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周末休息陪娃的惯例,写这篇稿子,是因为在朋友圈看到不少职场妈妈转了咪蒙的一篇文章,题目是《每一个职场妈妈,都欠孩子一句对不起》。
▲你是个混蛋就好,别代表别人
挺久没看到咪蒙的文章刷屏了,也许毒鸡汤也会过气?这次被很多妈妈们转载的文章,是咪蒙写的她的某个同事,一位今年4月离开女儿来北京工作的职场妈妈。文章中放了小姑娘的相片和1分44秒的音频,来讲述她对妈妈无穷无尽的想念。
接下来,咪蒙讲述了她的同事和粉丝,因为成为了职场妈妈,于是没办法照顾孩子,没办法尽到做母亲的责任,没办法保护宝宝的安全,因此很愧疚,很自责。
因此,咪蒙说,所有的职场妈妈,都欠孩子一句对不起。咦?一不小心,连咪蒙都能代表“我们”了。
因此,咪蒙说,妈妈们因为觉得对不起孩子,所以要去中粮我买网给孩子买玩具和食物。
是的,这只是一个广告,一个靠刺激职场妈妈的内疚心情和眼泪,来赚中粮我买网几十万广告费的广告。
在留言回复中,咪蒙说自己这篇文章是哭着写完的,还说这不是指责职场妈妈们,只是在自责......但不知道咪蒙是先感到自责,然后想起来去一边哭一边找中粮要广告费呢?还是接到中粮广告订单之后,一边哭一边想起来可以借这个机会自责一把呢?
多好啊,如果每个职场妈妈能靠对孩子的自责来赚钱,那可能也都有亿万身家了吧。
以前没骂过咪蒙的毒鸡汤,因为为了这种文章被扣上眼红或者蹭热点的罪名挺无聊的。但这不是咪蒙和中粮第一次靠这种刺激他人负面情绪来卖广告了。上次忍了,这次再看到朋友圈中,很多职场妈妈因为这篇文章的刺激而“泪奔”,“怀疑选错了轨道”,“自己不是好妈妈”......实在没办法再忍下去。
男女有别,作为职场爸爸,也许没办法100% 的体会妈妈们那种内疚心态,以及试图为孩子打造完美生活的愿景。但至少我们同样也是职场妈妈的孩子,我们绝对不会认为自己的母亲需要欠自己一句对不起。
我们这一代人只要出身于城镇,大多都是双职工的子女,虽然那时工作环境的压力同现在有差别,但我们的小时候同样经历过家长出差不在身边的时候,经历过父母上班一个人暑假被反锁看家的日子,还有过放学不能回家只能去邻居家等着,或者被接到单位做作业的岁月。其实挺怀念的。
相信我们的妈妈,当时也曾有不能完全陪伴孩子的痛苦和内疚,但她们也欠我们一句对不起么?相信一个有正常心智和道德观的人,都不会因此这样想。
也许咪蒙真觉得自己的妈妈因为去上班就欠自己的?这个问题可能需要精神科的医生才能回答了。
孩子都会希望爸爸妈妈陪在身边,但这绝对不是是否亏欠孩子的判断标准。因为我们会培养他们成为一个拥有正常三观的人,他们一定会感受到父母的感情和关怀,即便父母因工作不能一直陪伴,这种感情也会伴随和鼓励着孩子的成长。
所以,对于所有可能因此内疚和困惑的妈妈来说,如果你不认为自己妈妈曾经一边工作一边照顾自己是无法接受需要向你道歉的话,你也不应该认为自己上班工作就是对不起孩子。
如果同时辛苦工作和育儿的职场妈妈都对不起孩子,那以工作为主的爸爸们呢?要天天对孩子下跪切腹谢罪了么?父母辛苦工作赚钱持家养育子女,却反而应该内疚觉得对不起孩子?这是什么鬼逻辑!
