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行为与心理学,神经官能症与人格失调症,每个孩子都有!

作者:齐丽娟 11-11阅读:2671次

文 | 齐丽娟

如果大家看过《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那么相信你对书中界定的两个概念——“神经官能症”与“人格失调症”应该会有较深刻的印象。相信多数父母看到这两个症状的名字就感到毛骨悚然,为什么会将这两个看似“病入膏肓”的心理疾病与孩子联系在一起呢?

其实,宝爸宝妈们不用过分担忧,上述两个名词只不过是心理学的专业用语,并不一定意味着他们就是严重的心理疾病,先来了解下它们的含义!

简单来说,神经官能症就是患者会把事情的责任都强加自己身上,就算实际上责任并不在他们身上,但他们仍会有这般行为!而人格失调症则恰恰相反,他们极力排斥承担责任,只要一有机会便会为自己开脱。之所以将这两个概念与孩子的行为联系在一起,主要是因为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这两种心理问题,别意外,只不过涉及到程度的轻重,以及事件的性质问题罢了。

很多时候会有这样一种情况:孩子在A事件上表现出极力自责,而却在B事件上极力推脱,这也是两种心理问题的实际表现,所以这两种心理问题在多数人身上并非单独存在,大多数时候是共存的,只不过会有“你强我弱,你弱我强”的情况。之所以要将这两种心理问题与孩子相联系,是因为孩子的责任意识正处于培育阶段,这一阶段如果不健全他们的责任意识,那很可能导致他们走向上述两种心理问题的极端!

一、神经官能症

如果孩子经常说“我本来可以做”、“我应该要去做的”、“要不是我,这件事情也不会变成这样”、“都怪我”……这就表明孩子已经有了较强的神经官能症,他们的这一人格要强过于人格失调情况,注意,这里指的是孩子在大多时候都会有这些态度,而不是仅在某几件事情上有这种情绪。

如果是后者,那还算是正常情况,如果是前者,则意味他们的责任认知出现的偏差,这时宝爸宝妈们则应该锻炼孩子判断责任归属问题,同时还要教会他们合理的承担责任!

二、人格失调症

反之,如果孩子平时经常说的是“我不可以”、“这不关我的事”、“我不想去做”......这则表明孩子承担相应责任的能力还不具备,而且也有逃避的意味。相较而言,如果想改正孩子的这一种情况,其实要比调整神经官能症难,因为人格失调症较明显的孩子,他们往往把原因归罪于外界。

一般来说,这种想法都较为固执,所以更难调整,但宝爸宝妈们不能因此而放弃,反倒更应当纠正孩子的责任认知!

可能在看完文章后,仍是有较多的父母对此较为担心,所以再给大家强调一遍,神经官能症与人格失调症是每个人都有的心理问题,只不过有些人程度较轻,有些人较严重罢了。如果在孩子身上表现的较为明显,这时宝爸宝妈们更应当趁着责任意识健全期来帮助他们纠正,也别觉得有多难,多花点心思为孩子培育正确的责任意识即可!

我是齐丽娟,一名高级育婴师,在婴幼儿教育领域从业17年,幼儿园园长,同时我也是3个孩子的妈妈,如果遇到关于育儿问题可以留言告诉我,希望我的一些育儿经验可以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