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妈原创)把中药做成吊瓶往血管里打?

作者:梧桐妈妈大小宝 09-12阅读:5873次

原创作者:梧桐妈妈大小宝

梧桐妈妈大小宝是一位亲自养育两个宝宝的妈妈。北京大学医学博士,曾任武汉同济医院主治医师,现为复旦大学社会心理学博士后,师从孙时进教授,主攻儿童心理学。著《夏娃的困惑》丛书。希望接地气地传播科学育儿理念及切身养育体会,让妈妈们真正感到育儿的乐趣和幸福。史上最为来势汹汹的育儿谣言粉碎机,誓当育儿界的方舟子,宝宝健康的卫道士!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水印未删,如有侵权,请告知更改!深表感谢和歉意!

03

把中药做成吊瓶往血管里打,是疯了还是傻了?

近年来最丧心病狂的发明之一,莫过于将中药往血管里打!

刚才提到过,中药成分复杂,进行有效性和毒理研究非常困难。这么复杂的,难以提纯而富含杂质的中药“精华提取液”,成分剂量都不甚了了,竟然制作成输液,往病人血管里打!稍有医学常识就知道,这行为简直是不要命啊!

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就是过敏!我们知道,每个人体质不一样,对哪种东西过敏因人而异,症状也不同。有的人什么都能吃,有的人一吃奶制品、鸡蛋或面条都肚子疼(每种东西过敏几率不一样,比如蘑菇、海鲜比大米饭过敏率高很多,我们常见的食物过敏率很低),有的人一闻荞麦枕头或某种鲜花的味道,立刻呼吸困难倒地抢救。有的人过敏症状十分隐匿,经年累月咳嗽流鼻涕,要么就经年累月皮疹、关节疼痛,过敏原经常不容易找到,也许是楼上养的鸟或者猫,十多米开外的大树,也有可能是自己天天睡的枕头、床垫散发的气味,不小心感染的致病菌、寄生虫。哎,其实过敏,某种程度在医疗上也属于疑难杂症。

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治疗了大量的伤病员,而当年最令人头疼的副反应就是过敏,甚至有许多人因为过敏性哮喘导致的呼吸困难和过敏性休克死亡。那时提纯方法还十分局限,像黄金一样珍贵的小药瓶中含有大量的杂质。杂质越多,理论上来讲产生过敏的几率越高。随着提纯工艺不断提升,青霉素的过敏率也就大大下降了。不过纯青霉素本身在不同的人身上仍有一定的致敏几率,直至今日,在小诊所打青霉素,过敏性休克需要抢救的事情仍然时常见诸报端。海鲜和大米饭过敏率有天壤之别,不同的药物也是如此。我们如今使用青霉素族、头孢类等许多品种抗生素需要做皮试来筛查高过敏倾向的人群,原因就在于此。

另外,输液比口服过敏几率高,而且症状重很多。这是因为胃肠道存在第一道防线——粘膜免疫,将很多的过敏原挡住,尽量减少其进入血液的几率和总量。随后,还会有一道肝脏“首过效应”防线,会将药品过滤一遍,该分解就分解一部分,该代谢就代谢一部分,因此口服会比输液安全,也正因为此,感觉吃药不如输液“起效快”,“效果好”。如果是肺炎,医务人员建议打针当然无可厚非(有些肺炎吃药也未尝不可),普通的咽喉炎也要去打针,那就太“小题大做”了。

有了这些知识,你该有所了解,成分这么复杂,剂量很混乱,连药物种类都没了解清楚的“中药精华液”,打到血管里,该有多丧心病狂了吧?事实上,保守统计,许多类似的中药注射液出现严重过敏反应的几率超过15%以上,还有一些人因为过敏性休克瞬间死亡,但不知为什么,这些新闻昙花一现,很快就销声匿迹了,很少引起民众重视。在大医院使用这些药物的几率很少了,不过小医院和诊所仍然非常多。比如使用柴胡退烧,是很多医院的常规处理措施。如今,给孩子用中药注射液的几率有了抬头趋势,原因仍然是因为老百姓甚至许多医务人员非常信任中医药,以为它们“纯天然”,没有副作用,跟西药说明书上可怕的副反应介绍比起来,心理上倾向于选择“副反应不明确”的中药来“保护”娇弱的孩子。

所以,如果医务人员开了中成药注射液,还是拒绝吧(梧桐妈妈曾经也是一名好心的医务人员。深深了解到医务人员的治疗举措不一定跟“回扣”、“红包”相关,比如柴胡,相当便宜,兴许给你开药的住院医、进修医只是拿着医院的死工资,按科室诊疗常规开药而已。所以,也不必因为这些事情仇视医务人员,很多时候他们也是按医院的医疗常规办事,看文献、听药物代表的课程介绍用药,客观上一些医务人员知识陈旧,诊疗水准参差不齐,并不代表他们主观上希望滥用药物)。我只是非常困惑,这种东西,稍有医学常识就知道有多危险,竟然能上市并广泛使用,还特别喜欢用在小孩身上(越小的孩子,免疫系统越不成熟,过敏率更高,一旦出现症状往往更严重),真是醉了。

04

一言不合就给孩子按摩、灌肠、扎针灸、挑疳积……滥用中医操作,当心骨关节受损,肠穿孔,染上血液系统传染病!

1

除了药品可能不干净,一些中医有创操作,可能会传播血液系统疾病!

