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荀营
俗话说,3岁看大,7岁看老。这话一点不假,说的是由于小孩子判断力有一定局限,一些坏习惯非常容易在小时候养成。所以,很多时候有赖于父母的教育,引导其习得一些规矩,这样才更容易养出一个乐观、自信、他人更爱接触的孩子。尤其当孩子常常出现下面3种行为时,家长绝不容忽视,必须设法纠正!
孩子总是装作“没听见”
经常看到聊天群有妈妈反映,孩子对自己说的话熟视无睹,常常是“十喊九不应”——明明听得见,却装作没听见一样继续我行我素,不知如何应对?言语间仿佛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你知道吗?当孩子一次又一次的漠视家长的指令,如果纵容这种行为,他或许将会变得越来越肆无忌惮,控制欲膨胀,在小伙伴间、学校里也变得目中无人,从而削弱孩子社交能力,及将来成人后的个人魅力!
所以,这种情况家长应及时引导教育,以杜绝隐患。记得下次跟他谈话时,不要一旁发出指令,试试走到孩子面前,交谈时做到让他看着你,让孩子重视你的第一次指令,别给他回旋余地。假若孩子依然一意孤行,请耐心的告诉他,不理大人的行为是不对的,同时还要告诉孩子,如果他们对大人有反对意见或不愿意做某些事情,可以直接告诉大人,以消除孩子心理影响,让孩子以放松的心态对大人说“不”。若孩子仍旧屡教不改,那就务必让他承担不理会的后果了。
总爱打断谈话
当然,孩子打断你们之间的交谈时,或许他只是想要告诉你什么或问你某个问题,但是如果父母总是纵容他这个细微的小动作,真的会让他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让他误以为,自己有权力并且很自然的可以通过打断别人引起他人的注意,不仅在他人眼里没有教养,而且自己也越来越变得玻璃心。所以,作为父母,让孩子清楚他自己的行为吧。主动真实的告诉孩子,为什么要保持安静,当他打断你交谈时的感受吧。
“我做不到”
遇到一个小小的困难就退缩的孩子,让父母感到沮丧。孩子一句“我做不到”,或许是最令家长揪心的一句话吧。众所周知,3~7岁是保护儿童自信性格的敏感期,自信心在这段时间是否有逐步建立,对孩子的未来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苦恼的父母经常用尽各种表扬、鼓励的方式,可孩子依然是“我做不到“、”办不了“挂嘴边。专家研究发现,孩子变的不自信与家长误用“赏识教育”脱不了干系。很多父母为了激励孩子上进,动不动就将溢美之词挂于嘴边,做了一点小事,就夸赞不已。
可问题是,当孩子走进学校,当孩子和小伙伴在一起时,获得的信息与此反差极大,他可能由此怀疑自己的能力!自己不但不是最棒的,在某些方面,还很差。自信心从此一落千丈。所以,孩子的自信心还是应建立于日常经历中,父母尽量不要包办孩子的事,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多让孩子接触,自己动手,这才是保护孩子自信心最健康也是最简单的方式。
如果您正为养育孩子的事儿发愁,推荐您添加父母课堂的微信公众号:
fumuketang
长按可复制到微信,添加朋友,粘贴即可关注,那里有50万家长与你一起探讨教子方法,值得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