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摔倒了, 要亲亲才起来”

作者:山羊先生 07-09阅读:2338次

宝宝大部分在一岁左右就开始自己学会走路了,这一大进步,想必做父母的该是无比的幸福与喜悦,因为这是宝宝要走进这个世界的第一步,是值得庆贺的。但随之而来的是,孩子太小根本保持不了平衡,难免会摔跤,但是摔倒之后要不要去扶,这一问题看似简单,但还是引起了争论。

老一辈的父母大都是认为应该扶,这是关心、是爱、是孩子需要的心理安慰,况且孩子真的要是摔疼了,不扶便是冷漠,扶则就是爸爸妈妈爱“我”。疼爱孙子的奶奶通常是在宝宝正玩着高兴呢,跑着,跑着摔了一跟头,宝宝就趴在那,看着奶奶大哭,奶奶心疼的急忙跑过去扶起来。奶奶用脚跺地,说“都是地不好,害宝宝摔疼了”这时宝宝才停止哭泣,因为他知道奶奶替他出气了。老一辈人习惯把责任归罪于地面,这样的做法无异于在教宝宝将责任推卸给别人,这样的宝宝,长大后承担责任的能力可能就会欠缺,更会依赖大人,独立处事不会理想。

而不扶的人则认为,家长要让孩子学会坚强、独立,摔倒了要靠自己重新站起来,因为父母是不会跟着孩子一辈子的。对孩子的爱未必是宠爱,有时候需要放手。如果家长素来对小磕小碰泰然处之,孩子多半会自己爬起来接着去玩,这不仅鼓励孩子的探索精神,有利于培养处事的自信和自主能力,也不会变相纵容孩子的依赖和娇气。

在国外妈妈是这样教育孩子的,宝宝 摔倒了,妈妈不会急着去扶,但会说“宝贝,妈妈相信你,自己爬起来,你是最棒的,你可以的。”在妈妈的鼓励中,宝宝自己慢慢的爬了起来,在他爬起来的那一刻,他脸上挂上了胜利的笑容。

大人们的反应,恰恰影响着孩子对待困难的态度和处理方式。孩子们在哪里摔倒,就应该在哪里爬起来,更应该用积极的态度去直面所遇到的困难。孩子需要大人的行为,做事的态度和处理事情的方式,来潜移默化。你用鼓励积极的方式对待,那么孩子会形成更加乐观,勇敢,积极进取的性格,当然如果你采取抱怨,消极的方式,那么孩子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会缺乏自信,消极胆怯。

父母的做派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未来作风,因为父母是孩子人生道路上的启蒙老师。爸爸妈妈做最好的自己,给孩子个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