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晚,一名27岁的第三胎妈妈足月顺产一重达4400克的巨大儿,产后宫缩乏力导致大出血约4500毫升。性命堪忧的年轻妈妈经过内蒙古妇幼保健院多学科整夜的全力抢救,不仅保住了生命,并且成功保住了子宫。目前,产妇生命体征渐趋平稳,无脏器功能损害,已转入产后康复病房。
出血约4500毫升命悬一线
据介绍,产妇范女士因曾在2016年足月胎死宫内,因此此次妊娠一家人都非常紧张,孕7月余转诊到内蒙古妇幼保健院门诊孕检,按高危妊娠管理。
10月22日17时50分,范女士在内蒙古妇幼保健院顺利产下一男婴,因有产后出血的多重高危因素,分娩时已开通静脉通道,医生陪伴分娩。分娩5分钟后胎盘未剥离,阴道有活动性出血约600毫升,助产士立即协助大夫进行手取胎盘术,一次性成功。由于宫缩欠佳,医生立即启动产后出血一级应急预案,采取了注射缩宫素、欣母沛,保暖、吸氧、心电监测、完善相关化验、留置尿管等一系列举措。
然而,范女士在半小时内出血量就达到1700毫升,属于严重产后出血,病情发展迅猛,她随时有生命危险。医院立即启动产后出血最高级别即三级应急预案,院内产科急救团队包括科主任、护士长、总值班及功能科、麻醉科、检验科等科室均参与到联合抢救中。麻醉科用最快的速度进行颈内静脉穿刺,开放另一组静脉通道,为产妇开通了一条重要的生命保障线。产房助产士团队更是全员行动,接到急救电话急速赶来。院领导指示,举全院之力,调配最精锐的团队和所有先进设备,全力以赴救治产妇。
产房内,医护人员继续给予加强宫缩、止血、输血、补液、抗炎、抗休克、纠酸等治疗,进行复温毯保温。从19时05分开始输血,直到次日凌晨5时出血方被控制。产妇累计出血约4500毫升。“这么大的出血量相当于把身体内的血都换了一遍。这名孕妇分娩时就存在高危因素,我们已经采取了有效的防治措施,但病情加重,幸亏救治及时,各科室配合良好,才使得患者转危为安。”内蒙古妇幼保健院主任医师刘连珍说。
6个多小时抢救为患者保住子宫
内蒙古妇幼保健院产科主任刘爱菊说,当晚她接到二线医生赵文芳主任医师的通知后立刻赶到医院,当时产妇已出血3600毫升,查看抢救记录,整个抢救过程非常及时,尽管出血速度快,但由于补液、补血及时,整个抢救过程产妇血压没有明显下降,很好地保护了脏器功能;22时多,出血仍未控制,化验回报提示凝血功能障碍。考虑到患者病情,刘爱菊主任、赵文芳主任医师及产房值班医生李跃飞会诊讨论是否要切除子宫。如果继续观察,在凝血功能障碍的情况下,保留子宫可能会让病情更加恶化甚至会导致产妇死亡。切除子宫再补血、补液有利于病情逆转,但产妇才27岁,如果切除子宫对其精神将是巨大打击。面对焦急的家属,刘爱菊表示,我们一定会尽最大努力保留患者的子宫,请家属放心。后经刘爱菊主任和赵文芳主任医师会诊,决定调整治疗计划:严密观察,行宫腔填塞术并持续按压子宫、缩宫治疗,同时采取补血补液等多种措施纠正凝血功能障碍。
助产士孙叶青、牛淑华等多人轮流持续按压子宫6小时,同时给产妇做心理护理,解除产妇紧张情绪。经过6个小时的艰苦治疗,凝血功能终于逆转。子宫保住了!产妇的生命保住了!更艰难的是虽然出血约4500毫升,产妇的脏器功能没有损害。
医生奋战一夜,患者转危为安
“当时我身边挂了七八个输液瓶,左右手及脖子上都扎了针,两名助产士一直守护在我身边。刘爱菊主任、刘连珍大夫、赵文芳大夫,还有其他叫不上名的许多医生,他们不惜一切代价,像对待自己家人一样对待我,尽心、认真,为我保住了命。血止住后大家也一个都没有离开,直到第二天早上等我转入康复病房。我特别感谢他们!救命之恩,永生难忘。”10月24日,范女士回忆起被抢救时的情景充满感激之情。
谈到那抢救产妇惊心动魄的一夜,内蒙古妇幼保健院产房护士长赵慧敏说,虽然大家整夜未眠,身体极度疲惫,有的已经连续作战40小时。但看到产妇及家属欣慰的笑容内心倍感欣喜,所有的疲惫一扫而光。“病人若安好,一切安好!”这是内蒙古妇幼保健院全体医护人员平凡的心愿。
据刘爱菊介绍,目前产后出血仍然是导致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建立多学科协作的产科危急重症救治团队,并定期进行危急重症团队行为训练尤为重要。此次能够成功救治,得力于医院建立的院内产科急救团队,定期举行有效的模拟训练,使得医疗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和合理利用,能够快速反应,因此此次抢救非常给力、有序。她同时提醒,产妇要加强产前保健,一定要听从医生的建议。控制高危因素,包括孕期及时发现、积极治疗贫血;科学孕期营养,控制孕期体重增长,降低巨大儿发生率,以降低孕产风险,保障母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