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妮见识过老同学生孩子时的样子,现在自己要生宝宝了,她始终无法面对,听说有一种国外传来的无痛分娩,她来了兴趣。

无痛分娩镇痛的方法有两种:
1. 非药物性:代表操作手段如水中分娩、预产呼吸调整法等等。
2. 药物性:代表操作手法如注射、推管等。

前者的好处在于:技术操作起来比较方便,要点孕妇容易掌握,没有副作用。
缺点:却是镇痛效果不太理想。
后者的优势在于:镇痛效果好。
缺点:对医生的技术要求比较高。
由此可见,无痛分娩的确值得选择。

可就当杨妮准备和医院签订下手术协议时,身为妇产科主任的婆婆及时出现,并对杨妮的决定大加训斥。
婆婆不赞同的理由有三:
1. 所谓的无痛分娩,并非完全不疼痛,相当一部分的孕妇由于情绪紧张,当宫口开到三指时就会出现痛感,而痛疼的指数和程度由孕妇对与痛疼的敏感性而决定。

2. 非药物性阵痛,通过孕妇的自行学习和心理压力的调整,完全可以自行完成。如果需要接产师的介入,不但收费高,而且基本属于“临阵磨枪”,虽然也能起到抑制痛疼的效果,但由于前期情绪的波动,效果一般会大打折扣。

3. 药物镇痛的办法的确有效,但基于对麻醉师的要求过高,所以也要谨慎选择。因为,医生既要用药合理,既要起到镇痛的作用,有不影响孕妇的四肢运动和感受能力,这种尺度的把握觉得是个技术活。

4. 无痛分娩并不适合于所有孕妇,尤其是出现过阴道出血的孕妇、对顺产有禁忌的孕妇、凝血功能发生病变的孕妇都需要通过医生的严格检查,并加以分析才能决定是否可以具备接受无痛分娩的条件。

婆婆可是资深老医生,听完她的理由,杨妮也不敢继续一意孤行。
的确,这项看起来非常先进、人性化的技术,在中国一直推行不畅,其原因除了传统的观念“生孩子哪有不痛的”之外。还因为它的存在始终无法突破彻底不痛的界限。
试想,反正也是痛,还不如在精神上给自己减减压,分娩前学一学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和呼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