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了不抱,不哭才抱"的哭声免疫法真的有用吗?新手妈妈看过来

作者:陪宝宝写日记 01-04阅读:2308次

朋友刚生完孩子四个月,前几天在微信群里抱怨,说孩子基本上不自行睡觉,大人不抱着哄睡不睡觉,看到她打哈欠或揉眼睛发出困的信号开始哄,经常需要30分钟到1个小时才能哄睡。

昨晚孩子又闹了一场, 不到七点睡的,结果八点醒了,再也哄不睡,费牛劲十点多才睡,睡一觉半夜两点又醒,又哄不睡,她和孩子爸爸轮番败下阵来。 实在无奈,她非常闹心,狠心地跟孩子置气,把她放客厅不管,结果孩子哭了半天,后来哭不行了就抱一会,缓过来了后可能是困急了,时间也到了早上五点多,抱起来一小会就睡着了。

她吐糟说这样的日子实在太难熬,这只是自己有孩子以来众多哄睡事件中的一起,有一次她老公甚至抱着孩子抱了一夜,一放下孩子就哭,到早上六点多孩子才安心睡觉。自己本来不抑郁,结果因为孩子哄睡这个事儿快抑郁了。

其实,很多新手妈妈也许都经历过这样哄孩子的痛苦阶段:经常是边奶孩子边睡觉,等吃奶睡踏实了,小心翼翼抱起来拍嗝,轻轻抚摸后背安抚,再运用各种技巧尽量轻地放到婴儿床上。结果放下如果醒了,然后再次循环一次以上过程直到睡踏实。你经历过这样痛苦的哄睡过程吗?其实,孩子的哄睡是可以通过技巧性的训练进行改善的。


1、 “就让孩子哭,哭累了自然就睡了”这种观点正确吗?

很多新手妈妈在面对孩子哄睡这个问题时,都有“就让孩子哭,哭累了自然就睡了”的想法,首先我们先追溯一下这个观点的来源:

1928年行为主义创始人约翰·华生出版了《婴儿和儿童的心理学关怀》一书,在这部书中,他倡导了一种行为矫正式的儿童养育体系,把孩子当作机器一样训练、塑造和矫正。华生认为对待儿童要尊重,但是要超脱情感因素,以免养成依赖父母的恶习。他提出一种"哭了不抱,不哭才抱"的哭声免疫法、完整睡眠训练法,他认为这些方法可以训练出一个极少哭闹、让妈妈省力的乖婴儿。

约翰·华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把他们带到我独特的世界中。我可以保证,在其中随机选出一个,训练成为任何我所选定的任何类型的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商人,或者乞丐、窃贼,不用考虑他的天赋、倾向、能力、祖先的职业与种族。"

从这个观点看来,约翰·华生坚信人是如同机器一样,可以通过环境的影响来塑造其性格的。可是这个观点对吗?

华生的儿子们对他的描述是这样的“没有同情心和情绪上无法沟通的。他不自觉地剥夺了我和我兄弟的任何一种感情基础。”


华生在学术圈名声大噪之时,他的大儿子雷纳却背叛了行为主义而学了精神分析,成了精神分析家。也许是童年匮乏情感的创伤太严重,精神分析也未能拯救雷纳。雷纳曾多次试图自杀,并且在三十多岁时自杀身亡。一生致力于打造完美婴儿的华生,却用自己的错误观念生生毁掉了自己的儿子。

然而当初,哭声免疫法因为见效快,让妈妈省心省力,曾在美国风靡一时。可是那些被哭声免疫法修整过的孩子很快就长大了,大多数人却轻则睡眠障碍,重则人格障碍甚至精神分裂。付出一代美国儿童的幸福代价后,此方法终于被欧美深深反思和摒弃,约翰·华生也曾被评为美国人最讨厌的人之一。

很多家长会认为孩子是把哭当武器,有什么不满意不会表达,只会通过“哭”这一行为来进行抗议,无理的哭闹大可不予理会。但《定本育儿百科》的作者松田道雄曾说过:1岁以前婴儿其实不会把哭当武器,他哭都是有原因的,如果一直放任孩子哭,会养成爱哭的坏毛病。

当然作为父母,我是宁可自己辛苦,也舍不得让娃一直哭去训练他入睡,所以我并没用哭声免疫法,更多的是提供好的睡眠条件,引导孩子学会自己睡。


2、不要让孩子过于疲劳

我们常常会说,孩子玩累了就睡得香了。但是作为大人,我们应该都有过这样的感受:累狠了即便是躺下不想动,也是睡不着的。所以尽量防止婴儿过度疲劳,不然容易形成恶性循环:即过度疲劳睡不着,然后就睡得少,更加疲劳。

