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无规矩不成方圆,而6岁前的小孩各项意识都处于发展期,如果家长一味的宠溺孩子不给他制定规矩,他就不会判断自己言行是对还是错,孩子只会为所欲为,不懂规矩的孩子长大后将会变成一个不遵守规则的人,对于他以后的发展都有非常大的影响。
那么,家长应该如何给孩子立规矩?立下规矩又应该怎样实施呢?一起来看看吧
规矩一:不能有说谎、不诚实的行为儿子快4岁了。最近一段时间。突然发现他会说谎了。明明刚才看了电视,他却硬说没有;看着他不小心把玩具弄坏了,问他却说不是他弄的。宝贝为什么要说谎呢?对于他的这种行为我该如何处理呢?
孩子偶尔喜欢夸些海口,这个问题还好,但一定要警惕孩子的说谎行为。专家认为:“如果孩子了解到说谎可以很容易美化自己,可以避免让他做那些他不爱做的事,让他摆脱闯祸的困境,撒谎就变成很自然的事了。
家长该怎么做?
孩子撒谎,父母一般都会很难过,甚至担心孩子成为一个撒谎成性的人。发现孩子的问题时,父母要心平气和的对待,最好的办法是蹲下来,认真倾听,多听孩子说,孩子才会一吐为快。如果孩子每次犯错父母板着脸,甚至是一副凶神恶煞的模样,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犯错时,十有八九会采取一种隐瞒或者编谎话的方式,家长以为孩子更乖了,可却不知在孩子“乖”的表象下,一个坏习惯却正在慢慢滋长。所以,我们要允许孩子犯错,并且鼓励孩子诚实的讲出来,这才能帮助孩子成长。
规矩二:不能有粗野、粗俗的行为孩子有怎样的行为才算粗野、粗俗呢?
比如孩子在跟小朋友玩的时候,想要他的玩具,小朋友不给,他就动手打,甚至还会还说:“我想要玩这个,你必须得给我,要不然我就打你!”……小孩子有这样的做法,就是粗野、粗俗的行为,很可怕。
这一类的孩子喜欢采用暴力的手段,强制别人服从自己的意志,用语言对他人进行攻击、胁迫,来实现自己的愿望。但是,这样的做法是绝对不可取的!
如果孩子出现了粗俗的言行,爸爸妈妈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要帮助孩子明辨是非,明确地告诉他:“你以后不能这样做了,这种行为很粗鲁,是特别不对的!”然后让孩子自己反省。
过后妈妈可以这样跟孩子沟通:“你现在知道错了没,那么以后想要小朋友的玩具,你应该怎么做呢?”爸爸妈妈要心平气和地去引导他,聪明的孩子很快就能寻找到其他的解决办法,这时候也要适当地给他鼓励。
规矩三:自己的事自己做,依赖别人的行为不能有这样的规矩能帮助孩子调整自己的情绪,学会如何对待自己想要的东西,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不断地调整对事物的看法和自己的心态。等他长大后,他也会用这套模式去对待周围的人,变得更加理性、为他人着想。
父母们看着孩子长大,都渴望孩子变得独立,强大。但是孩子在这个过程中,都会发现,其实孩子的依赖性还是那么强。依赖他人的习惯主要表现在下面3个方面:1. 做人懦弱,不勇敢;2. 自理能力比较差;3. 对生活基本技能掌握比较少。这时候家长就要反思了,是不是你平时太过天溺爱孩子了?
