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的前半生》热播,剧中的闺蜜、小三、职场潜规则、背叛……这些深入生活的话题成了追剧党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但今天我们抛开这些,来谈谈罗子君和凌玲的育儿观。
01
/罗子君 /
陈俊生在家辅导儿子功课时,罗子君上来就要拿道具苹果给儿子削了吃,还说会数一二三就好。
罗子君对儿子的教育比较宽容,她认为孩子就该有个孩子样,什么年龄做什么,没必要超前,增加孩子的负担。
离婚后,当罗子君问平儿,“你觉得妈妈当营业员怎么样?”
平儿懂事的回答,“那太好了”,并开玩笑的说以后买东西可以不用钱,来给妈妈解压。
子君是属于典型的慈母型,浓浓的母爱,她教育儿子靠的是春风化雨般的言传身教去影响孩子。
她尊重孩子,与孩子是商量的口气,而不是以一个妈妈的口气,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
这样的教育会让孩子更容易接收妈妈的建议,孩子也会更开朗。
相比之下凌玲的教育方式则比较严厉,也是绝大多数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是中国式教育的代表。
/凌玲 /
辅导孩子做作业时,儿子一抱怨,凌玲就开始讲道理,大意是:大人和小孩都有自己的工作和任务,如果你明天想过好日子,你今天就必须努力。
她对儿子要求很高,从小给孩子灌输大人的思想,在与佳清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到凌玲犀利的眼神,言语中透露着不可违逆的“威严”。
单就从育儿角度来说,凌玲的做法还是可圈可点的。
但有人认为,幼儿时期的安全感,就是子君这样的妈妈才能给予的,凌玲这样的妈妈却容易让孩子变得患得患失。
在凌玲强势的教育下,佳清几乎没有自己思考和选择的余地,他背负着与他年纪不相符的包袱,他失去了同龄人该有的无忧无虑的童年。
剧中子君的儿子平而活泼淘气,而年龄相仿的佳清却几乎没有笑过。
表面上看,凌玲的确是个尽职尽责的好妈妈。
可是事实却是,在凌玲的严苛育儿氛围下,佳清并不快乐,在无忧无虑的年纪,本来就缺失家庭关爱的他过早了解了成人世界的残酷,拥有一份比同龄孩子更早熟的性格。
这样的教育让佳清养成了阴郁、敏感的性格。
“你妈妈是卖鞋子的”
“你妈妈好看有什么用,不是照样离婚了。”
02
离婚之后,罗子君对儿子的教育优势凸显出来,因为在她的放养式育儿中成长的平儿活泼开朗。
即便是面对家庭变故,搬离了原来的大房子,但在罗子君的引导下,他很快接受了父母离婚的事实,并且没有变得自卑和敏感。
从小在爱与呵护中长大的平儿,很好地保留了孩子的天真和钝感。
比起成绩的优秀,罗子君更注重的是和儿子亲密关系的培养。
在养育过程中,她能用孩子视角与平儿进行平等的对话和交流,而不是像凌玲那样逼孩子去适应成人的世界。
在平儿生日那天,罗子君有工作抽不开身,她是这么和孩子解释的。
同样是以大人的生活作类比,罗子君的方式要温和得多,也让孩子更容易接受得多。
而在离婚后,罗子君在处理平儿和爸爸的关系上也十分出色,值得很多离异家庭学习。
世间的夫妻,离婚后还能平平静静做朋友的很稀缺,大部分见到对方就眼红,恨不得生吞活剥,或者老死不相往来。
真正影响孩子一生的,不是父母婚姻的破裂,而是他们在处理婚姻时对待对方的态度。
在孩子面前,罗子君在对前夫选择的是大度、念旧情,不对平儿说一句爸爸的坏话,甚至没说过一句凌玲的坏话。
当平儿问“为什么爸爸让我们住在离学校这么远的地方,还要让我们坐公交车?”时。
罗子君没有趁机大倒苦水,诉说委屈,也没有咒骂平儿的爸爸没良心,而是告诉平儿:“很多孩子都是做公交车上学的,这是环保的交通方式”。
在孩子心中维护了爸爸的形象,这对于一个刚刚离婚的妈妈来说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奥巴马就有一个了不起的母亲:
奥巴马的母亲在20世纪60年代就敢和一个黑人(也就是奥巴马的父亲)结婚、怀孕、生子。
三年后,老奥巴马要回到祖国肯尼亚,两人离婚。
在奥巴马的成长过程中,他的母亲和祖父母,从未对“抛妻弃子”的老奥巴马有任何微词。
而是极力赞扬他的父亲“聪明、幽默、自信 ”、“你的爸爸能够应付任何情况,让每个人都喜欢上他”、“你的爸爸为自己是黑人而感到自豪”。
这种对孩子父亲的肯定,鼓励孩子与父亲建立亲密关系,对奥巴马建立自我身份认同和自信,无疑是最重要的精神财富。
03
在处理离婚这件事时,有的父母展现了可贵的气度、智慧和真诚,这对孩子是最好的情感启蒙。
如果离婚是既定的现实,作为父母的我们,考虑的应该是怎么将对孩子的伤害降到最低。
对于孩子来说,从出生开始,对于父母的认知就是理所当然的生活在一起,理所当然的爱自己。
家庭遭遇变故,孩子首先最难以理解的,就是父母要分开生活,关系变淡,然后就会认为自己不被爱,将会被父母抛弃。
这样的心理伤害会让孩子的生活陷入痛苦之中,无法自拔。
所以,我们遭遇这种事情的时候,应该怎样做呢?
1、将离婚的消息告诉孩子亲近的人
保持孩子原来的正常生活,得知父母离婚,孩子的心里肯定一时间没法接受,将消息告诉孩子亲近的人是为了能够保持孩子原有的正常生活,避免在孩子的敏感期发生其他的变故,绝对不要剥夺另外一方的探视权。
2、鼓励孩子表达他的感受
将孩子的想法放在首位,不要让孩子加入到双方的争执当中。
面对父母离婚,孩子会出现焦虑不安的情绪,要更加注意和孩子的沟通问题,将孩子的想法放在首位,帮助孩子将他的情绪发泄出来,再进行心理疏导。
绝对不要在孩子面前发生争执,这样会对孩子产生严重的伤害,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
3、不要强迫孩子去接受新的家庭,顺其自然
离婚后,很多人会选择再婚,组成一个新的家庭。
孩子本来就在原生家庭中受过伤害,对于家庭的信任度和归属感不强也很正常,所以,接受新的家庭对于孩子而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千万不要对孩子有过多的要求,强迫孩子做不愿意做的事情,比如让孩子称呼再婚对象“爸爸”“妈妈”。
对孩子来说,充满爱的成长环境才是最重要的。
孩子并不需要完美无缺的生活,也不需要完美无缺的父母。
孩子的潜力是惊人的,他可能会看到你的低谷,可能也会伤心和难过。
但只要身为父母的你总能不敷衍自己的情感和生活,孩子就会更理解热爱生活和尊重感情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