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支票一碗面(情感故事)

作者:互联网 10-29阅读:788次

午饭时间,春河面馆门前熙熙攘攘,来这里就餐的多数是些上班族,吃碗面图个方便舒坦。谁也不曾注意,在面馆里靠东北角的一张小桌前,坐着一位四十来岁的中年男人。他文质彬彬,举止优雅,要了一碗牛肉面,慢慢调进了一点醋,加了几滴香油,然后用筷子挑起几根放在鼻子前使劲嗅了嗅,那享受的样子不像吃面,倒像在品一款名贵的茶。

面馆中午的生意就忙碌一阵子,下午一点钟的时候,面馆里的客人少了很多。靠墙角的中年男人仍在,面早已吃完,他用纸巾轻轻擦拭着额头的细汗。

服务员开始收拾桌子上的碗筷,面馆里响起了叮叮当当的碗碟碰撞声。服务员偷眼望过去,那中年男人仍没有要走的意思。服务员倒了一杯茶,走近那张桌子,柔声问道:“先生,还需要什么吗?”中年男人愣了一下,说:“哦,谢谢,不需要了。”

中年男人抿了一口茶,轻声问:“姑娘,你们老板在吗?”“在后厨呢,您找她?”“老板姓啥?”“姓李。”“叫李玉兰,对吗?”中年男人有些急切起来,鼻尖上沁出了密密的汗珠。“是啊,您认识她?”“快,带我去见她。”中年男人迫不及待地站了起来。“看,李老板出来了。”不远处,一位年过半百的妇女腰上系着围裙,正跟另一位服务员交代着什么。

中年男人来到李老板面前,盯着她横看竖看了好大一会儿,嘴里念叨着:“对,就是,就是这样子……”“先生,找我有事吗?”李老板微笑着问。

“您是李玉兰大姐?您还记得二十年前,来您的面摊吃面未付钱的那个年轻人吗?”中年男人激动地问。李老板想了老半天,摇了摇头说:“对不起,我真的没什么印象了。”

“大姐,您可以忘记,但我却永远不会忘记啊。”说着,中年男人从随身携带的小包里摸出一张支票,说:“大姐,这是一百万,我来还二十年前欠下的那碗面钱。”

这是怎么回事呢?李老板和面馆里的人都惊呆了。

随着中年男人的讲述,大家渐渐知晓了事情的原委。

中年男人叫苏必成,二十多年前,只身来到这座南方的城市打工。刚来的时候还算顺利,他跟着一个老乡在一家工厂干装卸工,虽说工资不是很高,但能够及时发放。苏必成很知足,毕竟这是大城市,比苏北老家强多了。苏必成是个有志向的青年,他不甘心一辈子干这类体力活,便从不多的工资中省出来一部分买书。业余时间,他就窝在出租屋里看书,哲学的、历史的、文学的书他都读,但最喜欢的是营销方面的着作。

可惜好景不长,一年后,苏必成所在的那家工厂由于经营不善倒闭了,苏必成和工友们重新加入到找工作的队伍中。此时,各地的打工者一窝蜂似的涌入了南方的这个城市,再加上当时经济不景气,苏必成一时间找不到活儿干,眼看着自己微薄的积蓄已经所剩无几,苏必成打起铺盖卷,想到另一个城市碰碰运气。

苏必成来到车站售票厅,看到门前围满了人,挤进去一看,原来是一位妇女遭了窃,身上的钱被掏了个千干净净。此时,她有事急着要回去,怎奈借取无门,急得都要哭了。周围的人,有人视而不见,有人怒骂窃贼,更有人嗤之以鼻,扔下一句“骗子”就赶紧离开。苏必成是穷人家的孩子,妇女的遭遇刺痛了他,他几乎想也没想,就把身上的钱全掏了出来,对妇女说:“我只有这些,看看够你的路费吗?”妇女感激地说:“够了,够了。”

身上的钱都给了那妇女,苏必成买不成票了。他背起铺盖卷,走出售票厅。妇女在后面大叫:“小伙子,你还没告诉我你的名字呢,我怎么还你啊?”苏必成心想,就是告诉你我的名字,我居无定所的,你怎么还我?他一边这样想着,一边穿过拥挤的人群,漫无目的地走在城市的大街上。他很迷茫,不知道自己下一步会怎么样,该怎么生活下去。

苏必成走累了,坐在一个桥头歇息。此时,肚子咕咕叫了起来,他摸了摸已经瘪了的口袋,隐隐有些后悔,刚才自己不该那么冲动,最起码也得留下几顿饭钱啊!不远处的一棵大柳树下支着一个面条摊子,葱油的香味弥漫了过来,强烈地刺激着人的味蕾。苏必成咽了口唾沫,他本想离开这儿,可因为又累又饿,导致头晕眼花。他挪到了面摊前,要了一碗面。他想好了,先吃再说,没钱付挨顿揍也认了。

此时,吃面的人不多,面摊的老板是位好看的妇女,挺健谈的。她一边揉着面,一边和苏必成说话。她说她叫李玉兰,来自山东沂蒙山区,家里穷,和丈夫刚结婚就来南方打工了,丈夫进了工厂,她没找着合适的活儿,就用在家乡学的手艺,开了这么个小面摊。苏必成磨磨蹭蹭地吃完了面,正装模作样地掏口袋时,李玉兰笑了:“小伙子,不用找钱了,原先帮我打下手的大嫂有事回家了,你接替她帮我干几天活吧!”

