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我庆幸曾经有过叛逆,才铸就了今天的自己。
因为叛逆,我没成为别人家的孩子,也没模仿别人家的孩子成为别人家的孩子。
小学时,邻居家有个大姐姐,学习一直都是班级第一,全校前十,成了四周所有父母都努力培养的标榜。
父母总是在我耳边说,要以邻居大姐姐为榜样,好好学习,成为班级第一,全校第一。
亲戚也在说,要好好学习,恨不得将书本合上后,随便提书本里的一个字我都能立马找到前后,倒背如流。
不过,或许是资质的问题,我一直没能成为父母眼中的娇子,学习平平凡凡,注意力总从书本上转移,没将青春的欢乐都换成了书本和公式。
我也庆幸,庆幸自己的童年没将所有的时光都奉献在“学习”上。因为我知道,假如我将所有的时光都花在了“学习”,那么现在一定会是一个我恨透了的自己。
记得听过这样一个事,一个单亲家庭,母亲尽心尽力培养孩子,终于让孩子成为学霸,成为了学校的第一。
学路上,一路风光。当孩子考上大学后,母亲还专门到学校附近租了房子,每天给孩子做饭洗衣,当起孩子的生活保姆,照顾孩子的一切生活需求。
而孩子,除了读书吃饭准备演讲,其余的什么都不用操心,或者说什么都不会,即便最简单的系鞋带也不知道怎么弄,不知道电磁灶怎么用,不知道洗衣机怎么开。
孩子带着学弟学妹羡慕的目光离开学校进入社会,但还没半年,就因为抑郁而跳楼自杀。
纵观整个事件,有人可怜这个母亲,觉得辛辛苦苦将孩子培养得这样大,反而迎来这样一个噩耗。
可也有人点评这一切都是母亲自作自受,孩子走到今天这地步,全然是她一手造成,这一点,我很认同。
既然身为母亲,就注定不可能照顾儿子一辈子。一个人的前半生,是学习和成长的过程。
但是在这件事里,母亲接手了儿子的一切生活技能,让自己变成一个灵活度极强的机器人,帮儿子解决一切生活问题。
离开学校进入社会,男孩自己面对一些问题和事件时,忽然发现自己什么都不会,或者按照书本上说的方式来得到的只是否定,一时间觉得书本上说的都是假的。
进入社会,男孩思维和认知依然停留在书本上。抬着一本本证书去应聘,任职后却像傻子什么都做不了,得到的只是批评和取笑。
或许,男孩也曾问自己,为何自己在学校那么优秀,证书拿到手软,夸奖听到耳软,到社会上却什么都不是?
错误的教育方式,其实是将孩子推向死亡,在帮孩子挖掘坟墓。
社会是个大染缸,学校只是象牙塔。
每个人,都必须从象牙塔进入大染缸,这是规则,无法逃避。
不少父母,逼迫自己的孩子投身学习内,当孩子成为别人家的孩子时,瞬间满面光辉,见人就说自己孩子多么优秀,参加了什么大赛,拿了什么证书。
然后,在别的父母羡慕下,加大了对孩子的压迫,将其所有时间都转移到了书本上,为的只是一张白纸上的一个分数,然后拿着这个分数去得到羡慕。
殊不知,分数仅仅只是一个分数,除了能给自己脸上增加一点羡慕目光,能给孩子带来什么?反而葬送了孩子应由的人生。
压迫孩子使劲学,用力学,最终成为别人家嘴里别人家的孩子又能如何?即便压迫孩子证书拿到手软又能如何?
一墙壁的奖状,一屋子的证书,一万句别人父母羡慕的话语,一千句老师的表扬,不会煮饭,不会创造价值,和废物有何区别?
记住,生的是孩子,养的是人,象牙塔里光辉,远远比不上大染缸的光彩。
关于孩子教育,我身边就有两个这样的同事。
同事A家的孩子,就是所谓的别人家的孩子。不过,同事A的教育方式很不同,不仅仅只是让孩子投身于书本,而是进行引导式教育,引导孩子了解生活,了解社会,按照孩子喜欢的方向去发展。
孩子学习不受到压迫,心态自然很好,学习起来事半功倍,成绩自然不是问题。成为一个喜欢探索,喜欢学习,喜欢发现的孩子。
孩子成长没有遭受束缚,父母脸上也有了光辉。
同事B家的教育方式则不同,同事B家孩子学习成绩不是很好,但看着邻居家的孩子学习成绩优越,同事B压着孩子整天做题,整天看书。
压力足够,孩子成绩倒是上去了,孩子也逐渐成为了别人家的孩子,父母脸上有了光辉,但孩子的未来却彻底报废。
同事A家进行的是引导式教育,同事B家进行的是压迫式教育。
同事B只看得到同事A家孩子的身上散发的光辉,然后盲目的压迫自己孩子学习。丝毫没看到,同事A给孩子报了兴趣班,是因为孩子喜欢,自己提出要去,自己给孩子报一样的兴趣班时,孩子苦恼一天不想去。
教育的模式很重要,别人家的孩子能光辉耀眼,只是因为父母找到了适合孩子成长的好方式。
想让自己的孩子也散发光辉,不能去模仿别人父母的教育方式,模仿,得到的只是一个假孩子。
颜面固然重要,可孩子的未来更重要。
培养的目的,就是为了独立成长,让孩子能在社会这个大染缸内生活下去,方向很重要,分清方向,才能有一个好的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