职场妈妈的生活状态,的确是社会应该关注的议题,但这种的关注,不是靠无底线的刺激和羞辱来卖广告。而是通过正向的情绪引导,以及生活工作上的支持,来解决妈妈们的压力。
绝大部分的职场妈妈,都会对自己的孩子感到内疚,时时刻刻照顾和保护自己的宝宝。不只是职场妈妈,任何一个妈妈都经常会内疚,因为每个人都会想做一个完美的母亲但做不到。因为没有一个育儿模式是完美的。选择去工作意味着你不能时刻陪伴;但选择在家就意味着不能给宝宝更好的经济条件,或者不能成为孩子心中的职业楷模。
所以无论你在家也好,工作也好,你都不可能是完美的妈妈。难道你都“欠孩子一个对不起”么?唯一的差别就是,如果你是全职妈妈,咪蒙可能要写另外一篇毒鸡汤广告文来刺激你的负面情绪,从而赚另外一个品牌的几十万广告费。
职场妈妈无论在国外还是在国内,都是社会的主流现象,因此她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关系到亿万家庭的稳定,以及亿万孩子的成长轨迹。近些年来,国外主流媒体一直坚持纾解职场妈妈们过多的愧疚和压力,帮助她们在生活中更加平和和快乐。
比如2010年《时代》周刊就报道了美国心理学会1960-2010中69项针对职场妈妈和全职妈妈家庭差异的研究汇总,结论是没有发现任何职场妈妈的孩子在学业和行为上比全职妈妈的孩子差的证据,甚至在某些细节项目上还会优于后者。即便是在单亲家庭中,需要绝对担负工作和育儿的职场妈妈,其子女的成长情况也优于全职妈妈。
2013年CBS报道了英国社会科学院的一项研究,这项研究在40年间对6组四万名英国儿童的成长做了跟踪,在早期(20世纪70-80年代),职场妈妈的子女在学习上有轻微的落后,但随着家长和社会对儿童成长的持续关注,21世纪以来的几项研究,都没在发现两者之间的差异。
国外这些媒体都有强大的广告策划部门,难道他们不知道负面情绪更容易传播么?不知道去刺激职场妈妈,说她们对不起孩子,无法兼顾家庭和事业,打击她们的自信,羞辱她们的生活,靠这种广告赚钱?他们当然知道,只是一个有道德感的媒体,是不敢也不肯做这些事情的。媒体应该关心的是如何减少职场妈妈的心理愧疚感,如何缓解她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如何创造更好的便利环境,让妈妈们在工作和家庭育儿中兼顾更好的平衡。
而咪蒙的文章能给职场妈妈们什么?羞辱,内疚,困惑,泪水,然后一起在留言区骂老公,骂老板,骂同事?这种毒鸡汤能解决妈妈们生活中任何问题,带给她们任何快乐么?不能,毒鸡汤只会带给读者宣泄之后更强烈的无力感以及困惑。
解决职场妈妈生活压力的问题,需要国家、社会和企业全方位的协助。从这个角度说,咪蒙不仅是一个有毒媒体,也是个差劲的老板。设想一下咪蒙文中的那几位孩子妈妈同事,如果她们的老板不是咪蒙,而是一个有正常三观和同情心的老板,当听到那样的宝宝音频,发现下属同事没时间和孩子视频语音聊天,难道不应该是酌情调整工作时间和强度,保证孩子和妈妈之间的沟通么?这只是有正常人性的反应而已,而绝不可能是和像咪蒙一样:我们先哭一会儿,然后用这个选题,配上宝宝的照片和声音,找中粮要广告费吧。
如何调动读者的情绪,从而让他们为媒体和广告主的商业诉求买单,这是一门学问,在这门课程中,咪蒙无疑是泰斗级的大师。在中国的所有自媒体中,她绝对是最懂得挑动和利用读者情绪的一个,所以中国自媒体广告刊例价第一的身价实至名归。
但赚广告费归赚广告费,媒体人和广告人的道德底线不应缺位。当为了广告费就能随意攻击、伤害受众的感情,为了阅读数就能随意刺激负面情绪,那和吓唬老人来卖万元床垫的骗子,也没什么区别了。
