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孩子就真的变的更好了吗?

作者:宝宝窝早教中心 09-08阅读:5341次

有两颗相同的种子一起被抛到了地里:

一颗想道:我得把根扎进泥土里,努力成长,要走过春夏秋冬,要看到更多的美丽风景,于是,它努力地生长着。在一个金黄的秋天,它变成了很多颗成熟的种子。

另一颗却想道:我若是向上生长,可能会碰到坚硬的岩石;我若是向下扎根,可能会伤着自己柔软的神经;我若是长出幼芽,可能会被蜗牛吃掉;我若是开花结果,则可能会被顽童连根拔起,我还是躺在这里舒服、安全。于是,它瑟缩在土里。一天,一只觅食的小鸟飞过来,三啄两啄,便将它啄到肚子里了。

两颗种子之所以会产生迥然不同的命运,是因为:越是想安于现状,越不能安于现状,因为各种偶然的因素会使你的周围充满风险。

孩子就如同一颗种子,究竟以怎样的方式生长,能走多远,完全取决于童年时期的“探索精神”。

当前越来越多父母期望筛选出“最好”的生活环境给孩子,实际上是将他们置于无法独立的温室。一个人对待冒险的态度是在他人生初期形成的,缺乏探索精神和勇敢面对冒险的态度,会让孩子失去自我和创造力。

我们为什么要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

从小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精神,提高科学素质已成为当今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它为每一个幼儿的独立性、自信心、创造性的培养提供了极大的可能。

探索精神就是对周围事物感兴趣,能主动地发现,积极探索,获得新的知识经验。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创导发现法,他认为: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学科学的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去,他主张老师提供材料,引导儿童自己去探索事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概括出结论。

我们的父母总是在保证孩子的安全和让孩子冒险之间犹豫徘徊,甚至为孩子排除所有疼痛的风险。但我们都该知道,成长是没人能代替的,一个被禁锢在伞下看风景的孩子是不快乐的。

怕孩子溺水,是永远不让他去水边呢?还是教会他游泳?不让孩子用刀削苹果,是因为刀子是危险的,可是,能永远不让孩子用刀子吗?

但是,爸妈也必须知道有些探索并不是放纵不管孩子。

>>>>

探索 ≠ “乱来”

孩子们身上都有一种奇怪的气质。

比如正在沸腾的开水很烫,你跟他说:别靠近啊,小心点。他笑眯眯的手握住水壶,一副要把水壶推掉的样子……

或者刚好下过雨出门,你对他说:你踩在水里,鞋子会湿的。他就故意踩上去……

类似的事情非常多……家长越阻止,结果往往相反。引导孩子用安全、可控制的方式探索世界才是大人需要做的,而不是一味的说,不可以,不行。

当然,家长既不可放纵孩子的不良习惯和不良行为,又不可扼杀孩子的创造精神和冒险精神。

而孩子对他自己的未知世界、未知领域的探索行为,则应予以鼓励、引导和支持。

>>>>

激活孩子的探索精神

孩子与大人对世界和社会的认知处于完全不同的两个层次。我们眼中不起眼的东西,在孩子眼中却十分新奇。我们看来很正常的事情,在孩子心目中却充满了刺激。

如孩子某段时间特别喜欢玩水,如果条件允许(不会着凉生病等)就可以让他玩的尽性,或者尝试和他一起玩,然后问问他为什么要玩,哪里好玩,有什么发现等等……这样不仅可以了解孩子的思维方式,还能在得知原因后,激励孩子,甚至延伸出更多的玩法。

>>>>

正确引导:为孩子答疑解惑

对未知世界和未知领域的探索是孩子的天性。有不少孩子出于好奇,总喜欢将买回家的玩具拆开,然后又试图组装好。对家里的录音机、收音机、电脑、音响和自行车等,父母稍不留意,就变成了零部件。

孩子的这种行为是一种积极的行为,是一种对未知领域和未知世界的探索。不懂不装懂,不懂就想方设法去弄懂,这是创造型人才不可或缺的品质。

因此,当我们自己的孩子犯了这样的“错误”时,我们做父母的要一事一议,注意肯定其探索精神。

有些成长必须要孩子独自去体验,不然孩子什么时候才能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