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一天天大起来后,“啥时候要二胎”就成了我妈的日常话题。
“现在家家都是两个,咱家就一个多孤单!”
“你们两口子在这连个亲戚都没有,孩子长大了有事都找不到人说话。”
看到别人抱着小宝宝走过去,更是两眼放光的拉小孩助攻:“小宝宝多可爱,快叫妈妈生个陪你玩。”
虽然我也喜欢孩子,但很多时候不是不想生,而是不敢生。生娃后第一年的辛苦、突然加倍的经济压力、又要打回原形的职场困境,个个都是难题。
但在我妈看来这都不是问题,她担心的就是:“过几年想生都不好生了!”
对我妈的二胎执念,我只能边无奈边敷衍:大概人年纪越大,就越喜欢小孩吧?
为了打消我妈催我生二胎的念头,我给她看过这样的新闻:
广西玉林 50多岁的蒋阿姨,为了照顾女儿和孙女日夜操劳。后来女儿又生了二胎、三胎,蒋阿姨就完全陷入了带娃泥潭中——每天凌晨5点就要起床煮早餐,送孩子上学、放学……最终还是不堪重负,累到病倒;
山东的李阿姨,三年帮独生女儿带出俩娃。高强度的带娃节奏、异乡不通的语言和生疏的环境里,她很快因为劳累和孤单患上了抑郁症。 这个时候,李阿姨最担心的却不是自己的病情,而是被女儿女婿埋怨。
对蒋阿姨和李阿姨的辛苦,我妈深深地表示感同身受。
但我妈紧接着的话就是:“所以要你早点生啊,再过几年,谁还能帮你带?你自己年纪大了,也更不好生。”
我有点哭笑不得,毕竟二胎对于我们来说,意味着生活压力肉眼可见的翻倍。
一个孩子从出生到三岁,林林总总算一下至少要10万;如果家里有两个孩子或者准备生二胎,那就更是捉襟见肘——房子、车子、孩子的教育费用、家庭的生活开支,都会成倍增加。
我天天一睁眼就要发愁这些,对我妈来说大概是难以理解的吧。
直到前几天我妈突然生病了,我才突然发现,扛着全家生活、还总是不被理解的其实是她。
她一病倒,生活的压力立刻逼近眼前——早上要叫孩子起床、穿衣洗漱、准备早餐、送去上学,手忙脚乱之时突然发现,这些原本我该熟悉的事,竟然这么生疏。
下午接孩子放学,幼儿园门口等候区排起了长长的队。一眼望去,排队的多半都是头发花白的老人。队伍里的我边刷着手机、边听他们聊天。
前面一位红衣服的阿姨说起女儿二胎快到预产期。当年女儿生老大时候,她就从老家赶来,整宿整宿帮着喂奶、起夜,这一熬就是三四年。现在年纪大了、身体和精神更差了,有时候也想回老家享几天清福、想和老姐妹们聚一聚,但现在眼看又要重头来过。想到两三个月后的日子:小孙子要管、大孙子要管、坐月子的女儿也要管,她就愁的整晚睡不着觉。
旁边的阿姨们都深表同感:不是不想带,而是带怕了。总催着他们趁年轻早点再生一个,就是担心:再晚几年,自己还能吃得消吗?可到时候如果不帮忙,孩子们又怎么办呢?
关于二胎的忧虑还没结束,旁边另一个阿姨突然说:听说过几年三胎都要放开咯……
话没说完,红衣服阿姨就激动的快跳起来了:“还三胎!她要再生我就跑了!不管了不管了!”
大家顿时都笑了,有的笑的意味深长、有的笑的一脸无奈。
我以前总觉得,老人总是喜欢孩子的,而且忙了一辈子也闲不下来。所以我们负责生孩子,他们负责带孩子,就成了大家默认的“潜规则”。
没想到从今天的聊天里,听到了那么多疲惫和无奈——起早贪黑照顾孩子的身心疲惫、累了病了怕耽误儿辈工作只能忍着、想了很久的旅行计划因为孩子没人带只能放弃……
更让我没想到的是,我总觉得我妈催我是不理解我的压力和处境。但其实,他们的苦衷和压力更是深藏心底。
因为我的远嫁,我妈从我怀孕开始,就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照顾我。宝宝小的时候,替我一次次起夜的是她;帮我翻身、擦洗、照顾月子的是她;产假结束我上了班,孩子更是白天晚上都是她带。
除了照顾孩子,她还要帮忙料理全家人的生活,买菜、做饭、洗衣服。印象里,她在家从来都是忙忙碌碌,一刻不停。
我们劝她有空多歇歇,但她总是停不下来。
在这个陌生的环境里,女儿女婿一天到晚忙的见不到人。也许只有用这种方式,才能打发时光、排遣无人说话的寂寞吧。
后来因为孩子上学,我们搬家了。她几次问我回过去房子的公交换乘路线,只是因为在那个小区,她好不容易遇到了一个同样来带孙子的、能说的上话的老乡。
因为给孩子喂饭,她会和我赌气;孩子发烧,她会因为给孩子少穿了一件衣服自责一整天。
偶尔会抱怨几句腰酸背痛,但是我们说带她去医院,她又总说这是上了年纪的小毛病不肯去,直到起不来床才提出“请假”。
我突然明白了总在催我生二胎的她心里有多少焦虑和担心。与其说,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急病,不如说压垮她的是被日积月累的劳累和心病。
我以前总觉得上有老下有小的自己,是面对二胎生或者不生都非常委屈的人。
现在才发现,为了儿女子孙,老人们成了晚年孤独的“漂”一族。最委屈、最不容易的,其实是帮我们带娃的老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