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微博上爆出这么一则新闻。
一个孩子很牛,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他太好了,以至于嫌弃自己的父母配不上自己。
看到这则新闻,我一下想到了一件事!
记得刚工作的时候,我遇上一位要好的同事,有一次我们吃饭聊天,她说到自己特别喜欢上豆瓣(一个活跃的年轻人社区),尤其喜欢和社区朋友们聊天。她说自己在这里找到了极大的共鸣,尤其一个有将近十万人的社区小组,让她倍感相通。
她向我介绍这个小组的名字,叫做:
“父母皆祸害”
时间久了,我发现,“父母皆祸害”的概念,绝不仅仅停留在一个豆瓣小组中,还有不少成年人也将自己的问题诉诸于父母。
曾有一位妈妈对公婆的不满,指责他们什么钱帮衬自己,害得现在婚姻生活过得紧紧巴巴。
我劝她,好的生活应该自己创造。
她听了,反而说:都怪我自己倒霉!如果我父母条件更好,我也不至于找他家了!
。。。。。。
这样的逻辑,比比皆是。
不要说那个在日本机场刺死母亲的年轻人。
还有不给钱就烧死爷爷奶奶的少年郎。
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念亲恩,可为什么得到的却是白眼狼呢?!
文|昱子
图|网络
得到的太容易
我想最首要的原因,是他们得到的太容易!
上幼儿园的时候,我家孩子的书包总是老人在背。
老人为孩子背书包,为的是“对孩子好”,让他们的负担减轻一些。
但有一次,轮到我去接孩子放学,我不给他背书包,让他自己来。
马上,孩子变得很不满意:
“为什么爷爷都替我背书包,妈妈不行?”
我看着他,一脸正色:
“你给我一个背书包的理由。”
他愣了一下,似乎无言可对,但很快,他大声喊起来:
“因为爷爷替我背!”
“那为什么爷爷要替你背?”
“因为……”他一时想不出。
我继续追问:“你的书包很重吗?你背不起来吗?”
“不重……”他老实回答,但突然想起一个好说辞:“可是xxx的爷爷也替他背书包!”
“别人都这么做,不是说服我的理由。”我回答,“要想让我背书包,你想出合理的理由来!”
孩子站在原地,想啊想,最后实在想不出合适的理由,他背上书包,自己走了。
从此以后,他一直自己背书包。
如果老人不自觉地替他背上,我一定会让他自己来背!
其实,这不仅是一个书包的问题,而是我希望他能明白:本来是自己能够负担的重量,为什么要别人来担承呢?
无条件地满足并不会让孩子学会感恩,相反,会让他们形成自然的惰性。
这种惰性,就是什么都期望别人为自己安排好,自己除了坐享其成之外,任何额外的付出都是痛苦!
所以,要想让孩子感恩,就必须让他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你不付出,便无收获!我无条件地爱你,但并不代表我会无条件地为你打理好一切!
“延时满足”
让孩子多担承一点,也不妨让他多等待一会!
著名的棉花糖试验告诉我们:那些愿意放下眼前的棉花糖,多等待一会儿获得更多的孩子,今后的成就往往会更大!
很多人觉得,棉花糖试验揭示了“延时满足——更大成功”的必然关系,但其实不然!
棉花糖试验之所以能得出“延时满足——更大成功”的推论,其实是因为“延时满足”的背后蕴藏着大大的本领!
比如,抑制冲动。
你想吃但不能吃,继而能想办法压抑自己,收获耐心的报酬。
又比如,教会你努力是有价值的。
你努力地压抑自己、转移注意力,最终获得了更多,这会让你明白,为压抑一时的冲动而做出的努力是值得的。尽管这些努力会令你产生一时的痛苦,但成功,就是要付出代价的!
再比如,感恩。
如果你伸手就能获得,你永远不懂得它有多难得。只有经过克制、努力、等待才获得的东西,你才会珍惜、爱护。你开始懂得感恩,因为你知道它来之不易!
所以,如果我们期望孩子更懂得感恩,就让他知道等待的好处。
想买什么?去储蓄!
体会渐进积累的过程,知道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想学什么?去坚持!
体会不断熟练的过程,知道没花足够时间练习,就别想成为高手!
想有钱用?来看看父母!
看看父母不断奋斗的样子,知道没有一种生活的好,叫做“理所当然”!
“我不欠你的”
很多时候,我们会感觉对孩子亏欠、愧疚。
尤其是有了第二个孩子,愧疚心几乎是所有父母都会经历的。
但带着愧疚心去“补偿”孩子,说实话,我就没看到过孩子会感恩的!
有一位妈妈有了老二,不断地补偿老大,从陪伴到买东西,只要老大想要的,夫妻俩都尽量去实现。
可是陪也陪了,买也买了,孩子不但不知足,还会动不动对父母大叫:
“你xxx事没有做到,你要补偿我!”
讲真,我家老大也这样对我说过!
那时,我正是一个因为老二到来而愧疚不已的母亲,我尽可能去弥补他的缺失,但最终,我却听到了这句话。
当我听见,我说:“抱歉孩子,我不需要补偿你!如果你觉得你有哪个要求没有实现,你可以提意见、提解决方案,但不要用‘补偿’来要挟我。”
“因为我,不欠你。你的妹妹,也不欠你。”
老大没有听懂这句话,但是他感受到了我的拒绝。
其实,基于愧疚心的补偿,往往是为了填补成人心中的遗憾。而当孩子把愧疚当做武器,对不起,这个叫做“我欠你的”游戏,该结束了!
我见过一辈子都在补偿父母的孩子,也见过一辈子都在补偿孩子的父母。
他们的债务,永远没有尽期。
所以,放下“我欠你”、或者“你欠我”的心吧!
我们和孩子之间的恩情,就像《圣经》所说:
我对你的爱,永远护佑。
我对你的爱,永远期盼。
我对你的爱,永远相信。
我对你的爱,坚韧不断。
能做到这些,我就不愧疚、不亏欠。
我保护你、尊重你、相信你,对你永不失去希望。我爱你,但不欠你。
同样的,孩子也不欠我的。
因为我相信,孩子比我们更能做到无条件的相信和爱。
放下亏欠,才能真地感恩。
因为真的感恩,不是我还要偿还对方多少。
而是我永远感激,生命中有你在。
作者:昱子,新闻人,一儿一女的母亲,记录二孩妈妈的成长史。微信公众号:二孩妈妈进化论,一个温暖、有趣、有用的成长伙伴!
你好,
我是昱子。
我相信,
而是人生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