当然,用负面情绪来刺激读者,吸引眼球拉广告,这是咪蒙的工作。而花个几十万元,就让几十万人看到自己“满78减38”的店庆活动,对中粮也是非常划算的买卖。但这种被了刺激负面情绪的广告中的受众,也就是职场妈妈们,只会是彻头彻尾的输家。
一边是想妈妈的孩子,一边是工作的压力,还有积攒的各种家务,中国职场妈妈,原本就是社会上生活精神压力最大的一个群体。而当妈妈们的负面情绪被咪蒙所看中,妈妈们的消费能力被中粮所看中。没有底线的媒体+没有底线的广告主,就共同打造了这种刺激妈妈们内疚情绪的广告。这只会增加原本已经过多的负面情绪和压力,导致妈妈们在生活和工作中进一步失去积极性和动力,更不要说快乐起来了。到时候孩子所面对的不仅仅是一个忙碌的妈妈,而且是一个忙碌而痛苦的妈妈,这就是咪蒙牌的毒鸡汤广告对社会的影响。
当然,咪蒙不在乎受众快乐,甚至当然只有不快乐的人更多,鸡汤才能更有受众。中粮也不会在乎,恐慌性、补偿性心态下的超额消费,才是现在增加销售业绩的重要模式。
这并不是咪蒙和中粮第一次靠刺激职场妈妈的负面情绪来赚钱了。今年5月,咪蒙拿着中粮的广告费,发了一篇《你兼顾事业和家庭,谁来兼顾你?》,说如果选择家庭就要放弃事业,如果选择了职场就别总想管孩子了。职场妈妈管不了孩子怎么办?上中粮我买网啊!就这么生硬低俗的广告模式,只是因为刺激到职场妈妈们的痛处,赚取了上百万的阅读量。
▲这么霸气“土”豪的品牌
之后得意的中粮我买网,在自己的公众号上,多次嘚瑟和咪蒙的合作如何成功——通篇洋溢着老子有钱啊,老子就喜欢牛逼的啊,你们骂老子不在乎啊的煤老板气场。而且一次毒鸡汤广告不够,食髓知味的中粮忍不住继续掏广告费给咪蒙,一起刺激职场妈妈们脆弱的神经和泪腺,将她们的泪水和辛苦工作的收入转化为自己的业绩报表。
凭什么职场妈妈就不能寻找事业和家庭的平衡?!凭什么职场妈妈就要欠孩子一个对不起?!我们身边有太多辛勤工作学习、并且努力将孩子照顾得很好的妈妈们了。是的,她们的确很辛苦,但这种辛苦并不是你们用来牟利的机会!这是第二次了,咪蒙和中粮,你们已经欠每个职场妈妈两句对不起了。而且既然当中粮这种缺乏底线的广告主已经看到了负面广告的“惊喜”,估计这种“土”豪公司肯定会越欠越多。
反人性的毒鸡汤广告模式当然很成功,甚至你想要破解它都很难。骂咪蒙是没意义的,她要是在乎被鄙视也不是今天的咪蒙了。骂中粮倒是有点用,如果大家抵制投放这种负面广告的广告主,卸载他们的App,不去网站消费,留言告诉他们这种做法的卑劣。让中粮知道花钱做负面毒鸡汤广告只会适得其反,也许能减少这类广告的出现。
毕竟咪蒙和中粮所欠每个职场妈妈的这句对不起,只有等她们无法靠毒鸡汤广告赚钱的时候,才可能还上。
最后,给职场妈妈们两个建议:
1,别再看毒鸡汤了,你们的眼泪比“70多万的广告费”要值钱多了;
2,远离中粮这种在广告投放上无底线的品牌商家,因为道德感是通用的,这些商家往往在其他方面也没底线。
宝宝是注意力不集中,还是好奇心太旺盛
自家有个熊孩子,那要怎样树立他的对错观、道德感?
幼儿园门口的“分离焦虑”
孩子受欺负怎么办?听听这位爸爸的经验
不买就哭?让孩子买到手抽筋会不会就不想买了?
诀别轻松教育时代?!日本教育模式的再次反转
你是哪种育儿风格的父母
清明,如何和孩子谈死亡
别用弟子规来绑架国学教育
如何让爸爸更爱和孩子玩?给妈妈们的建议
“我要给你这样一个世界”,扎克伯格给女儿的信
为人父母,你为什么不敢管教孩子?
看看日本幼儿园的"神奇"秋游春游
关于育儿和手机的真相
我们的孩子还需要高考么?
英语早教班不会和你说的事情
如何让孩子爱上科学
为人父母,你为什么不敢管教孩子?
欧美家庭最流行的熊孩子管教法: Time Out
爸爸应该教给孩子的15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