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幼儿情绪背后的秘密,老师和家长都看看!

作者:好幼师网 10-13阅读:4911次

【案例】

在幼儿园活动中,浩浩精心搭建的积木城堡被小明碰到了,浩浩很生气,顺手推了小明一下,小明一屁股坐在了地上。老师发现后,把浩浩叫了过来。

老师:你很生气的时候,会想用什么颜色来画?

浩浩:我不知道!

老师:你生气的时候,会像一个轻飘飘的汽球,还是会像……?

浩浩:像一块石头!

老师:是重重的还是轻轻的?

浩浩:重重的!

老师:你觉得那是什么颜色?

浩浩:……(想了一会儿)黑色!

老师:那就拿黑色,有点生气?还是很生气?

浩浩:很生气!

老师:你会很用力地画,还是轻轻地画?

浩浩:很用力!

老师:你就很用力地画!用你最大的力气来画!

老师运用绘画了解小智盛怒的原因,并鼓励他借着涂鸦,将心中的愤怒宣泄出来。 浩浩因情绪激动讲不清事情缘由,借着图像呈现事发当时的情景,再用重重地涂鸦宣泄出压在心头的黑色大石头。随着愤怒的缓解,心情也逐渐恢复平静

可见, 幼儿的情绪发展若要健全,有赖于周围的教师建立正确的情绪知识及正确对待幼儿的方式。 冷静、理性的解释并不足以引发孩子对他人感受的觉察,而应加上较强情感的诱发,且更进一步地提供方法,才能教育孩子如何感受和反应。

仍然以刚刚提到的案例为题,一个孩子精心搭建的积木城堡被推倒,他会怎么反应呢?

●如果他认为对方是故意的,那他可能会生气甚至愤怒而以牙还牙。

●但如果在老师的引导下,他认识到对方是不小心的,他则可能会谅解对方,心平气和地重新再来。

●如果幼儿能感受到自己的行为造成了他人的痛苦,这有助于其攻击行为的抑制。因此,“同理心“是幼儿正向成长的重要基石。

●孩子揣摩别人的想法和感受时,常常依据家人之间的互动经验而来。家庭中的经验和家人情感的分享可以说是孩子对他人感受和想法的基本来源。

因此, 如果父母与孩子能常常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分享自己的感受,可能有助于孩子了解他人的情绪

利用故事及周围的人、事物,来引导孩子设想他人的情感和想法,也可能对孩子情感的敏感性有帮助。

【小链接】

在西方,父母会把自己的伤心表现出来,让孩子知道父母的情绪或者让孩子明白自己让父母伤心了;

而在中国的文化之中,人们不愿将伤心表露于外, 即使孩子的某种表现让父母感到失望和伤心,父母也不会把这种情绪表现出来,以免孩子看到后会伤心难过。

由于这种文化的差异,使得中国幼儿识别伤心的能力要低于西方的幼儿。

情绪无所谓对错,只有表现的方式是否被接受。当幼儿表现出不符合社会所强调的情绪表现方式时,不应一味地否定,应先给予幼儿情感上的接纳,之后再进行处理。

学会欣赏幼儿情绪表达的多面性。幼儿时而冲动、时而出现负面的情绪或正面的情绪,这些都是不压抑情绪的表现。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内容来自网络,因无法核实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