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一个妈妈的心得体会
什么是英文绘本?
绘本一词是源于日本人的习惯。绘本对应的英文是Picture book, 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图画书。通俗的来说,一本书的插图部分在讲述书中的故事里占有重要的比重,就是绘本了。
绘本不等于“有画的书”,它是一种独立的图书形式,特别强调文与图的内在关系。文字与图画共同担当讲故事的重要角色,图画不再仅仅起辅助和诠释文字的作用。
一些相当著名的绘本甚至只有图,而完全没有文字。不过也有许多绘本是在图、文之间取得一种平衡的关系,相互衬托,营造出整个绘本的感觉出来。
顺着年龄来看,英文绘本可以有:
· 婴儿书
· 小童书(1-3岁)
· 绘本故事书(4-8岁)
小童书多取材于孩子熟悉的日常生活内容,或者一些帮助孩子建立颜色、形状等概念的内容。因为这些生活内容和概念的跨文化的共性很大,书籍的设计和安排在材质、会发声、书页能折叠、隐藏或者跳出来等方面做的很传神,很能抓住孩子的特点,英语语言的部分也不是很难。
目前这个年龄段的绘本内容国内的父母用起来比较有成就感,亲子之间从这一阶段的绘本里获得的乐趣和收获也是最大的。
接下来,针对7-10岁左右的孩子,有章节书,主要供他们自主阅读使用。一般长度在45-60页之间,分成很短的章,每一章有3-4页,句子有一定的复杂性,而且往往在故事情节最紧张的地方结束一章。这些处理都是为了适应这个年龄段孩子的语言水平和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长度。
如何打造儿童阅读环境?
接下来,我们最关心的就是,如何帮助孩子培养对阅读的兴趣,如何帮助他们养成阅读的习惯。
我想跟大家说说钱伯斯的阅读循环。阅读循环,说的就是每次阅读,我们总会遵循着一定的循环历程。
其间的每一项环节都牵动着另一个结果,也就是说,开始是结果,结果也是另一个开始。这并不是由A到B的直线关系,而是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
家长想要孩子爱上阅读,首先要做的是让我们的孩子有阅读的书籍或者资料可选。这里有两个方面的意思:
1)储备足够多的书
我们的家里需要有很多的书。然后是把孩子看成是一个成熟可信任的读者,让他们能够自主的选择他们想要看或者想要你读给他听的书。
由于我们的孩子刚开始的时候还不具备自己选书的能力,所以我们提供给他的书,基本上是家长给他提供的。父母最初给孩子的影响,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孩子今后读书的品味。
每次说起给孩子买书这个事情,我都会想起我的好朋友孙莉老师。孙老师的名言就是,书怎么买都可以!所以她看到书,尤其是喜欢的,或者她觉得以后能用的上的,她总是一掷千金,全部买回去,以至于她家里到处都堆满了书。
到现在,家里能断舍离的东西全都舍弃了,最多的就剩下书了。所以她的孩子很早就养成了看书的好习惯。很多人每次到她家去的时候,看到满屋子的书,大概都会明白为什么自己的孩子不太喜欢看书了。
我想,没有哪一个孩子,是天生不喜欢读书的。有的家长说,我的孩子总是看电视,总是玩游戏,这其实是一种心理依赖,这并不表明孩子真的爱看电视,爱玩游戏,而是他没有找到更有意思的活动。
家里有很多的书架,书架上摆满了书,即使孩子看不完,但是有一种感觉在提醒着孩子。孩子眼前是一整排排书,孩子就会有阅读的意识。有阅读的意识,才能持久阅读。童年的岁月,生活在书香四溢的屋子里,这样的氛围,能够帮助孩子找到基本的、持久的、本质的收获。
说到这里,家长的问题来了:
2)我怎么知道应该怎么买书?
现在我们获取书单的渠道很多,有名人提供的各种书单,比如现在网络上很红的几位妈妈,汪培珽、廖彩杏、吴敏兰,她们提供的书单受到很多家长的追捧,有妈妈问廖彩杏的书单是否可以,她推荐的书我基本都看过,我觉得非常好。
当然,爸妈看好就买的书还不可以,重点是孩子爱看,因为书是提供给他看的,我们也是念给他听的。孩子喜欢很重要。
有国际图书展,比如大家熟知的北京国际书展,才刚刚结束。上海国际书展,还有香港国际书展。当然,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儿童书展是每年在意大利波隆那的国际儿童书展。
还有排行榜(书店、电商网站)、还有我们了解到很多图书获奖的信息,著名的绘本推广大师郝广才就曾经说过,他只会购买获奖的绘本。
世界上主要的绘本大奖主要有国际安徒生奖、美国凯迪克大奖、英国格林威大奖、德国绘本大奖、博洛尼亚国际儿童书展最佳童书奖等,大家可以从这张图片上看到关于这些大奖的介绍。
还有网站资源,比如我自己很喜欢用的几个网页。这些都可以帮助我们为孩子筛选书籍。
最后还有一个重要的选书原则,就是选择我们父母自己喜欢的童书。因为仅仅让孩子们喜欢的故事是不够的,家长要参与到亲子阅读的过程中去,书也必须是自己喜欢的才行。这样才可以心满意足的和孩子度过一段难忘的亲子阅读时光。
英语启蒙阶段的孩子应该读什么书?