这样持续累积下去,就会更难入睡,一直难哄就会变成睡眠困难户,并且因为睡眠不足,睡不好的孩子脾气也比较大,更容易哭闹和发脾气,那即便本来是一个天使娃也得变成睡眠上的“小恶魔”了。

而且,婴儿其实是很容易累的,比如婴儿喝奶,相当于成人在跑步的运动量,而平时更是不停地手舞足蹈,加上要锻炼翻身、抬头的动作的时候,更像是在做俯卧撑。记得曾经有一个运动员试图模仿婴儿的动作,没想到几个小时下为把他累惨了。


而我们作为家长,不能等到孩子累了,困到不行的时候再去哄孩子睡,而是在孩子给我们一定的睡眠信号时,就要给孩子提供好的睡眠条件,帮忙孩子入眠。

那么哪些是孩子提供的睡眠信号呢?每个孩子其实是不一样的,家长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捕捉孩子的睡眠信号,比如我家孩子给我的睡眠信号就是眼睛发直,开始发呆。而有的孩子开始打哈欠、揉眼睛等行为,其实就是给我们的睡眠信号。

但是有一点很容易引起家长的误解,那就是有的孩子给睡眠信号是喜欢往家长怀里钻,有的家长就会以为是孩子饿了;还有的孩子玩得正高兴的时候开始烦躁,很多家长都以为孩子是玩兴奋了,其实有可能就是困了。

家长只有正确捕捉到自己孩子发出的睡眠信号,才能把握好孩子的睡眠时机,培养孩子好的入睡习惯。


3、奶睡习惯好不好?

很多家庭婴幼儿都习惯性地“奶睡”,就是让孩子吃着奶睡着了,结果奶一拔出来孩子又醒了。

这样给孩子造成的最直接的后果是吃不饱也睡不好,经常吃着吃着就睡着了,根本没吃饱,所以睡也没睡踏实,一会就又醒了,醒了就又要吃,这是个恶性循环,把吃奶变成了吃零食,进食和睡眠都变得非常碎片化和没规律,所以就会充满不确定性,不确定睡不睡得着以及能睡多久。

给妈妈带来的最直接的坏处就是只有妈妈能哄睡,别的任何人都无可取代。刚生产过没多久的妈妈,本来就需要充足的睡眠时间和休息,经常奶睡会给自己的体力和精神带来极大的损耗。

其实,再小的孩子也应该培养他良好的作息规律,比如刚出生不久的婴儿,就可以逐渐训练他吃饱了玩,玩好了睡,睡好了再起来吃这样的良性循环。


4、如何培养孩子自主入睡意识

4-6个月是睡眠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吃-玩-睡程序逐步过度到4小时一个循环。我们要相信,再小的孩子都是有思想的,他能感受到父母以及身边人对自己的爱。

所以想要孩子有自主入睡意识,首先要让孩子内心充满安全感。我家孩子从很小的时候,我就会培养他固定的睡觉时间,比如我想让他19:00左右睡着,睡前先要洗刷,吃奶,陪他玩,抱抱他,给他换上舒适的睡袍等。

快到19:00时我把他抱到卧室,轻轻地告诉给他“宝宝天黑了,妈妈带你到卧室睡觉”,然后关门关灯防止外界干扰,和宝宝同时躺下,妈妈可以侧身,跟宝宝面对面,一手扶着宝宝,一手轻拍孩子后背上方,可以用唱催眠曲、念古诗等方式分散孩子注意力,当孩子哭的时候,妈妈拍的力度适当变大些,声音也可以提高些,如果哭的还很厉害,就要把孩子抱起来安抚,带孩子平静下来在放下,同时要告诉他你在做什么。

不要以为孩子不懂,虽然他只是不会表达,但他能清楚地知道你想让他干什么,以及你是否是真心想要陪伴他。


最后我想说的是,每个孩子都是有个体差异的,不可一概而论,但是爸爸妈妈需要用耐心及时了解孩子的需求,细心感受孩子的变化,由此推断和摸索出最适合自己孩子的喂养方法。

我是两个孩子的职场妈妈,喜欢读书、写作、画画,左手执笔右手带娃,坚信即便生活一地鸡毛,内心也要拥有自己向往的诗和远方,喜欢我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帐号:陪宝宝写日记,共同探讨育儿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