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这些就是一些体会过亲子分离的真实感受,看了让人泪崩。
@王平:我和我弟弟差四岁,从我记事起,我就一直在姥姥家,有时过年都在姥姥家!直到六岁上学才回自己家,但是寒暑假还是要去姥姥家!长大后抗拒我妈接触我,碰我一下都觉得好别扭!所以再难孩子我都是带在身边的!
@yymm:从呱呱坠地到长大,当父母回到我身边时我已是13岁的青春少年。当我外公外婆跟我说,叫爸爸妈妈啊,这是你爸爸妈妈。然而我却没开口,因为真的没有感觉,仿佛只是突然闯入我生活的陌生人。
@enyan ZHONG:我就是这样的,从小被放养到外婆家,十几岁才回家,与父母无法亲密起来,因此被父母嫌弃不懂事不孝顺不礼貌。
@云水谣:儿子一岁半时因为想要努力让生活过的好点,把儿子交给了爷爷奶奶,每当休息时回去看望儿子,想要从奶奶手里接过儿子时,一直以我为天的儿子,并没有如我想象中一样欢呼雀跃的投进我的怀抱,而是怯怯的望着我,半天才扑进我的怀抱,也不肯喊我,我当时还纳闷了,也明白儿子是因我丢下他太久有些怨我。所幸三岁时儿子又接到了我身边。虽然辛苦却也值得,让儿子不再孤独!
@那是一阵风:小时候,爸妈常年不在身边。有一次,我被奶奶“欺负”得哽咽了,心里委屈得压抑着情绪。就在这个时候,我妈打电话过来了。这个信息就好像一束光一样照在我身上,可是当我听见妈妈在另一头问我:乖女儿啊 ,你是不是要妈回来啊。我想起妈妈临走前说,离家是为了挣钱给你读书。我应该懂事,于是,我回答,不要。但心里却是一千一万个,我需要你,妈妈。
@云彩的雨:孩子2岁半时,分离过半年,每周五夜里赶回家,周日下午等她午睡后再走。有一次,她午睡躺下擦眼泪,对我说妈妈我醒了就看不到你了是吗?我说你哭了?她说没有,沙子进眼睛了。然后乖乖闭眼。每次回忆此,都会流泪,觉得对不起她。
失去母亲,就是失去整个世界!
儿童和世界的第一个联结通道是由母亲建立的。母乳喂养、肌肤相亲、一言一语、一歌一笑,等等,都是在打通和拓宽这个通道。亲密母子关系是亲密父子关系的前提,孩子与父母间亲子关系的质量,又决定了孩子未来和整个世界的相处质量。
中国民间有种说法,孩子要屎一把尿一把地亲自拉扯才会亲,这是非常有道理的。血缘固然是一条纽带,但仅靠血缘沟通亲情,恐怕不够。如果和孩子早期相 处不足,彼此间的情感联结就会比较稀疏,而这种联结是有时间段的,错过了就很难再建立新的联结。这一点也已被现代心理学研究所发现和证实。“宁死当官的爹,不死讨饭的娘” ,一个孩子失去父亲是失去了世界的完整,而要失去母亲,则是失去了整个世界。
爱,就是为了在一起。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句话:“母爱不应建立在抽象的理性认识上,应建立在情感基础之上。”对父母来说,在一切养儿育女的目的中,没有比和孩子在一起本身更重要的目的!一切因出于功利的或“教育”的目标牺牲和孩子相处的行为都是得不偿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