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校长最近又火了一把,这次火的原因是和一个叫花千芳的作家在”要不要学英语“上面掐架。
我们先来看始末:
抚顺市作协副主席花千方最先在微博上发表了一个观点:
划重点
花先生认为:
× 英语浪费了孩子的宝贵童年。
× 英语只让少数人获利。
× 现在有各种英语软件翻译团队,不需要学。
× 英语学了也没用,还容易思想西化,是废物技能,不用学。
此言一出,立刻引起了大家的热烈讨论,王思聪也来发言了:
自动忽略两人交锋中的脏话之后,王校长的理论清晰明了:
× 英语是语言,出国要用。
× 翻译软件能翻译出来句子,但是翻译不出来文化。
双方的交火引发了各路群众的围观,同时也带给了每一个人,尤其是家有娃娃的爸妈们思考: 英语学习,要不要继续给孩子学,它真的没用吗?
1
人体大脑结构
在2016年10月13日德国《明镜周刊》的一则报告中指出,双语拥有者与常人具有不同的大脑结构。
研究人员发现,双语者和一般人之间大脑中灰质和白质的厚度是不同的;而且,5岁以前开始学习第2种语言的人和直到10岁至15岁之间才开始学习第2种语言的人,他们大脑中的灰质和白质的厚度也不同。
大脑是需要被锻炼的,双语能使大脑更加灵敏,除了语言方面的提升,其他方面的思维能力也能得到提高。根据Science News的报道,在双语学习者身上观察到明显的阿兹海默症(即老年痴呆症)要比只说一种语言的人晚将近5年(3)。这个效果已经要比目前最先进的药都更好了。
双语学习,不仅仅是学习一门语言,更重要的是提升自身语言能力的同时,提高其他思维能力,让孩子自身,变得更加优秀。微信公众号【爸妈频道】
在《芬兰全国教育第一的秘密》一书中提到说:
“芬兰和其他欧洲小国一样,除了母语加上第一外语课程外,还必须多选修一到两种其他语言专长课程。在芬兰基础教育中提供了学生选修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等不同的语言学习机会。”
语言的学习,没那么功利。语言的学习,没那么恶,那么重,那么不堪一击。
不仅中国的孩子在学第二语言,世界其他的孩子也都在学,不比我们慢。
2
孩子中文还不会,学英文,会不会混淆?
在这场争辩中,让我思考最多的就是很多网友的观点,”孩子正处于学说话或者拼音阶段,学英文会不会混淆?”
这个问题,我曾经也困惑过,果果2岁的时候给她学英文,周围就有朋友好心提醒我说孩子中文还不太会说,两个语言混到一起,到时候一个也没学好。
在2006年,Center for Applied Linguistics 曾经做过一个报告,称语言发展的主要阶段中,单语儿童和多语儿童所花费的时间是相似的。”
多伦多约克大学也曾做过这么一个实验,他们选取了63个两岁左右的婴儿,分为了两组,一组是从出生就接触两种语言,一种是单语言学习者。
他们给两组婴儿随机地看同一组图片,图片中为大水果包含小水果的画面,比如一个大苹果里包含一个小橘子,然后要求英文指出图中的小水果是哪一个。
这个测试要求婴儿能够抑制自己对大水果的反射,把注意力集中在小水果上面。
令人惊讶的是,双语英文的准确率为50%, 单语婴儿的准确率为31%。
这意味着,给小娃娃学习双语,不仅不会造成混淆,还能够增强娃的选择性注意力和认知灵活性。
3
回归花先生论点:
英语是废物技能,翻译软件能代替
每个民族都有独到的文化背景和底蕴。 翻译软件很好用,能够迅速翻译出某一个单词,一句话的字面意思,但是却一定会造成营养的缺失。
拿英文绘本来说,我一直在分享幼儿英文启蒙方法和绘本推荐,支持大家读原版绘本而不是翻译版,为什么?
因为美感会流失。微信公众号【爸妈频道】
比如著名的Dr. Seuss的hop on pop.
英文版:Pup in cup, Cup on pup.
