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育儿师“驯兽式”的管教,再熊的孩子也熊不过大人

作者:青芽儿 07-22阅读:2005次

这两天,有个视频被疯狂转发:

视频很短,只有10多分钟,大概是这样的:

一位单亲妈妈独自抚养孩子,3岁的儿子棒棒,习惯性哭闹撒泼、任性、充满暴力,妈妈无计可施,每天都几近崩溃。于是某节目中的育儿师出马,用上了“淘气毯”这种“育儿工具”,强制棒棒在“淘气毯”上呆了3分钟。棒棒居然不哭闹了,还给妈妈道了歉,算是解决了问题……

△这是中国版Supernanny《超级育儿师》

第1季的一个故事片段

10分钟的视频,真是觉得全世界都崩溃了,片子里的孩子崩溃,妈妈崩溃,育儿师毫无表情的脸让人崩溃,我也看到快窒息。会不会有妈妈也跟我一样?

难以忍受的不仅仅是孩子的哭闹、妈妈的妥协,还有这位作为导师角色的育儿师的处理方法!

虽然这是一档节目,也许事情的背后有太多我们所不知道的原委,但是单就这10分钟的视频,我还是想说点什么,不想让大家看完真觉得“育儿师用一招摆平,真的绝了”(大概这也是反话吧?)……

而育儿师所用的工具“淘气毯”真的有这么神奇吗?育儿名博主王人平这样评论道:

我们看到在微博上转发量和点击量最高的一条,文后的留言,更多的建议是“打孩子一顿”,打得够狠够严厉,孩子怕了也记住了,就不敢再这样做了

网友们提出打一顿的建议,各有”理由“。比如:

“自己就是从小被打的,现在很好,所以孩子也应该被打。"

“这么小的孩子听不懂道理的,但是打可以解决问题。”

“可以先打一顿,再讲道理。”

“家长不应该做圣母,打一顿算什么?”

看到这些一片喊打的留言,真是心慌。你们真的以为,“打”是最有用的办法吗?那些被打大的人,你们依然以父辈这样的方式教育下一代吗?

其实片子里的单亲妈妈挺让人心疼的,孩子从小是她一个人带大的,这些年的艰难和辛酸可想而知,正式因为这样,看到她以不当的方法带孩子,看到育儿师以错误的理念“帮助”她,我就更是生气,满肚子的话不吐不快。

我们先来看看妈和“育儿师”做法,到底有哪些不妥当的地方

妈妈的问题?
冷处理,完全忽略孩子的感受

1、妈妈用漠视法处理孩子的哭闹

每个妈妈其实都会遇到孩子哭闹问题,很多人直觉地认为,孩子“凉”一下会好——大人好似都是这样处理的。殊不知”凉“多了,就有可能会变成棒棒这样。

视频中的妈妈也没有试图去寻求一些更好的解决方案,而是用采取副作用最大的一种:置之不理,假装走开,不做安抚,不做回应。

漠视孩子的哭闹,表面上是降了温,但实际上却对解决问题毫无帮助。因为漠视,妈妈没法了解棒棒“不良行为”背后的原因,不知道原因,就没法“对症下药”,引导孩子尊重规则,有诉求寻找更健康的解决办法。

2、孩子一坚持,妈妈就屈服,言行不一

视频虽短,但从棒棒母子相处的模式和状况,我们可以推测,孩子这样的哭闹甚至撒泼估计有一段时间了。也许最开始妈妈用了哄孩子的方式,也表现了一定的温柔和爱意,但是都没有解决问题。

妈妈言行不一致,最直接的后果,就是让棒棒摸到窍门:只要哭得够凶,够久,妈妈就会妥协。这招好用奏效。

日积月累,每次都演变成一场妈妈耐力和孩子“毅力”的较量。每一次的死循环都是:谁坚持得够久,谁就赢。

育儿师的问题?
“以驯兽的方式控制孩子”

育儿师自从在视频中开始出现,一直是旁观者。她动作生硬,表情冷漠,言辞冷漠,运用的方法也冷漠。自始至终,都从没有跟孩子面对面好好打个招呼,介绍下自己,上来就抱起孩子放到“淘气毯”,非常“暴力”。

对育儿师的解决方案,有几个不妥:

1、给孩子的行为贴标签

育儿师看到棒棒的行为后,充满恼怒,似乎从她专业角度出发,孩子已经无可救药。她用了“很严重”这样的词来形容孩子的行为。并一股脑地给孩子贴上“就是任性,就是不听话”这样的标签。

