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是幼儿养成遵守规则的关键时期,对于一些问题行为我们必须要给予一定的惩罚,否则长大之后就更难以教育了。当然,暴力惩罚可能会给孩子带来身体损伤和心理阴影,我们要选择应当的教育方式。
(添加每周微课微信公众号,专业的妈妈成长平台,每周邀请知名大咖进行线上辅导,更多育儿干货等你来领!)
哪些行为一定要惩罚?
1、冒险分子
常见行为:喜欢从高处往下跳;喜欢到处乱跑,什么东西都要摸摸看;排队时喜欢推搡戏弄前面的小朋友。
2、破坏家
常见行为:喜欢插嘴、捣乱课堂秩序;吃饭挑食,不喜欢吃的菜故意扔在地上;上厕所互相打闹,故意尿在其他地方。
3、暴力分子
常见行为:不开心的时候会用暴力解决问题(打人、咬人、掐人);故意损坏班级公共物品;破坏其他小朋友的作品。
适当惩罚孩子的五大方式
1、失去某些特别待遇
你的孩子是否有他最喜欢的一些特别待遇呢?比如看哪一个动画片,玩某个玩具,或者想晚点上床睡觉?如果有,一旦你的孩子有了不好的行为,你可以剥夺他这个特权。但是,父母一定要慎重,不要一次剥夺太多,时间过长。
如果第二天表现好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增加点奖励特权,对于某些孩子来说,如果父母使他有一种不能得到奖励的压力,他就能够约束一下自己的行为了。
2、口头警告或批评,提醒“事不过三”
比如,孩子在游乐园,和别的小朋友因为争抢玩具打了起来,妈妈就要口头批评:“出手打人是不对的,这是第一次,妈妈原谅你,如果同样的事情发生了三次,之后你就不能来玩了!”。
当孩子下一次又打人的时候,就告诉他:“这是第二次!”,直到出现第三次的话,告诉他:“这是第三次!”,然后马上实施预先警告的那个处罚。
3、缓和矛盾、转移注意力
有时候孩子犯错,有些父母就喜欢针对问题喋喋不休地说教,孩子很容易越听越烦,引起心理抵触情绪。
与其这样,还不如带他出去走走,换个环境。走一段时间后,再告诉他:“我很爱你,但是我决不允许你打人。”这样反而能够使他冷静下来,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4、没收玩具
没收幼儿心爱的玩具,是加强幼儿记忆的惩罚方式之一。比如进行角色游戏后幼儿不愿意收拾玩具,教师可以将玩具锁起来2-3天,让幼儿不能再玩这个游戏。
幼儿为了能早点能玩到心爱的玩具,势必会努力遵守规则。这种方法可以让幼儿学会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
5、与集体隔离
让犯错的幼儿与别的幼儿分开,比如上集体课时,有幼儿一直吵闹提醒也没用,教师可以请他坐到老师旁边听课。这样能让幼儿意识到自己与别的幼儿的差别,形成一定的威慑力,而且又不会再去影响别的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