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幸福感的孩子,多来自这5种家庭,父母须重视!

作者:互联网 07-12阅读:3997次

一个有幸福感的孩子,才是最幸福的孩子。

没有幸福感的孩子,多来自这5种家庭,父母须重视!

据调查统计,那些感觉不到幸福的孩子,往往来自以下这5种家庭:

① 父亲长期缺席的家庭

年龄在14岁以下的孩子,缺乏父爱很容易患上“父爱缺乏综合征”,性情不稳定者居多,且患上焦虑症和抑郁症的概率也会增加。

② 母亲强势且控制欲强的家庭

母亲过分强势容易让父亲的作用边缘化,让孩子无法形成对父亲的认同,影响择偶观。且强势母亲也较为严厉,对孩子的情绪稳定、自信的培养等都有影响。

③ 穷养孩子的家庭

父母总跟孩子“哭穷”,说家里没有钱或者真的没有钱而不愿带孩子尝试更多新鲜事物,会让孩子产生一定程度的自卑情绪,没有安全感。

④ 父母对孩子“假性陪伴”的家庭

很多父母将孩子交给老人抚养,或者就算陪在孩子身边,也只是低头玩手机,而无法做到真正的陪伴孩子,关注孩子,回应孩子。

这样的家庭亲子关系都较生疏,也无法形成很好的亲子依恋,极为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

⑤ 有语言暴力和行为暴力的家庭

经常遭受父母语言暴力和行为暴力的孩子,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卑怯心理。

这样的孩子,要么过分压抑自己,逆来顺受,低自尊,低自信;要么在成年前后突然爆发,将负面情绪以暴力的形式释放出去,危害他人和社会。

没有幸福感的孩子,多来自这5种家庭,父母须重视!

孩子的幸福感到底从哪里来呢?

心理专家说,孩子获得幸福有两个条件:一呢,就是让孩子有充足的安全感;二呢,就是让孩子有足够的自信。

① 孩子安全感的建立

孩子安全感的建立最重要的是父母的陪伴。

0-3岁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需要父母抽出更多的时间,多陪一陪孩子,牵着这个小小的蜗牛去散步,认识这个世界,享受生活的美好。

当孩子哭了,父母会第一时间给予回应,他们内心就不再悲伤。当他们害怕某个东西,父母陪在身边,通过眼神、身体和话语等方式向孩子表达爱,这样就可以帮孩子建立起安全感,让孩子感觉到幸福,获取幸福的能力。

1959年,美国发展心理学学家亨利·哈罗做了一个恒河猴实验。

让出生一天的婴猴和母猴分离,在以后的日子让婴猴和两个母亲在一起:一个铁丝母亲,它的面前挂着奶瓶;一个是毛绒母亲。

他发现婴猴除了需要喝奶的时候,和铁丝母亲在一起,其它时间基本上都和毛绒母亲在一起。

由此得出结论:除了基本的饥饿和饥渴的生理需求,婴猴更多的情感需求是在柔软、有温度的母亲里得到满足的。

卢姆在《安全的感觉》一书中讲到:

“安全感是个人健康发展的自然基础,没有安全感,你必会有意无意的神经紧张,而你正在进行的行为会受到‘劫持’。缺乏安全感,人和谐成长就没有力量,由于陷入了无休止的紧张,由于你得保持进攻或防卫姿态,你渐渐已将精力耗光。”

没有幸福感的孩子,多来自这5种家庭,父母须重视!

② 孩子自信心的培养

4-6岁是孩子自信启蒙的关键期。

在这个阶段,父母一定多鼓励和表扬孩子。但是,切记敷衍式的表扬,如你真棒、好聪明、好厉害,而应是具体的内容,如你今天收拾了玩具,做得很好。

孩子做错事,家长批评也要只针对事,不对人。

马斯洛按照心理学理论,把人的需求从低到高的发展非为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这里的自我实现需求的满足,就来自于孩子完成一件事,得到了父母的认可和表扬。对于孩子来说,这种完成某件事的“成功”,绝对比满足物质欲望的幸福要多。

养出幸福感满满的孩子,你做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