她还对妈妈说:“他知道这样做(在楼梯下面打滚撞墙)会让你(妈妈)难受,所以他就要这么做来让你难受。”

在她看来,孩子的行为动机是为了让妈妈难受,比如撞栏杆,不停哭闹;为了让妈妈难堪,比如在市场大庭广众之下,倒地撒泼。

棒棒母子本就有点疏离,她的这种说法,会令他们的亲子关系更加疏离,也会让单亲妈妈更觉心酸

2、惩罚孩子用的“淘气毯”,过于粗暴

这应该是视频中最让众人惊讶的道具,是效仿国外“淘气椅”的做法

具体使用方法,节目中有明确提示:每当孩子不遵守规则时,先跟孩子提出警告。如果孩子仍然如此,就把他抱到一个专门惩罚的地方根据孩子的年龄推算,几岁就坐几分钟。计时完毕后,简短说明为什么惩罚孩子,然后让孩子道歉。孩子道完歉后,抱抱孩子并亲亲孩子,惩罚结束。

我们看到视频中,育儿师也是遵循了这个方法,在棒棒中途离开毯子时,还把孩子放回去,再重新计时3分钟。用惩罚的方式告诉孩子怎么做对,怎样做不对。在整个“强制冷静”的3分钟内,还让妈妈不要与棒棒有眼神交流。

3、只讲惩罚,不讲原因

育儿师无疑是严肃而认真。她认为事态严重,一定要惩罚孩子。而且在惩罚过程中,她不允许妈妈跟孩子有眼神交流,一定保持距离

孩子是接受惩罚了,承认错误了,可是由始至终,育儿师和妈妈都没有跟孩子有任何互动交流:惩罚之前没有关照到孩子的情绪,做情绪安抚和情绪肯定。事后没做任何解释,为什么要这样对待孩子。

一个3岁的孩子已经懂得很多事情,可以沟通交流,也可以讲道理了。为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一点都不顾孩子的感受。

她甚至认为:“所有不当的行为,只要你坚持,孩子就一定会改变,如果你放弃了,你就再也不能改变孩子的坏行为。”这还是“输赢论”

最担心的还是成长中的孩子
究竟怎样处理才好?

两三岁的孩子哭闹是很常见的,尤其是T2。我们之前有写过关于大脑发育的科普,可以认识到孩子哭闹表现的生理原因(动不动就“炸毛”的T2娃,原来大脑跟我们不一样!)。

我们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主要的原则是三步法:第一步,先想办法下降孩子的情绪水平;第二步,孩子冷静后,让孩子学会表达感受;最后,和孩子一起复盘找到生气的原因,并寻求解决方案

面对情绪高唤起的孩子,

不要漠视,不要丢弃不管,下降孩子的情绪水平是首要任务

其实爸爸妈妈最熟悉孩子,孩子遇到什么情况,有可能哭闹,心里要有个预估。孩子一开始哭闹,就立即行动,尽快安抚孩子的情绪。避免熊熊燃烧的“情绪之火”越烧越旺,火越大,越难扑灭。

像视频中妈妈那种“我不想听你哭”,甚至远离式“遗弃”的方式,无疑雪上加霜,只会让孩子的情绪渲泄找不到收缴的地方。面对这样的孩子,我们也千万不要马上质问孩子“你到底在干什么”,或者命令孩子“马上停下来”、“不许哭”。

孩子情绪高涨时,一般全身紧绷、心率和呼吸加快,更可能跺脚、乱扔东西。我们首先要阻止孩子做伤害自己或者别人的行为,必要时抱离现场,比如跟其他孩子有冲突。然后最好蹲下来,和孩子身体齐高,抱住孩子,让他们可以看到我们的脸,稳定地跟我们进行一个眼神的交流

可以抱住孩子让他哭一会,或者拉着孩子的手,或者轻轻抚摸孩子的背,如果感到孩子全身紧绷,我们甚至可以轻轻帮孩子按摩放松。这个过程其实你也是帮助孩子明白,我有被倾听。要记着一定要跟孩子有眼神的接触,让孩子看到自己的面部表情。这时候温暖的拥抱、温柔的眼神比语言更直接,更有效。

这里需要提醒父母注意的是,平时我们多观察多总结,找出能够让孩子情绪水平下降的最有效方式。

猜猜孩子的心思,让孩子学会表达自己感受

当孩子身体逐渐放松,或者哭声渐渐弱下来,接下来引导孩子放松自己的情绪和状态,让孩子从情绪的崩溃状态转为思考。而我们一直用身体和动作鼓励孩子,当孩子能够感受到足够的信心时,就可以充分的表达了自己的感受。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试图跟孩一起找原因,请记住这个句式:“你这么______,是不是因为______?”

