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教授的专业领域是犯罪心理学研究,由于长期从事青少年犯罪心理学问题研究,所以李玫瑾教授对于青少年教育、儿童教育也有一套自己的理论,她为家庭中的心理抚养提出许多建议。
在李玫瑾教授的青少年儿童教育讲座里,妙妙姐提取了对12岁前教育的关键点的部分,做出文字整理。
总的来讲在这个阶段,我们要训练孩子的就是,克制任性,克制诱惑,防止自私,经历挫折。
1.6岁之前说不,训练孩子克制任性
父母要学会对孩子说“不”,让孩子知道爱是有限制的。
孩子早期表现出任性的时间,一般应该在3-5岁。
在3岁之前,孩子的哭声一般是他身体痛苦的感受表达,所以哭声是一种信号,我们要帮助他解除痛苦感受,要去关爱他……
但是,孩子到3岁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哭声有时不再是身体痛苦,而是一种意向表达。
譬如:你带他去朋友家,看到别人家的好玩具不肯撒手要带回家;你带他去商场,看见好玩的东西非要得到,父母不买就大闹……
当父母发现他的这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心态一出现,就要有意地对他进行“说不”的教育
越早对孩子进行说不得教育越好,孩子在6岁之前,无理要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最多哭闹和满地打滚,但是如果到了14岁之后,无理要求得不到满足,而他又习惯了有求必应,那么他的反抗形式就会变得很激烈,这就留下了青春期的隐患。
训练孩子克制任性的原则:不合理的要求绝不满足。
四不要:
一,不要骂他。(会给孩子一个不好的观念,观的同时形成的念)。
二,不要打他。(大人打孩子不公平)。
三,不要说教。(正闹着呢说什么都是噪音,越说越闹,要安静下来)。
四,不要走开。(本来就是闹给你看的,所以要看着他)。
这种“说不”的方式就是以一次事件的处理行为告诉孩子:如果你做得不对,你再闹我也不会让步,我也不会心疼,我对你的爱是有限度的,取决于你自己的表现。
但同时也给孩子留一条路“你如果想要什么,可以来说服我,能说服我,我就满足你”。用这种方式鼓励孩子和父母交流,答应的比例是3:1(3次答应1次),让孩子明白,交流是解决问题最有效的方式。
这对于以后孩子青春期的时候,交流就方便了。
2.克制诱惑(培养自制力)
让孩子学会克制诱惑,学会等待。
比如:给孩子两份喜欢吃的东西,告诉孩子其中一份保留不吃,明天给三份。第一次孩子可能会吃完了,第二天,你拿出准备好的奖励,告诉他,“这个奖励原来是要给他的,但因为他没有保留,所以不能给他了”,然后果断走开。
几次之后,孩子就会明白延迟满足的意义,慢慢培养了自制力。
3.避免自私
孩子小的时候都是别人帮他,不需要帮别人,在成长中被灌输了这样的观念:“我不需要负责任何事情,只管好自己就行。”
这样的孩子,自私是正常的,要摆脱自私,就要让孩子有“他人”意识。
在这项训练里,李玫瑾教授讲了她自己家教育孩子的例子。
吃东西的时候,先给长辈吃,刚开始孩子肯定不愿意,但是当妈妈给孩子灌输了这个观念的时候,孩子到最后,不需要妈妈的提醒,就会主动地让长辈先吃东西。
让孩子眼里有别人,学会共同面对和承担,学会分享和感恩。
4.挫折训练(12岁之前)
挫折训练是孩子成长中尤为重要的,从小接受挫折训练,可以培养孩子的抗压能力。
很多成年人,包括很多高学历的人,动不动就因为自杀,就因为缺乏了挫折训练,没有忍受挫折的忍耐力。
挫折忍耐力和意志力相关,而意志力的培养不是靠智力培养出来的,而是靠体力培养出来的。因此,在孩子12岁之前,让他受一点体力之苦,培养意志力很有必要。
比如送孩子去游泳,在做好安全监护的情况下,带孩子去体验一下溺水的感觉。然后回头告诉孩子:“你觉得你要死了,只要你扑腾,你肯定死不了” 。
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你就跟他讲这个例子,绝对让孩子受益一生,不会在遇到挫折的时候,轻易产生自杀的念头。
我们现在教育中有一个缺点,孩子一旦在学校受了一点伤,吃了一点苦,很多家长可能就会告学校,其实,吃苦耐劳的训练就得由学校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