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什么我不给你买南瓜灯

作者:长沙教育 11-01阅读:5275次

1

前几日周末,与娃逛超市。

自动门一开,层层叠叠的南瓜灯和上悬的蜘蛛网、鬼脸面具一道,触动了娃的兴奋开关:孩子连蹦带跳趋前,左摸右看,想必在心里进行了一场不亚于我买白菜还是油麦菜般的剧烈斗争。

终了,他满眼期待望着我,双手奉上一小小南瓜灯,并洞悉了价格敏感型消费者(没错,就是我)的心理,辅上一句:“妈妈,这个不贵,只要9块9,买给我可以吗?”

“9块9,是不贵,但是我们今天没有买南瓜灯的打算,放回去吧!你记得出门前我们拟的购物清单吗?”

此题一出,娃依依不舍与南瓜灯告别,与我走入了粮油区的大宅门。

我的小朋友,那天的南瓜灯和街边小店密集展示的面具、斗篷、镰刀,想来都让你觉得新奇、好玩,恨不能通通披挂上身操演一番。这一次,妈妈想细细告诉你,为什么光头强的锯子给你买了三把的我(我不小气的明证),这一次拒绝南瓜灯。

2

南瓜灯、圣诞树背后的万圣节、圣诞节,都是外来节日。有的幼儿园、学校大张旗鼓地组织孩子们庆祝万圣节、圣诞节,初衷也许是希望孩子们有“国际视野”,但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拿万圣节来说,刻意营造的恐怖诡异、令人颤栗的氛围中,魔鬼、僵尸在可怖外还有一丝有趣,“不给糖就捣乱”(Trick-or-treating)的口号更给了任性的理由。看似热闹、好玩,无形中却让孩子对这样的文化产生了认同和亲近。

当然,过洋节不等于文化媚俗,也不是说忘记了传统节日。但是,在面对西方洋节汹汹袭来,青少年受其影响,对我们的传统节日开始变得陌生,缺乏亲近感却不罕见。

3

人和植物一样,都是有根的;植物的根扎在土壤里,人的根扎在文化里。

洋节有洋节的热闹之处,我们的传统佳节也有其独特魅力。

春节团圆的热闹里,藏着中国人对家庭的重视;

元宵花灯的通明里,藏着中国人的民俗狂欢;

清明祭祖的仪式里,藏着中国人对先人的敬畏;

端午龙舟的鼓点里,藏着中国人对屈原的崇敬;

中秋明月的清辉里,藏着中国人对故乡的眷恋;

……

节日是民族传统的载体之一,代表和蕴含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特有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人们的基本价值观和感情基础、性格、心理,蕴涵着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

传统文化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可以唤醒灵魂,让孩子知其来处;它可以滋养灵魂,让孩子明其去处。

教育系统是传统文化最主要的载体,幼儿园、学校担负着普及传统文化教育的重任,对于三观的形成具有直接而重要的影响。

让孩子对传统节日产生亲近,让孩子对传统文化自发认同,是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校 对丨晓 白

编 辑丨留 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