比如像视频中,妈妈可以问棒棒,“你这样大哭,是因为想要妈妈给你买零食吃吗?”如果没有猜对,孩子可能会说很多的“不是,不是,不是!”但是这个过程中,我们避免给孩子贴标签,也要注意口气,不要直接质问“你是不是就想要那个零食才这样闹”?

这时候,我们要有耐心,认真聆听孩子的心声。一旦我们猜到孩子内心的原因,他们的情绪慢慢就会好转的。而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能感受到父母的理解和同理心。很多时候孩子的脾气背后都是因为恐惧、难过和沮丧,而我们要做的,往往是找到背后或许连孩子自己也不能明言的难题。

这里要提醒父母的是,如果引导思考的过程,孩子情绪仍有反复,那要继续多做一些感官转移的动作,比如喝水、散步、跑一跑、按摩背部、深呼吸等,帮孩子放松紧张的心情。如果孩子天生易怒,父母更要从孩子很小就要渗透这类情绪管理训练。

关注孩子内心的深层需求,不要让他们觉得自己就只能听大人的

为什么说“淘气毯”治标不治本?

孩子2岁以后,随着语言和身体运动技能的发展,自我意识也得到迅猛发展;到了3岁,已经进入自主性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在这样的情况下,棒棒妈妈的“哄”,育儿师的惩罚,都解决不了棒棒内心的需求。

我们要了解一点,在幼小孩子眼里,行为的好与坏,他们还没有完整的知识体系和足够的判断力来做出区分,他会一直做力所能及的行为,直到自己被满足为止。而自己被满足,也能够感受到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许是一种对父母爱的试探,或者引起父母的关注。

所以当孩子经过上面两个阶段的安抚,已经完全冷静下来,可以沟通并思考了,我们一定要做的事情,了解孩子深层次的心理需求,跟孩子一起去复盘来解决问题。

为孩子的情绪问题寻求解决方法,这其实是一个鼓励孩子积极主动地寻求解决方案的过程,父母要忍住,不要直接抛出解决方案给孩子,而让孩子在主动思考的过程中培养高情商。

比如棒棒哭闹的原因,是想要要妈妈给自己买零食,接下来就要引导孩子思考寻找解决方案。

比如棒棒说想吃零食,因为零食好吃。那么妈妈可以回应说,其实零食好吃,但是没有营养,不能吃太多,可能会影响吃正餐,影响棒棒长高。

那么棒棒还是坚持要吃,妈妈就让棒棒找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比如答应一定先好好吃饭,才可以给吃零食,并且一周只吃一次等等。

在寻找解决方案的过程中,有一种技巧非常利于孩子的进步,就是把过去的经验跟目前孩子正在面临的处境联系起来。比如,妈妈把自己过去的喜欢吃零食,但是后来营养不良的故事分享给孩子,就可以给他一些提示,然后鼓励他根据这些经验找出类似的解决办法。用听故事的方法,让孩子体会我们想要传达的价值观,远比说教要更管用。

这里要提醒父母的是,每一次去强化孩子的情绪管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静待花开,我们是可以显著看到结果的。不要因一次失败而放弃。

没有谁天生就能做好父母,育儿的知识和方法要学习,养大孩子不容易。但也不是说,掌握了这些方法和知识后,就变成了一个机器人,用生硬的方法去管教孩子,变得没有感情和爱心。

其实一切管教的基础恰恰是爱。在爱的前提下,我们才能考虑到孩子的感情和需求,也能关照到他们幼小的内心很多脆弱的情感,而不会生搬硬套管教孩子。

正像育儿博主罗玲所言:“妈妈自己的油罐太空,既无力给爱和乐趣,也无力给界限和约束。”妈妈首先把自己变成一个有能量,能笑的出来的丰盈的人,才能养育好孩子

来源公号:萌芽研究所BUD

搜索“青芽儿”关注;呵护幼小心灵,托起明天的太阳!关注儿童心理,传播科学的育儿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