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马行空任你看
——读《疯狂教授系列》
虎虎昇威/文
儿子很快要上小学了,我在网上给买了一个可调节高度的学习桌,收到后看到图纸我就头大了,没想到小家伙帮我拆包装、找这找那,还非常索地从工具箱拿出各种工具,协助我固定零部件拧螺丝,简直化身万能小助手,虽然历时两个多小时,但他自始至终不嫌热不怕累,还不怕麻烦,我突然感觉在机械方面,我败给他了。
儿子的玩具车一大堆,没有几个完整的,经常满屋子到处都是他的战场,为了满足他这个兴趣爱好,报了机器人的班,宁愿不出去玩也不请假。家里购买了不少和机械有关的偏理工类的图书,他真的是特别喜欢,这或许就是男孩骨子里的“爱”吧。不得不说,养个男孩虽然更耗费心力,但是用的时候也是真心给力。
看到这套《疯狂教授系列》图书,拿回家就痴迷地读起来。儿子读这类书有个特点,就是环衬页上的机械结构图也不放过:《逃跑的机器人》环衬上的机器人设计图,《奇妙的环球旅行》上海陆空三栖跑车的简单构图,都被他一一研究。
这套书最大的亮点就是考眼力,每页都有许多个和环境不相容的“错误”点,就像《威利在哪里》、《I SPY 视觉大发现》、《迷路大冒险》之类图书中的找细节、找相同不同,可以培养孩子的专注力、观察力等,其实我对这样的书不怎么感冒,有时候看着看着就眼晕,但是《疯狂教授系列》和这些图书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可以把“寻找”当成辅助性的乐趣,完全可以讨论寻找之外的故事,而在故事中寻找,即便找不到“答案”,也丝毫不会减弱故事的阅读。
我和儿子一路读下去,没有特意寻找这些“错误”,而是把阅读当成亲子讨论的机会,比如看《奇妙的环球旅行》,在海边,儿子说跳进海水的男孩为什么拴着脚链,太沉了吧;海里的小狗为什么戴着厚厚的帽子;海里的爷爷腰上似乎不是游泳圈而是铁圈;山上滑雪的哥哥戴的围巾好像是一条蛇;沙漠里怎么还有人划船、开公交车呢?……孩子未必有足够的生活经验指出这些“错误”,但是发现讨论的过程则是很好的阅读方式。
《逃跑的机器人》则是一本让孩子更加兴奋的书,在扉页上上的设计图已经让孩子足够兴奋,恨不得马上按照零部件组装一个机器人。故事中,疯狂教授因为一个错误导致机器人失控,它四处“惹是生非”,疯狂教授一路狂追,但总是晚了一步:斑马线被破坏、过马路的老人被拴住、街心公园的雕塑被恶搞、农贸市场上的烧鸡飞起来、建筑工地上被造出一座“斜塔”……终于在酿出大危险之前被疯狂教授按了关机按钮。跟着机器人一路狂追下来,看到这里,我和孩子终于长舒一口气。
“疯狂教授”迷糊犯错的形象总让我想起头发蓬乱的爱因斯坦,他那么接地气让孩子毫无距离感,与高高大上、严谨细致的发明家相比更容易让孩子接受。读完故事,你会发现他的形象像极了身边的男孩,鼓捣东西、场面混乱、秩序感差点事儿、自己想起一出是一出、天马行空……在这两本极具想象力、创造力、发现力的图书中,孩子与疯狂教授一起“遇见自己”。
美国著名童书研究专家伦纳德·S·马库斯说,“阅读,是一个孩子可以独自玩的游戏,是一场孩子和家长可以一起穿越时空的冒险,更是一座帮助孩子成长自立的桥梁。”这句话用在《疯狂教授系列》上非常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