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寒假期末考试的结束,一场寒假大戏即将隆重“上映”,又到了“熊孩子”出没的季节,家长们也要开始每天和孩子们斗智斗勇了。
首先科普下“熊孩子”的定义:熊孩子频繁出没于日常生活中,以各大节庆假日期间最为甚,内心虽是小天使,但行为绝对是小恶魔。
这一称呼来源于北方,是对调皮孩子的爱称,同样被网友们界定为那些乱翻东西、搞破坏、不守规矩的孩子。
调皮是孩子的天性,调皮不要紧,但是任性就是父之过、师之惰了。
熊孩子有多熊?
——01——
近日,一段“家中燃起大火,熊孩子幸灾乐祸”的视频在网上热传。据视频显示,1月12日晚,绵阳市涪城区科委立交桥一店铺发生火灾,随后火被扑灭,无人员伤亡。
视频中一个小男孩用兴奋的声音说:“我们家着火了!太好了!我把书包都甩进去了!”引得网友哭笑不得。据了解,这个小孩6岁,刚上小学一年级。网传的视频中只有男孩的声音,但并没有孩子的图像。
视频一出,笑翻一众网友:“你以为这样就不用做寒假作业了?”
以及热闹不嫌事大的网友,决定给他寄几套黄冈小状元/英语四级/五年高考三年模拟等,为这个天真的“熊孩子”操碎了心。
——02——
“熊孩子”任性角色扮演,竟危及家人性命
据了解,河南郑州一位老太太因鼻窦炎发作,在家输液。
不想小孙子学习医生的动作,竟然往奶奶输的吊瓶中打入脏水,致使奶奶血压下降,寒战高热,生命垂危,被送入ICU抢救。
幸亏老太太的儿子发现输液瓶里的液体有很多黑色絮状物,赶紧停止输液。
事件一经爆出,让不少网友出了身冷汗,有人直言“这是朵祖国的食人花”。
“熊”真的正常吗?孩子是“天生熊”吗?
事实上,这世上哪里有熊孩子?孩子生来都是一张白纸。而作为熊孩子的家长,也不得不承认,这世上确实还有另外一种截然相反的孩子。
别人家的孩子,可以安静的看书,玩游戏,不吵不闹,即使不小心碰到人也会说声对不起,遇到陌生人的东西掉在脚边也会主动弯腰帮忙捡起来。
孩子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实则属于习惯使然,可是好的习惯又该由谁来培养呢?
孩子的表现,只不过是平时我们家庭教育的一个正常折射。
孩子的表现,也在反映着家长教育的底线,而许多父母则以“孩子还小,不懂事”为由,所以放任孩子的任意胡闹。
这实则是对孩子行为底线的放纵,也是对自我家庭教育的不重视。
回顾历史,不难发现,曾经中国古代乃至近现代,我们对于家庭教育都是非常严格的。
比如:长辈说话时晚辈只能洗耳恭听,吃饭时长辈没有端起碗,晚辈不敢动筷子。
再比如吃饭不能扒拉菜,不能越过别人的筷子,不能把筷子插在米饭上,不能吧唧嘴,正所谓“食不言,寝不语”......
在熊孩子的背后,某种程度也折射出了中国人对于传统文化教育的不重视乃至于误解。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很好的继承了先人们流传下来的家庭教育理念,让孩子变得乖巧懂事,知书达理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景?
举个栗子:
当过年时,带着孩子去亲戚或者朋友家里做客,孩子会主动打招呼,问好,和其他孩子玩耍时不吵不闹,一直就是一个乖巧懂事的好孩子。
这样的话,无形之中,孩子省去了家长多少的精力,让家长有更多的精力去做其他的事情。而自己的孩子也能成为“别人家的孩子”。
乖巧懂事的孩子能让家长很放心,因为孩子有自己的“成熟”主见,家长也不用天天与孩子斗智斗勇了。
可见,我们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占据极其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在当今社会,孩子学业繁重,家长工作压力巨大……这一切像一张张漏洞百出的网,兜底着孩子的人身安全。
孩子是家庭的核心,父母一定要认识到,对孩子的安全方面的教育一定不能等闲视之。
寒假趁着孩子和家长都有充足的时间,抽点时间多教一教孩子一些传统礼仪方面的知识,未尝不是一件美事。
图片源于网络,欢迎关注:学国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