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群美育儿
小孩子犯错是无法避免的事,毕竟他们尚处于学习和模仿的阶段,纵使家长一再叮嘱这件事应该怎么做,依旧无法避免孩子犯错。当孩子犯错的时候,最需要的是得到家长的安慰,而有些家长不仅不安慰孩子,反而斥责孩子怎么不听话,现在知道错了吧。家长的这种言辞和做法不利于孩子成长,更会导致孩子缺乏安全感。
邻居家有个很可爱的小男孩,都说孩子遗传着父母的基因,然而可爱小男孩的父亲一点也不可爱,反而非常令人讨厌——因为他的脾气太过火爆,一点都不客气。有次下班之后又听到邻居家打骂教训孩子的声音,听起来好像是孩子没有写完作业就回家了,老师打电话过来说明情况,然后孩子父亲把孩子揍了一顿。第二天出门的时候,正巧看到小男孩一个人孤零零地往学校走,一问才知道父亲惩罚他让他一个人去学校。
由于孩子才上一年级,路上车流又比较多很危险,我就决定先把孩子送到学校。在路上的时候我看到孩子一直很难过,心知孩子是因为昨晚的问题,就问他到底是怎么了。原来昨晚因为天气突然降温,孩子怕父亲来早了还要等,外面实在太冷了,所以提前出去和父亲回家,忘了作业还没有写完。我问他为什么不和爸爸说明这件事,孩子哭着说父亲根本不给他解释的机会。
大多数家长在带孩子的时候都有这么一种特点:宝妈在带孩子的时候,即使再生气也会问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父亲往往一言不合就动手,根本不问青红皂白,不留给孩子解释的机会。
家长的这种做法会留给孩子怎样的印象呢?有些家长可能对此并不在乎,甚至没有细想,因为他们自己曾经绝大多数也经历过类似的事情。可以说大多数中国人,都经历过类似的事情,尤其是面对父亲的时候。
为什么孩子在父亲面前没有解释的权利?其实解释起来很简单,当孩子对父亲进行解释的时候,会被认为是“顶嘴”,从而让父亲觉得自己的威严被冒犯,孩子自然无法解释自己为什么会犯错。
小时候家里的院子是土院,因为看到学校的花园很好看,所以想在院子里种一些花出来。为了实现这个“理想”,就拿起铲子开始挖院子,然而还没等坑挖出来、埋下种子的时候,父亲就出来二话不说一巴掌扇过来——他嫌把院子挖的坑坑洼洼,下雨的时候就一滩烂泥,却根本不问为什么要挖院子。
再比如一个之前表现的很淘气、喜欢惹是生非的孩子,在和其他孩子一起玩的时候,因为别人抢玩具或者其他原因和自己打架,最后那个孩子先哭了,结果父亲来看到后不问原因,而是骂淘气的孩子又惹是生非,把一切的错都推给淘气的孩子。这不仅不利于孩子改变习性,反而会让孩子变本加厉——反正无论我怎么做都是我的错,还不如我直接照他所想的去做就行了!
父母在孩子做错事之后会出现什么反应,对孩子影响非常之深,一度影响孩子今后人生的选择与待人处事的方式。许多人在长大、工作后,依旧会时常梦到或者想起以前被父母冤枉的事情,会在和父母在一起的某个时刻,以开玩笑的口吻问父母当时为什么就不相信自己或者为什么那时候不问我原因等等。
孩子在这种矛盾的情绪下与父母相处,即使他们长大后对父母依旧可以很孝顺,但并不代表他们忘记了这件事,他们只是尽量勉强自己不要去想而已。但是他们依旧会在某个时候突然想起父母对自己做的这些事,从而意难平。然而对于父母亲而言,他们根本不知道为什么孩子忽然变得有什么事也不和自己说了,觉得孩子是“闹别扭”、长大了,却不会想到是自己的举动导致孩子不再对家人信任。
那么当孩子犯错之后,家长究竟应该怎么做,才能有益于孩子成长,而不是导致孩子出现负面心理呢?
首先家长肯定要问清楚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比如之前我们提到的孩子害怕让父亲受冷,所以提前下课的事情,当父亲知道孩子是因为怕自己受冷而没有写完作业的时候,他还会教训孩子吗?当父亲知道孩子是因为受欺负才反击的时候,他还会批评孩子吗?当父亲知道孩子是想种花时,他还会责备孩子乱挖吗?想要解决问题,知道原因是必不可少的关键点,只有知道孩子这样做的原因,才能懂得孩子是怎样想的,也才能知道自己应该以什么态度去对待孩子。
当孩子做错一件事,但是想要解释为什么会这样做的时候,一部分父亲会觉得孩子是在顶嘴、狡辩,不愿意相信孩子的说辞。父母亲的这种做法会导致孩子对父母失去信任,以后遇到什么事情也不愿意再向父母吐露,从而两代人的代沟越来越大,父母责备孩子和自己不亲,孩子则不愿意再向父母袒露自己心事。
家长在问清楚孩子为什么要那样做的原因后,要控制住自己的脾气,即使真是孩子做错了,家长也应该懂得这时候孩子需要安慰和鼓励,鼓励孩子改掉坏习惯。有些家长在气头上,即使知道孩子这样做的原因不是因为想做坏事,但是依旧不愿意原谅孩子,除非自己出了这口气再说。所以有些家长在知道原因后,依旧会责骂孩子。
这种方式很显然并不妥当,虽然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是先天性的,但并不代表这种依赖会长久存在。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父母不注意自己对待孩子的方式,就会逐渐磨光孩子对父母的信任度好依赖性,也就是父母所说的“不亲”。
孩子犯错是难免的事,家长要做的是引导孩子改正错误,谴责不等于纠正,善意、委婉的方式更容易让孩子接受,强制性的举措只会让孩子受伤,一定要注意帮孩子改正错误的方式。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