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个体情绪学习最早的学校,父母或者养育者会充当孩子的情绪老师。
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一篇文章,作者是我的好朋友颖之老师。她在香港短短几年时间就先后就读两所顶级名校——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大学,成为香港注册教师。她同时还是美国正面管教注册家长讲师。颖之老师是香港顶级国际名校资深老师,对教育和育儿有着独道的见解。
如果你在育儿方面有着各类问题,那你一定要关注颖之老师的微信公众号:颖之老师(yingzhilaoshi)。
文 | 颖之
01
今天,同事跟我分享了一件有关孩子的趣事。
她在班上跟学生练习用“关心”这个词语造句。她先示范了一遍:“老师希望你们努力学习,因为老师很关心你们,想你们越来越好。”
本来是句暖心的话,结果却被一个“实诚”孩子的言论噎了回去。
“老师是骗人的。我妈妈说,这个世界没有人比她更关心我!”
孩子说的话不假,但老师就不能对学生有真诚的关心吗?
这个孩子的话没问题,但这样的表达却显得孩子的情商不高。
很多家长都经常会问我如何提高孩子的情商,情商这件事跟遗传有关吗?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孩子的情商是什么决定的。
02
儿童的情商来自家庭。
家庭是个体情绪学习最早的学校,父母或者养育者会充当孩子的情绪老师。
父母或者养育者的情商高,孩子会受益无穷。
情绪教育开始于摇篮时期。著名的哈佛大学儿科医师T·贝里·布雷泽尔顿博士对婴儿的基本人生观进行了简单的诊断测试。
在测试中,布雷泽尔会向婴儿示意,让婴儿将两块积木组合在一起。
布雷泽尔认为对人生充满希望,对自己很有信心的孩子,会完成任务,并且会抬头看你,带着期望的神奇,好像在说:“告诉我,我是多棒!”
而那些来自缺少关爱的家庭的婴儿,即使完成任务,也会表现得畏畏缩缩,好像在说:“看,我不行!”
这样的孩子有着失败主义的人生观,他们不敢期望得到别人的鼓励和关注。
03
而这两种婴儿是如何产生这样的想法呢?
这源自于婴儿的父母或养育者跟他们的互动。
比如,一个婴儿半夜醒来,妈妈走进来,温柔地安抚他,孩子心满意足地吮吸着妈妈的乳汁,即使在半夜,妈妈也能给他深情的爱护。
这个时候,孩子会带着妈妈的爱,安然地入睡。
同样是半夜啼哭的婴儿,遇到另一个脾气暴躁,刚跟伴侣吵架的妈妈。
这位妈妈可能会受不了孩子的哭闹:“赶快停止吧!算了,你爱怎么哭就怎么哭吧!”
妈妈冷漠地喂奶,没有任何带着爱的安抚。婴儿会敏感地感觉到妈妈的紧张不安,孩子也会跟着母亲不安,于是扭动,想要停止喝奶。
愤怒的妈妈不知道孩子到底想要干嘛,于是气愤地留下孩子,孩子直到自己哭累了才入睡。
如果孩子在婴儿时代接受到的互动模式是这样的,孩子的基本情绪模式会是这样的:认为别人是不可靠的,不可信任的。
而上文提到的充满爱的互动则会让孩子产生另一种情绪模式:世界是安全的,别人是可靠的,我的感受可以得到关注。
04
如果您的家里有个婴儿,请用充满爱的互动可以帮助孩子建立好的情绪模式。
可以说,孩子的头三年能够为你日后的教育省下很多力气。
如果孩子已经超过三岁,上了小学,甚至已经开始上中学,是否就无法再改变曾经的互动模式吗?
当然不是。
其实有关情商的话题还可以讲到很多很多,我会在之后的推文从不同地角度帮助家长们更深入地了解孩子的情商问题,同时也会给出更多培养孩子情商的方法。
敬请期待日后的推文!
*作者:颖之,香港中文大学语言学硕士,香港大学学位教师文凭,正面管教注册家长讲师,香港顶级国际学校资深老师。解读孩子的世界,为家长和孩子搭建一座沟通之桥,探寻教育的真谛,为你找到育儿的最佳方法。个人公众号:颖之老师(ID:yingzhilaoshi)
颖之老师
帮你解读孩子的世界,
探寻教育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