最常见的就是针灸。古代没有微生物知识,中医扎完这个病人,就给下个病人接着扎。经年累月,我国成为“乙肝大国”,除了共用食具、家庭用品,是不是与这些中医有创操作不无干系?我们不得而知。

如今,大型中医院消毒措施好了许多,一些针灸用针也是一次性的。不过很多中医不喜欢经常换针,用的不习惯,另外这些针如果制作得比较粗糙,有毛刺等,给病人扎着会觉得疼。于是,许多中医都喜欢自己保留一套用得顺手、用料考究的“好针”,好材质、好工艺的针自然价格不菲,当然也舍不得用完就扔,消毒就成了一个大问题。要知道,大医院用品是需要集中起来,高温高压消毒的,很多小规模医院或诊所,自然不可能有这个条件。拿酒精泡一泡,或者只拿热水烫一烫,某种意义上来说仅仅是心理安慰,很多时候消毒并不充分。

另外,需要提一提给孩子“挑疳积”。在广东地区,很多家人认为孩子不好好吃饭,就带去找中医挑一挑。而且,这“疳积”不只是挑一下,经常挑一排,有些讲究的,还要在背上顺着经络、按着穴位挑上一大堆!不得不说,实在是太愚昧,也太残酷了!那挑疳积的特殊的针或者剪刀,怎么可能集中起来好好消毒,或一次性用完就扔呢?孩子经常排着队去挑,挑了这个紧接着就是下一个!要知道,孩子免疫系统相比成人更不完善,可能感染率更高,症状也更重,肝炎等导致的肝硬化等也会更早!我在手术室上班时曾经遇到一个孩子,仅仅4个月就患上丙型肝炎,而双方父母都没有肝炎。反复追问,很可能就跟满月时请来师傅拿剃刀剃了胎头有关。细思极恐,一把剃刀剃了无数个孩子的头发,还仅仅是非常细小的、肉眼不见的伤口;那这连着戳了无数个孩子,每个孩子身上还得戳上好几次的疳积针,到底攒下多少罪孽?我们不得而知。

另外,宝宝不吃饭原因众多,个体食量差异,大人强迫造成的心理排斥,身体不舒服比如辅食或奶粉过敏减少食欲,零食吃多了,吃糖挑食了不想吃正餐,或仅仅是大人觉得不如邻居家的小胖会吃……不考虑这种种原因,认为在孩子手上或身上不用麻药,残忍地挑血泡就能解决?心痛……真不知说什么好了。

2

斜颈的过度治疗几率,超乎想象!

孩子抬头还不利落,只是因为喜欢头朝向一侧睡觉,家长就忧心忡忡地带着他去“按摩”。下载个视频看看,到底有多么触目惊心——墙上一溜水儿挂着各式各样鲜红的锦旗,从业人员两个手掌夹住孩子脑袋两侧,像搓面团一样熟练地、飞快地搓着孩子脑袋!孩子自然哇哇大哭,听着让人特别揪心。这种按摩如此粗暴、快速,很容易伤害孩子幼嫩的颈椎,且有可能造成“摇晃综合征”!(具体详见《夏娃的困惑——育儿谣言(行为误区篇)》“摇晃”章节。)至于这副反应到底有多严重,近期症状隐匿,远期伤害难于与现在的行为建立起联系来,所以这些可怕的操作,才会一代代地、广泛地流传开来。

3

中药灌肠

中药灌肠?不知道谁发明的,可能是孩子上面的嘴巴闭得紧,难喝的中药塞不进去,就思忖着从下面的“嘴巴”塞……

不知为啥,如今中药灌肠这么流行,尤其是在祖国南方,特别笃信中医药的地区,时不时就有妈妈问我。很多大医院都会提供灌肠治疗操作,说是这样药物用量明确,效果好,而且副作用比直接吃肚里要小。

①拜托,副作用哪里小了?胃里还有胃酸帮忙挡一挡,孩子的大肠粘膜通透性很高,药物直接胃肠刺激,还有吸收入血的几率,都比口服厉害得多!

②孩子胃肠受到刺激,有的孩子不容易拉出来,有的孩子直接就拉出来了,用药量反而特别不明不白。

③还有些药品中有些沉淀物质,比如鞣质,糊在肠胃上,跟茶垢似的,久久不能消散。

一些成人喜欢中药灌肠,有些是为了治病,有些是为了减肥,有些是为了养生……时不时就去灌一灌,还觉得神清气爽,身心格外舒服(其实,灌肠是西方人发明的,曾在上流社会非常流行)。给这些人做肠镜,真能发现胃肠发黑,有些人还可能出现淀粉样变、息肉等麻烦的问题!

④孩子胃肠很娇嫩,肠壁薄弱,能承受的压力十分有限,操作不当或孩子挣扎,还有肠穿孔的风险!

因此,倘若是大人想通过中药灌肠减肥、治病,梧桐妈妈当然是不建议的,但看个人选择吧。不过,如果有医务人员提出给孩子进行中药灌肠,还是婉言谢绝吧。

喂喂!大人自己吃吃也就算了,别往孩子嘴里乱喂东西!明儿且听梧桐妈妈细细道来。

本文节选自《夏娃的困惑》丛书,作者冯欣源(微信公众号:梧桐妈妈大小宝,wtmmdxb),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版权所有。转载规则请添加公众号后,后台回复“转载”获取。购买新书可以添加公众号,后台右下方有书籍详细介绍和微店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