩子不良的归因方式有密切联系,在缺乏温暖又较多拒绝的爸爸面前,子女会没有办法形成一种正确的自我概念。

这样的教养方式,会让孩子越来越不自信,不懂得赞美他人,不懂得与人合作,整个人看起来呆呆的。

所以爸爸们,下次请在你的孩子和朋友面前,勇敢大声地赞美你的孩子。

3

过度保护

有的爸爸总想维持一个“超人”形象,所以他会给孩子提供一个过度保护的环境,什么事情都由爸爸来搞定。

除了衣食住行以外,连孩子跟学校的同学闹矛盾了,爸爸也要插一脚进来,气冲冲去到学校找老师找家长理论,甚至动起手来。

其实当爸爸帮孩子包办一切的时候,孩子的自主权就会受到限制。你以为你是保护了孩子,实际上孩子感受到的只有失去自由

所以爸爸们,下次孩子跟他人出了问题,你不用那么紧张,也不用急着去找其他家长理论,你要相信你的孩子,是可以自己解决问题的,他们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妈说

想要孩子更聪明,那么请不要让孩子习得性无助。爸爸们,这些行为,真的要三思而后行。

参考资料

Peterson, Maier, Seligman.Learned Helplessness: A Theory for the Age of Personal Control: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

赵莉莉,中学生习得性无助感及其与学业自我效能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河南大学,2010

黄真莉,马来西亚独立中学学生考试成败归因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华中师范大学,2007

Corine O,Research review: the relation between child and parent anxiety and parental control: a meta-analytic review.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 . 2008

(图片来源网络)

作者简介:

发妈,80后二胎妈妈,哥哥五岁半,妹妹两岁。心理学硕士,心理咨询师,立志让爸爸懂得“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