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在长到一定时间后家长就要给孩子吃些辅食,这样可以保证孩子的营养,让孩子健康生长,但是很多家长不知道孩子在辅食上面的禁忌,一起来看看。
哪些辅食添加需谨慎?
1.海鲜
像螃蟹、虾这类的海鲜很容易诱发宝宝出现过敏情况,所以不建议1岁以下的宝宝食用。
2.蛋清
蛋清中有大量的已蛋白分子,经宝宝肠壁进入其血液中,易让宝宝对其产生过敏反应,诱发荨麻疹、湿疹等皮肤疾病。所以蛋清最好在宝宝一岁以后再吃。
3.含汞量高的鱼
鱼类体中含有一定程度的甲基汞,对神经系统发育有很大影响,孕妇宝宝更容易受到影响,所以在选择鱼的时候最好不要选择体型较大或者是含汞量较高的鱼类。
4.部分豆类
部分豆类中含有致人出现甲状腺肿的因子,这对宝宝生长发育有很大伤害。其次,豆类食品不易煮熟煮透,易引发过敏或者是中毒情况。
5.含有大量草酸的蔬菜
菠菜、韭菜、苋菜含有大量草酸,这些草酸人体是没有办法全部吸收的,同时还会影响其它食物中的钙吸收,不利于宝宝骨骼牙齿发育。3个月的宝宝可以适当加一些蔬菜汁,等到在大一点可以变成蔬菜泥。要知道蔬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与矿物质,但是有些蔬菜宝宝不能过早食用。
6.不易消化的蔬菜
宝宝消化功能不像大人那么健全,所以像牛蒡、竹笋这类不易消化的食物还是等宝宝大一些再给他吃,纤维素多的菜梗也不要给宝宝吃。
7.容易过敏的水果
含有维生素C最多的就是水果了,维生素C是宝宝成长发育期间必要的,酸甜可口的水果非常适合做幼儿的辅食。容易过敏的水果不要给幼儿吃。过敏不仅诱发皮肤红肿瘙痒,湿疹,还有可能引发幼儿哮喘,过敏性哮喘出现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食物。3岁以前的宝宝出现食物过敏机率比较大。
家长在给宝宝添加辅食时,一定要注意细节,因为细节往往会影响宝宝健康。希望通过上面的介绍,家长会有所了解。
宝宝辅食喂养5大误区要警惕
婴幼儿的科学喂养也是一个不断进展、提高认识、更新观念的领域,过去认为是正确的,现在就有可能成为“误区”。妈妈给宝宝进行辅食喂养最易进入以下几个大误区。
1、辅食随便吃吃就好,并没那么重要
NO!辅食对宝宝的生长发育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据研究证实,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母乳喂养的婴儿在出生后或 3~4个月内与发达国家婴儿的生长发育没有差别,甚至比发达国家还要稍好,但 4个月后生长开始缓慢,身高体重的曲线逐渐低于国际标准且差别加大,其原因就在辅食添加的时间、质量、数量不合适。
2、宝宝牙齿没出齐,辅食越碎越好
NO!6~12个月是宝宝发展咀嚼和吞咽技巧的关键期,过了关键期再去学习就会相对困难。
当宝宝有上下咬的动作时,就表示他咀嚼食物的能力已初步具备,爸妈要及时进行针对性的锻炼,根据宝宝的进食能力及时调整食物状态。
如果辅食过于精细,宝宝的咀嚼功能得不到应有的训练,不利于牙齿的萌出和萌出后牙齿的排列,食物未经咀嚼也不会产生味觉,既勾不起宝宝的食欲,也不利于味觉的发育,面颊发育同样会受到影响。最近科学家还发现,适当的咀嚼有利于宝宝视力的提高。
3、辅食不加盐没味道,宝宝肯定不爱吃
NO!1岁以内宝宝的食物中,应尽可能少放糖,不放盐、不加调味品,但可添加少量食用油。
宝宝的肾脏功能发育还不健全,过早地添加盐会增加肾脏负担。
而且,宝宝的味蕾比大人更敏感,过早加入调料会伤害宝宝的味觉体会,原本肉是肉的味道、菜是菜的味道、米是米的香气,但调料一加,在宝宝的味觉世界里,就是酱油的味道、咸味、甜味等等而失去食物原有的滋味,长此以往容易造成宝宝挑食或厌食。
因此,对于1岁之内的宝宝,还是让他享受原汁原味的食物吧。
4、辅食主要就是面条、粥等谷类
NO!辅食添加的作用并不是为了让宝宝吃饱,也是为了让宝宝摄入全面均衡的营养,更是为了让宝宝能品尝到更多品种的食物。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天然食物含有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只有通过进食多种食物才能得到全面营养。
稀饭、面条、米饭、馒头等谷物食品其主要营养成分是碳水化合物。虽然碳水化合物是三大营养素之一,但如果只有碳水化合物,宝宝也就只有能量进入体内,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不足,宝宝长高长大的原料就会不足,维生素缺乏也可能会让宝宝生病。
5、 辅食种类越多越好
NO!不同的食物需要的加热时间不同,加工的方式也不相同,有些食物一起食用也可能会造成宝宝的不易消化或不适,新食物添加尤其要要单独喂养。
另外,太多种类食物的混合,其成分会变得比较复杂,味道也会变样,不利于宝宝发现每种食物的特有味道。久而久之,会影响宝宝对新食物的接受,甚至容易引起厌食和偏食。
本文来自互联网,由叮当快药专家团队审核发布,目的在于为大家传递健康生活的养护知识,版权归属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