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智慧
昨天有家长在文后留言,说了一个很真实的场景:在一些场合孩子的情绪会控制不住,然后哭闹,例如分别的时候,例如购物不满足的时候,例如看到动画片里母子分别时的情景就放声大哭,有时候会歇斯底里。这个正常么?
我想如果一个孩子如果经历这些场景而无动于衷,面无表情大概才是令人担心的,这些应该算是孩子正常的情绪宣泄,随着孩子脑神经的发育、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你会发现孩子一下子就变了,不会放声大哭,而是暗自垂泪,这些情绪的变化都是生命正常的反应,前两天看一个纪录片,发现大象被解救之后,特写镜头里的大象流出了眼泪,可见这是同理心,同情心,动物的一种本能。
当然,我能理解这位家长的焦虑是可能自己的孩子在某些方面有点过了,例如有的孩子和父母分开时可能哭个一两回,慢慢就不哭了,但这个孩子每次都哭而且动静过大,哪怕再小的事都会情绪失控到惊天动地,这个让父母有点小焦虑也情有可原。
实践发现,分离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家长。家长在这个过程中不能控制自己,将主动权自动放弃,孩子就会逃避当下要面对的焦虑。
有的家长分享孩子的哭闹声就像他们生活中的一个按钮,家长害怕孩子在那里闹情绪。当孩子走进教室,家长的心也一并进来,当孩子哭泣,家长先观望。当孩子挣扎,展示出无比的可怜,家长的心就疼了,于是语言安抚。当孩子表达出更多的诉求,家长开始选择折衷的办法,比如参与课堂比如先拥抱······家长的心防被攻陷,孩子占据主动权,家长满足“被需要”。
控制自己的情绪是掌握亲子关系的主动权很重要的一步。如果家长在这个分离过程中能够更好的把握住自己,愉快与孩子道别,将它视作一件平常的事情。相信自己也相信孩子,孩子的自我将更有机会获得成长,能够去面对环境而不是与家长一起逃避。
日常也很容易听到妈妈们说孩子很逆反,总是不那么听话,总是喜欢挑战权威,家长想了很多办法用了不少技巧,结果却不是很如意。当孩子尖叫、发脾气,众目睽睽之下将所有物品摔在地上,让你尴尬万分的时候,要怎样的修炼,我才能保持情绪的稳定呢?这个原因归根到底就是父母的情绪被孩子控制了,孩子看到你的无助的眼神他会有成就感,以后就这么对你,而你屡屡上当,这就会使孩子有了习得性的情绪失控瘾,这对于他的成长确实是不利的。
我记得儿子上幼儿园的第一天是我送的,当他哭闹着要离开时,我盯着他的眼睛,坚定而平和的告诉他,“爸爸会在傍晚来接你,老师会陪着你一起玩和学习!”他当然会继续哭,而我毅然转身离去,老师会安抚孩子,傍晚接的时候,他的脸上非常开心。第二天再送,可能还会有情绪波动,依然是先握他的手,眼神坚定看着他,然后转身离去,大概不到一个星期,他就到了幼儿园门口,自己主动下去,挥手和我拜拜了。
当情绪来临,一旦意识到这个问题的萌芽,我们就能有方法平和的处理,等到孩子长大他也不会用情绪来要挟你,因为他从小就知道父母那种坚定和毅然,知道自己的行为边界在哪里,不可逾越。
而那些遇事歇斯底里的孩子背后一定有纵容的家长,这里的纵容更可以是主动纵容(早期故意骄纵,后期会受苦),也可能是被动纵容(孩子小的时候就是自己心软,狠不下心来),但无论怎样,未来只有自己承担,孩子会受苦,家长也会跟着受苦,因为情绪过于失控的孩子不太能和团队融合。
这一点,年轻的父母现在就要想清楚了,孩子的情绪控制取决于你的态度。
原创不易,如果觉得有收获,欢迎自由打赏鼓励,算尊重创作,其实为您省了不少大钱啊,谢谢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