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打了孩子一顿,现在气得发抖”!孩子:妈妈理解理解我

作者:Carrie萌育儿研习社 03-14阅读:1324次

我相信“孩子不听话”是大多数爸爸妈妈们最最烦恼和头疼的事情了,尤其三岁左右的孩子,简直就是“大魔王”!

比如:

再比如:

还有:

很多妈妈也说了:

各位妈妈已经做得很好,首先想着好好和宝宝沟通(而不是打一顿),要点赞!可是,如果沟通效果不好,先别泄气,看看是不是有更好的沟通方法。沟通中,我们漏掉什么没有?

如果孩子一开始耍赖、一开始撒泼打滚,我们脱口而出的就是:“这样不对,这样不好,你应该……”那我们就漏掉了“共情”这个重要的步骤。

什么叫做共情?

共情,也叫作同理心。

维基百科里是这么解释的:

共情为啥重要?

因为孩子发脾气、闹情绪、大哭,听不进大人的话的时候,心里总是觉得:你们大人根本不理解我!爸爸妈妈跟我不是“一边儿的”!

而如果能和孩子共情,就能让孩子感受到:爸爸妈妈原来知道我在想什么,他们跟我是“一伙儿”的。

就好像我们遇到了不开心的事情,向闺蜜吐槽。

你更愿意跟哪个闺蜜继续聊下去?

孩子也一样,他正在发脾气的时候,最不想听到什么“对”或者“不对”的判定和评价,他最想得到亲近的人的理解和接纳。

当然,我也理解家长,孩子一旦大哭大闹起来,大人也难免烦躁,于是一心只想赶紧制止孩子:别哭了!但是有经验的家长都知道:真这么容易就好了!越不准哭,越哭得厉害!

那么不如试试,你允许孩子哭,对他的哭表示理解,他反而很可能慢慢平静下来。

这就是共情的作用了。

如何跟孩子共情?

第一步:和孩子待在同一个房间,随时准备抱抱他

第二步:等孩子稍稍平静,说出孩子现在的情绪

第三步:告诉孩子,我能理解

来参考一下这段对话:

当然,很多家长肯定会将信将疑,你会觉得:

“我这样说了,孩子并没有立即止哭啊。她可能还在哭,心情还是不好。”

“这么麻烦,要花多少时间才能解决啊?别的事情都不做了?”

需要声明一下

首先,建议家长这样和孩子说话,是为了帮助孩子纾解的情绪、教会孩子处理情绪,而不是为了让孩子不哭。

哭,本来就是一个人表达难过的方式,每个人一生中一定会经历这样的情绪,不如在小的时候,在你的陪伴下,让孩子体验“难过”,更重要的是——体验自己最终从“难过”中走出来的过程。下次遇到难事,孩子才会淡定一些,因为他以前也经历过“难过”的事情,他有经验,才知道“难过”的感觉最终会过去。

至于“花了太多时间”,这确实需要家长根据实际情况来权衡(教育真是件没有捷径的事情)。在时间允许时,陪孩子经历这个相对漫长的过程,教会孩子处理情绪,平时的教育先做好了,到了时间紧张时,家长和孩子才可能更加从容。不然,我们还不得随时处于手忙脚乱之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