家长应该怎么做
一定要信任并且要鼓励孩子。家长对于孩子出色完成的事可以给予赞扬。家长的赞扬会强化孩子今后独立主动的性格, 孩子独立性培养要尽早。让孩子早独立的好处就是:儿童期是他的人格形成关键期,更容易帮助他形成一个良好的人格。
规矩四:别人的东西不能拿6岁前的孩子的自我意识才刚刚萌芽,所以只要是孩子喜欢的东西,他就会毫不犹豫地伸手去拿,觉得“拿到我手上就是我的了!” 不懂得分辨什么东西是自己的,什么东西是别人的。
这个时候,家长们应该有意识地帮助还记建立自我意识,可以拿着大人的东西和孩子的玩具告诉他:“这个东西是妈妈的,但这个玩具是你的。”帮助他建立自己与他人的界限,等孩子已经能清楚地分清自己和他人的区别的时候,爸爸妈妈也要刻意地多给孩子提问:“这是你的吗?”让他独立地进行判断,并给他立下规矩。
这样的规矩,可以帮助孩子更好的区分“你的”、“我的”,知道不是自己的东西就是别人的,别人的东西不能拿,而“我的”东西一定归我支配。这种物权概念的区分,是最基本的道德和心态的基础,他长大后才更懂得尊重他人。
规矩五:从哪里拿的东西放回哪里小孩子还没有什么生活自理能力,现在的小孩,家长也都比较宠爱,孩子想要什么玩具就给买,导致玩具多了玩厌了就抛弃,零零散散一堆,等着妈妈帮他收拾残局。大多妈妈就会觉得“孩子还小,玩心大,我帮他收拾也没啥”。
其实孩子的这种行为,完全就是家长的溺爱和迁就造成的,让他失去了锻炼自己的机会,他们完全有能力自己收拾东西。现在就给他立下规矩吧,自己的东西自己收拾,让他学会从哪里拿的东西放回哪里。
这样的规则能让孩子学会照顾环境,最终形成的是对环境的尊重和自身的教养,也提高了生活自理能力,对他的创造力也有所帮助。长大后,无论孩子到了什么环境,他都能养成“归位”的好习惯,生活也会更加整洁。
规矩六:谁先拿到谁先用,后来者必须等,学会分享现在的家庭,一般都是6个大人围着一个小孩转,恨不得把所有都给孩子,什么事情都让着孩子,这样只会让孩子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这样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容易觉得自己高人一等,会很自私。长大后可不容易交到朋友!
家长应该怎么做
要克服“小皇帝”“小公主”的坏习惯,要从家长们做起。爸爸妈妈可以给孩子立下规矩,并且时时遵守“先来后到”的规则,这样的规则可以避免他养成自私的毛病,让他懂得当别人先拿到东西的时候,必须学会等待,并形成一个平等的交往模式。
规矩七:不可以打断别人说话当孩子遇到好的事情,比如受到老师表扬了、交到一位新朋友等等,总会很兴奋地想要把它告诉爸爸妈妈,无论爸爸妈妈在做什么事情他们总会毫不犹豫地打断。
家长应该怎么做?
如果发现孩子有这样的坏习惯,爸爸妈妈要在平时生活中有意识地帮他改正,告诉他:“随便打扰别人是很不礼貌的,让他换位思考,如果你在说一件事的时候,小朋友老是过来跟你说话,你会高兴吗?”用心平气和的引导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
这样的规矩能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让他懂得当别人在忙的时候不应该去打扰他,而且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换位思考,也会变得更加善解人意,这样更容易交到好多好朋友呢!
规矩八:做错事要道歉家长们疼爱孩子,总觉得“孩子还小”处处让着他,就算孩子犯错不道歉爸爸妈妈也会一心软就原谅他了。这样的处理方法,会让孩子觉得“做错事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反正爸爸妈妈都会原谅我”,孩子没有了约束,难免会为所欲为,犯更多更严重的错误。
家长应该怎么做:
其实,6岁前的孩子虽然年纪小,但也已经开始懂事理了,这时候爸爸妈妈要抓住机会,从小就教育他“做了错事要道歉,这样才是懂礼貌的好孩子!”在孩子犯错的时候,除了教育他之外,可以命令孩子对自己说一声对不起,如果是爸爸妈妈错怪孩子了,也要向他道歉,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跟孩子一起遵守规矩。
规矩九:好吃懒做的行为不能有一个不爱劳动的孩子,自然缺乏劳动体验,他对劳动、对劳动人民的态度,往往都来自于书本和教条。如果孩子们没有好的劳动习惯,他们学到的知识就难以运用到书本中去。从教育的角度来讲,劳动对于培养独生子女的健康人格也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此外,良好的劳动习惯还可以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从小树立责任心。
家长应该怎么做:
家长每周一次贴出要干的家务内容,将孩子需要做到的东西,用笔写下来。这种形式会让孩子明确自己的责任,起到一种契约的价值。比起父母的“唠叨”,孩子更容易接受这种方式。
让孩子做家务,应用温和的语气、商量的口吻,不能以家长权威压孩子,让他觉得做家务是一种负担,另外不要因为孩子“捣蛋”就呵斥打击他的积极性,真心赞美,细心呵护,耐心指导,会使孩子的劳动目的更加明确,更有成就感
孩子的话和事实不相符,有其认知和思维方式的原因,也会受到家长无意识的“榜样”或者不当教养方式的影响。“育儿”先得“育己”,在给幼儿贴“说谎”标签前,家长要走进、了解孩子的精神和情感世界,同时,对我们的教养方式要善于总结、反思和适时改变。
扩展阅读:
孩子出现这6个不良行为,父母赶紧阻止!纵容不是爱,只会害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