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版《深夜食堂》评分回升到2.5了,网上的评价都说赵又廷那一集故事很好,如果放在开头分数不会这么低。
但是一直都没有看到谁评价里面的美食,果然中国版《深夜食堂》伤害最深的不是原著粉,而是吃货们吧。
对于美食剧我有一个私人的,不太客观的评判标准:看完剧后若想立刻动身去吃剧中的美食,那就算一部好剧。如果能让我想自己动手学着做,评价会更高一级。
日版《深夜食堂》就是后者,看完后特别想煮一锅米饭,拌上黄油或者冲一碗茶水,做成一碗简简单单的黄油拌饭或茶泡饭。
后来我真的这么做了,从此爱上了吃茶泡饭。写这篇文的时候就泡了一碗当做午餐。
而中国版的《深夜食堂》遗憾的是,很难让人产生这种立刻动身去吃或学着做的冲动。
中国最不缺的就是美食,虽然我们很少像日本一样专门给美食拍一部电视剧,但哪怕是以故事性为主的影视作品,其中都少不了惊鸿一瞥后,让吃货们魂牵梦萦的食物。
今天就来回忆一下曾让我在睡梦中辗转反侧狂吞口水中的美食吧,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继续补充:
作为一个逢年过节吃饺子的北方人,小时候对食材非常缺乏想象力。第一次打开我对美食的大门,让我怀疑以前吃的是不是饭的是《满汉全席》。
特别小的时候在中央6看的,还不知道张国荣是谁。所以根本没注意演员的颜值,一门心思盯住电影里眼花缭乱、应接不暇的各色菜式。
熊掌、猴脑……各种匪夷所思的材料都能做成一道美食(当然剧中没有用真的熊掌、猴脑,动保的人不要找我),那时候的我以为烧一条鱼就算顶复杂了,根本没想到做菜能玩出这么多花样儿。也根本没见过几十个盛满美食的碟子摆在一张桌子上的大阵仗。
不过更想吃的却不是这些大菜,而是一道“水晶菠萝咕噜肉”。一粒粒肉先被油炸,再被冰浸,最后被酸甜酱包一裹,摆上菠萝镶的花边就做成了。
当年还是个小孩子嘛,自然喜欢酸酸甜甜的东西,尤其让我念念不忘的是菠萝的镶边。小时候的北方小镇,菠萝虽不算稀奇,但也不是天天能吃到的。更不要说把菠萝做进菜里。于是让我念叨至今,每次去港式或台湾餐厅吃饭,都要点一个菠萝咕噜肉或菠萝油条虾解解馋。
《食神》是一部绕不过去的美食电影,每次只要转台看到,就会默默放下遥控器,怎么都看不腻。很多人都对最后的“黯然销魂饭”印象深刻,然而恶趣味如我,只对“撒尿牛丸”好奇,特别想恶作剧吃的时候故意滋别人一脸。
也很想试试用撒尿牛丸打乒乓球,想知道是不是真的那么弹性十足。
还有李安的《饮食男女》,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已经蛮大了。那时候正在为艺考做准备,短时间内拉了很多名片。还记得当时正是北方冬天最冷的时候,我一个人窝在小教室里用投影看的。朱师傅开场那一连串煎、炒、蒸、炸、炖、煮、烤的长镜头瞬间让我在没暖气的教室里感到一丝暖意。
其实这部片子的基调整体上比较压抑,朱师傅做了一大桌子丰盛佳肴,一家人却吃得各怀心思,面色凝重。
倒是朱师傅得空给继女邻居家的小姑娘(后来成了他继女)做的午饭便当,是片中为数不多的温情段落。
“时间不多,只预备了几样小菜…无锡排骨,蟹肉菜心,青豆虾仁,五柳鸡丝,这是你最爱喝的苦瓜排骨盅…做的不多,怕你吃不完。”
也就是在名师大厨眼里这算几样“小菜”,因为朱师傅的盒饭,小姑娘成了班里人人羡艳的大红人。以至于到后来小朋友都央求她让朱师傅多做几样菜跟大家分享。
内地影视剧里的美食也毫不逊色,这次就先不说《红楼梦》,否则口水流下三尺长也盘点不完。
先说《水浒传》吧,武松一人就吃尽了二三斤熟牛肉。其他人也动不动就叫一坛酒二两牛肉,这几乎成了“好汉套餐”。
我倒是常吃回民做的腊牛肉,然而一次也没有吃得那么豪迈。很想试一试。
再来说《西游记》,小时候除了看孙悟空打妖怪,对他吃的蟠桃也很感兴趣。还有人参果,稀奇的不得了,以为真的有自然长成小儿模样的果子。当时看完总缠着父母要买来吃。长大后才知道人形图案经过人工处理才会有。
艺考前拉片还看了《芙蓉镇》,已经不记得当初看完片子写了什么影评有什么感悟,只对刘晓庆做的米豆腐印象深刻。后来专门去湘菜馆子点了吃,却有点失望。可能北京的湘菜馆不正宗吧,一直盘算着下次去长沙要再吃一次。
对了,去长沙绝不能忘了臭豆腐。小时候看夏雨主演的《佛跳墙》,对佛跳墙都没那么大的执念,就想尝尝臭豆腐到底有多臭。
冯小刚并不是一个擅长拍食物的导演,但他拍的《甲方乙方》里尤老板饿得吃烧鸡那一幕太经典了,隔着屏幕都能闻到烧鸡的香味儿。忍不住跟演员一起咽口水。
刘若英在《天下无贼》最后大口大口往嘴里塞北京烤鸭的镜头也让人特别有食欲。那是我第一次get到刘若英的演技,得知丈夫死了,她没有嚎啕大哭,而是继续狼吞虎咽。自然而然的反应最让观众心疼。
不直接拍食物,以演员的表演让观众感受到破屏而出的香气,一情一理,一丝一绪都在吞咽之中巧妙地传达出来。
说到烤鸭,不能不提内地第一部穿越剧《穿越时空的爱恋》。小玩子作为一个现代人,给皇上做了一道烤鸭,立刻风靡全京城。不仅专门开了烤鸭店,皇上还给她题字“天下第一鸭”。放几张动图给你们感受:
《武林外传》里的厨子大嘴虽然没做过什么了不得的大菜,从来都是家常小菜,但很奇怪一到剧中人物吃饭,我也饿了。尤其是对他们吃到最后拿馒头蘸着碟子里的菜油吃感到无比亲切,因为我家也是这么吃的。南方吃米饭长大的人可能不懂,热馒头吸饱了菜油之后有多香。菜的精华全浸入到馒头的麦香中,一口吃下去两重滋味,不能更美好。
就不多举例《舌尖上的中国》里天南海北,各式各样的地方特色美食了,最近在看《白鹿原》,最想吃一碗热腾腾的油泼面,再来两瓣蒜就着吃,淑女形象大可抛诸脑后。真的,作为一个陕西人,吃面必须就蒜!不然总觉得不香。
原汤化原食,吃完油泼面陕西人一般要再喝一碗面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