苏必成像是被天上掉下来的金元宝砸着一般,激动得差点跳起来。他刷碗、切菜、烧火,样样活儿都抢着干。三天后,李玉兰从钱包里摸出了一沓一块、五块、十块的厚厚的钱说:“小苏啊,姐看出来了,你是个有理想的青年。这是咱三天的收入,你拿着吧,找份正经工作干,啥时候出息了,来和姐姐说说,也让姐姐高兴高兴。”

说到这里,苏必成眼里已经噙满了泪:“大姐,您想起来这事了吗?”

李玉兰眼睛也湿润了,连声说:“想起来了,想起来了,没想到竟然是你啊!”其实,当时她自己开面摊,哪有钱雇人帮忙。她是看到了苏必成的窘迫,想帮他一把,又怕年轻人脸皮薄不肯接受,才想了这么个主意。

“兄弟,那后来呢?”李玉兰颤声问,苏必成喝了一口茶,又继续说起来。

苏必成有了路费,他辗转来到了北方的哈城。他先后到木材加工厂、食品厂的生产流水线上干过,但他总是感觉不如意,后来看到报纸上一家汽车制造公司招聘业务员,就跑去应聘。对方要求应聘者需有大专以上学历,但他却只有一张高中文凭。正当他灰头土脸地准备离开时,和迎面走来的一个女人撞了个满怀。女人捡起跌落在地上的眼镜,打量了一下苏必成,突然惊喜地叫道:“天啊,怎么是你!”苏必成仔细一打量,真是机缘巧合,面前这位风姿绰约的女人竟然是三年前在南方车站丢钱的妇女!女人告诉他,她是这家公司的财务总监。

就这样,苏必成顺利地成为这家公司的营销员。由于他勤学肯干、正直善良,早年那些营销的书籍没有白读,他的业绩一路遥遥领先,五年后就成为了营销部的一把手。再后来,企业改制,他以善经营懂管理的绝对优势,被董事会聘任为总经理。

多少年来,他一直有个心愿,那就是一定要找到那位做面的大姐,当面表达谢意。没有她的资助,哪有他的今天啊。这次他借着休年假的机会,一是来看看这座自己曾经打拼过的城市,二是寻找当年的恩人。没想到,由于城市的规划,当年的小桥、面摊早已不知去向,几天来,他逢面馆必进,不知道吃了多少家的面,今天终于如愿以偿,得遇恩人姐姐,怎能不欢喜异常!

没料到的是,李玉兰竟然不接受这张大额支票。她说:“当初我看你人实诚、有志向才帮你,绝不是为了图你的回报,你快收回去。”苏必成哪里肯依,坚持让李玉兰收下。见推托不了,李玉兰沉吟了半晌,说道:“这钱真要给的话,还是捐给我家乡的希望小学建教学楼吧,村里孩子读书的条件艰苦,就当是造福社会……方便的话你跟我回家乡一趟,把这张支票送到需要的人手里。”两人一拍即合,即刻启程。

两天后,二人来到了沂蒙山深处的石岭坳。李玉兰指着不远处的一间小房子说:“那就是我乡下的家,现在家里虽然没人了,但是我有空总要回来看看。咱俩也算有缘,既然来了,我就带你进去看看吧。”说完,李玉兰转头望向身后的苏必成,却见他仿佛没有听见一般,两眼直勾勾地盯着前方发愣。

李玉兰觉出了异样,问:“兄弟,你怎么了?”半晌,苏必成才喃喃道:“大姐,我……我怎么觉得这个地方那么熟悉呢?那个房子前面是一棵枣树吗?我小时候好像不小心从树上摔下来过……”

“你说什么?!我弟弟小时候爬树也摔伤过啊!”李玉兰惊讶地叫起来,“弟弟三岁时走丢了。那年,弟弟和娘到一个小镇上走亲戚,弟弟吵着要吃糖葫芦,娘走到街对面买,一转眼不见了弟弟……从那以后,爹娘背着干粮找了很多年,也没个结果。”

苏必成颤抖着说:“我就是一个被拐的孩子啊!记忆模模糊糊的,我到处哭喊着找娘,一个男人抱起我,说坐上车带我去找娘,给我喝了一瓶饮料,我就睡着了,醒来后,就在苏北的一个小村庄里了。大一些我才明白,我是被拐卖了。好在收养我的是一对善良的老夫妻,他们对我像亲生的一样,直到他们双双离世,我才出来打工养活自己。”

“莫非……莫非你真是……”李玉兰也颤抖起来,说,“我弟弟后背有一块紫红色的圆形胎记,你……”

“啊!你真的是我的亲姐姐啊!”苏必成激动得大叫起来。

“姐姐!”“弟弟!”姐弟二人紧紧地抱在一起,泣不成声。

两人回到老房子。李玉兰把带来的各种食品一样一样摆在桌子上,然后拉着苏必成朝挂在墙上的爹娘的遗像跪了下去,哽咽着说:“爹,娘,弟弟我给找回来了,咱们一家子终于团圆了。咱们一起吃顿团圆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