四个词,两幅画,搞笑,轻松,易学,孩子看到图片,读完两句话,瞬间就能知道in 和on的区别。
翻译出来呢? 小狗在杯子里,杯子在小狗上。
听起来没毛病啊,但是却缺失了跳跃感和趣味感,单纯地变成了语法学习。
再来看Good night moon:
Goodnight room
Goodnight moon
Goodnight cow jumping over the moon
Goodnight light
And the red balloon
Goodnight bears
Goodnight chairs…
读英文句子的时候,能感受到轻缓,押韵,舒适。
中文翻译呢? 晚安,房间。晚安,月亮。晚安,从月亮上跳过的牛。晚安,灯,还有红气球。晚安,小熊。晚安,椅子。
翻译软件准确地翻译出了句子的汉字,却无法翻译出其中包含的韵律和情感。
讲到这,突然想起了前段火热讨论的人工智能(机器人)能不能代替人类的话题。
机器人无所不能,比人类更快,更博学,更高效。
但是却永远无法代替人类,因为它不具备人类的情感,沟通的技能。
翻译软件不也一样吗? 她存在,她被大范围利用,但是却永远不能代替英文的学习。
4
沉思
不学英文,真的是减负吗?
前段时间,英文的乔治小王子结束了一年级的第一个学期,他的课表也引起了万人瞩目:
数学 语言 地理
历史 科学 法语课
宗教 计算机 戏剧课
艺术 绘画 芭蕾课...
5岁的孩子,要学习的竟然有十几门之多。
无独有偶,李湘女儿的业余课程表在某综艺节目中得到曝光:
当你纠结要不要给孩子减负的时候,别人却更加勤奋,更加努力,更加辛苦地前进着。
BBC曾拍过一部纪录片 《School Swap-The Class Divide 》, 即把两组分别就读于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的孩子,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交换,通过学生们的视角,来看看这些孩子的不同。
这个影片追踪的是威尔特郡沃明斯特私立学校,一所有着300年历史的典型的贵族私立学校。
这所贵族学校的孩子们,勤奋刻苦地学习与时刻保持得体的教养,是学校与家庭一再灌输的事。
那些贵族孩子们,走进公立学校,发现在公立学校的课堂上,安静听课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在沃明斯特(私立学校),课堂时间是从早上八点半到下午五点,课后还有数不清的作业;可是在这里,下午三点就放学还没什么作业,会有较多时间无所事事,还可以看看电视。”
而公立学校的孩子也依然充满了忐忑和不安,他们在这所贵族的私立学校被要求:
“宿舍十点钟熄灯,七点钟起床。”
“熄灯后和课堂上不允许使用手机。”
“女生不允许化浓妆、穿短裤或散开头发。”
除了学校优良的教育,私立学校的家长们,也和学校站在同一战线,重视教育,让学生的正向能力和信息,从学校延伸到家庭。
当精英家庭的孩子还在辛苦努力的时候,我们为什么在讨论减负的意义?
写在最后:
前段时间在谈论幼升小的话题,一位妈妈告诉我说,她从小支持快乐教育,从不过多给孩子学英文,学数学,陪着孩子快快乐乐的。
她带着孩子去参加幼升小考试,才发现别人家的孩子都做完了100以内的加减法,自己娃才刚刚学会10以内的,别人家的英文词汇量500-1000,自己家刚刚学会26个英文字母。 别人家或舞蹈,或钢琴,或画画,总有喜欢的一技之长,自己家最爱的就是电视和积木。
最后,孩子考了30多分。
我并不没有在贩卖焦虑,并没有提倡过早的去学习小学知识,只不过,如果孩子在学习英文或者其他技能的时候,不排斥,不拒绝,为什么不去学习呢?
最后的最后,用TED 演讲里面一个主持人的话语结束:
为什么要学英语?用一个词来讲,就是机会。一个获得更好生活、工作的机会。你的母语是你的生活,英语能让你参与更大范围的讨论。一个全世界范围的关于全球问题的讨论。比如气候改变和贫穷。英语让你有更大的话语权。这个世界上还有其他的全球性语言:数学是科学的语言音乐是感情的语言而英语正在成为解决问题的语言并不是因为美国促使如此而是因为全世界的需要未来世界将用共同语言去解决共同的问题这个语言,就是英语
未来的世界,也包括你的孩子,理应参与其中。
-------------
微信公众号【爸妈频道】
我是果妈,美国留学和工作8年,一线教育工作者。家有4岁女儿,爱笑爱玩爱闹,喜欢分享育儿教育理念和资源,专注于英语,艺术,科学启蒙...
个人微信号:gymmb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