对年龄小的孩子,比如两岁以内,考虑有节奏感的韵律或者童谣书,比如一些很有名的歌曲都有配套的书籍,或者是nursery rhyme的书。
有的妈妈也问,对于刚出生的孩子,给她听英文歌、读绘本是不是太早。我自己的孩子,现在刚刚过七个月。
我怀孕的时候,就有意识的每天会听一些音频的内容,包括音乐啊、故事啊,有时自己也会读一些内容给他听。他出生以后,我也坚持每天给他唱歌、说话、讲故事。
虽然目前我还没有看出他在语言智能方面的优势,但还是有些小小的收获。比如他真的对歌曲很敏感,现在如果你给他唱歌,他就会哼哼唧唧的跟着你一起唱,而且有时小手和小脚感觉很有节奏的附和你。甚至他情绪不太爽的时候,你唱唱歌,他感觉就会好很多。
小婴儿刚开始的时候,他们的呼吸和心跳是不规则的,需要有规则、有节奏的内容来辅助他们建立呼吸和心跳之间的最佳比率。而且,歌曲和童谣也可以帮助孩子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韵律。虽然很多的英文童谣,从字面意义上来讲,没有什么特别的含义,或者无法解释,甚至前后不连贯,但是从语音的节奏和韵律上来看,是很有序的。越小的孩子这方面的能力是越强的。
以前他两三个月的时候,我每次躺在他身边给他读书,他都会非常认真的看着我手中的书,虽然不知道他到底看到了什么,听进去了什么,但是那种感觉真的很棒。
后来四个月以后开始翻身,读书的时候就不太安静,会想用嘴巴,用手,用脚去碰书,再后来,口水流的满书都是,有时会啃书,有时手很快,也会把书抓烂,但我想这都是他这个年龄阶段对书独特的体验方式。因为阅读不仅仅是视觉的,也是听觉的,口语的,甚至触觉的。
现在有时他哭闹,只要把他抱到书柜前,他就会被五颜六色的书吸引,很快安静下来。所以我想,不管如何,他今后至少不会讨厌书吧。
启蒙阶段的孩子,还可以看一些介绍日常用品的书。比如很多出版社都会出一些my very first系列的书。
同时,家长还可以根据孩子的喜好和认知能力选择绘本。比如孩子喜欢某一种特定的东西,比如男孩子火车、卡车、挖掘机等,女孩子喜欢衣服啊、公主系列啊,家长则可以投其所好。
但是建议不要买重复性大的书,而是应该纵向购买:即加深丰富此主题的书,比如孩子喜欢挖掘机,那挖掘机是什么样子的,是什么机构的,各个部位的名称是什么,都有什么作用,挖掘机会出现在哪里,什么样的场景下出现,怎么去操作,谁来操作等等。能够帮助孩子更加立体的理解一个主题。
当然,系列内容了解过后,还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实际体验一下,在遇到挖掘机的时候,引导孩子自己观察,或者有机会的话能亲身体验一下就更好。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再慢慢的引入一些情节更为丰富的书。
著名的阅读推广人阿甲也说过,儿童阅读要“营养均衡”。现在孩子们的阅读口味人造的成分居多。对于小孩子,许多大人喜欢他们多认字、快认字,再多吞咽一些知识;对于上了学的孩子,大人则普遍强调阅读与课业的紧密关联,希望他们多读厚重的名著⋯⋯
当课业和升学成为孩子生活的目的时,在孩子的阅读方面,家长还要做到引导和自由并重,就是允许有孩子自己的意愿在里面。当然,选书的主动权最后还是要交给孩子。
但家长也可以有意识的帮助孩子了解如何找到自己需要的书。和孩子逛书店的时候和他聊聊图书的分类,谈谈我们阅读的目的。国外的学校有时会举办书市,会给小朋友发wish list card。这个简单的活动可以让孩子想清楚自己想买书的原因,尝试去说服家长。
如何摆放孩子的英文书?
有了书以后,书的陈列也是非常重要的。至少我们要给孩子传递一种信息,书是可以接近的。
一方面,我们可以用书来装点我们的家居环境,不仅仅包括装点孩子的房间,还包括装点整个家庭的生活环境。
《朗读手册》的坐着曾这样描述:“如果有可能,就用书来搭建房顶。”这样做很夸张,但如果我们能将书作为家居的重要组成,日常的书籍、报刊、杂志放置在随手可亲近的地方,大人能经常很自然地进入阅读状态,大家想想,如果是房房有书、厅厅有书、室室有书、处处有书,这样的环境对于孩子的影响是可想而知的。
第二方面,利用“橱窗原理”,我们逛商场时,往往会对精心布置的橱窗特别留意,多项调查显示,在橱窗中展示的货品往往是成交率最高的。如果我们把向孩子推荐好书也比作一种特殊的“推销”的话,那么完全可以借鉴这种橱窗的魅力。
比如在孩子的卧室、床头、专用的书架或是玩具架上摆放上可爱的图书,肯定会引起孩子的特别注意。其实书也可以是摆出非常诱人的姿态。比如一本童书往往有相当漂亮的封面和插画,如果侧身放上书架,只能显示印着文字的书脊,但如果能平放或是展开摆放,就会显得与众不同。
几本成套的或主题相关的书平摊在一处,更是显得热闹而有趣。如果你遇到特别想推荐孩子的书,不妨参照橱窗的原理试一试。
还有一点,就是最好能在空间允许的情况下,给孩子一个非常放松、很舒服的可以读书或者听你读书的地方。
不要总觉得读书就一定要端坐在那里,读书既然是件很享受的事情,也一定要让孩子找到他们舒服的姿势。让身体放松了,才能更好的进入到状态中去。
比如诚品书店的儿童馆,走进去感觉很不错。就想拿本书起来看。其实也不用很复杂,就是一两块垫子,几个靠枕就可以。
其实,无论做什么,都是为了让孩子享受与英文绘本接触的每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