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让孩子坚强的路上,我差点儿犯大错!

作者:育儿团 04-07阅读:3178次

作者:爱朵

本文由:常春藤亲子营(cctqinziying)

01

我以为教会了女儿“坚强”

女儿6岁多开始上山练拳。悠悠琴声中,青山绿水间,喂兔子、追蝴蝶、捡板栗、采野花……她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玩儿上。

我的初衷是让她接触大自然,顺便强身健体,所以没对她“吊儿郎当”的行为多加干涉。因为是小学员中唯一的女孩,师傅也对她格外宽容。因此,在她的认知里,练武就是玩儿。

这样无忧无虑的“学武”生涯持续了一年多,直到原来的师傅调走。

新来的王师傅提出了质疑:“我小时候一天的训练量能抵她半年,她到底是来玩儿的还是真想学武?如果是学武,那我就要调整训练方案了。”

女儿很崇拜王师傅,也想成为一名武林高手,所以再三强调自己能吃苦、能坚强,一定会认真练武。我也有点儿小激动,觉得学点儿真功夫挺好。

师傅训练时,要求家长不能在现场。一是怕家长看见孩子吃苦会心疼;二是有靠山在,孩子往往不会全力以赴。

训练确实挺苦,下山路上,脸上仍有泪痕的女儿说:“好累啊,每个人都哭过,但师傅说要坚强,我们还是都坚强了!”

我使劲表扬她,虽然也心疼,但还是觉得这样不仅能多长一项本领,更是让她磨练意志、学会坚强的好机会。

可没过多久,女儿一到上山时间,就开始磨蹭,不愿意去却没明说。

说实话,最初了解到新方案的具体训练内容时,我也觉得训练强度有些大了,对于要不要与师傅沟通调整,内心也有过一番挣扎。

一方面,我担心突然加大的训练量会超出女儿的承受限度,对身体和心理造成一定伤害;另一方面,我又觉得师傅是专业人士,我贸然介入指手画脚,既是对师傅的不尊重,也可能会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

我私下和其他学员家长交流过,大家都认为严师出高徒,新方案挺好。更重要的是,女儿也从未明确表示要放弃,若我先松口,说不定会给她一种遇到困难就退缩的心理暗示。权衡再三,我选择先观望。

在发现女儿虽然叫苦叫累,但每天还是能坚持到底后,我把之前那份隐隐的担忧抛到了一边,先入为主地下了结论—目前的训练在她承受范围内,只要不断鼓励,她就能咬牙挺过去。

所以,当她几次提到训练太苦太累时,我都没有顺着她的话题深入下去,而是巧妙而迅速地扭转话锋,大肆宣扬“坚强”的可贵。女儿神情有些黯然,但也没反驳,看上去似乎认同了我的说法。

我在沾沾自喜于自己引导有方时,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陷入了一种误区—只看结果,不看过程。

如同一个孩子在被逼无奈的情况下,终于竭尽全力挑起了百斤重担,大家就理所当然地认为他能挑起一百斤,却忽略了他摇摇晃晃的身体、压弯的脊梁、无助的眼泪……

02

“坚强”成了压在女儿背上的一座山

半个多月后的一天,临出门时,女儿忽然哭了:“妈妈,我害怕,我不想上山,不想坚强了!”

我终于觉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蹲下来给了她一个拥抱,让她慢慢说。她惶然不安地先问了一句:“如果我不坚强了,是不是就不是好孩子?”

女儿怯懦的表情和语气,像一块巨石砸向我的胸口,让我一震:“怎么会呢?你永远都是我的好孩子!”

得到肯定的答复,她的神情瞬间放松,确定我没有责备的意思后,才小心翼翼地讲起了训练时的无助、厌恶、恐惧等。

她低下头,语气中满含愧疚:“妈妈,对不起,我知道应该坚强,但真的太累了,我实在不想坚强了。你是不是很生气呀?”

我鼻头发酸,却使劲挤出了笑容,想要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氛围:“没有,没有!相反,我很高兴你能用这么生动准确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的所想所感,这说明你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又有了进步。而且,我特别感谢你愿意相信我,能和我分享心里话。”

“对不起啊,这件事怪我,我都没注意到你有这么痛苦,还一直以为你学得挺开心。不过,幸好你今天提出来了。

你这种处理方法非常好,以后再遇上类似的事,千万不要一个人憋着,要勇敢地说出来。

我们可以一起分析问题出在哪里?有没有好的解决方案……”听到这些话,女儿终于彻底放松了,恢复了以往古灵精怪的小模样,开始畅所欲言。

她打开了心结,我的内心却久久不能平静。

从调整训练方案那天起,我的所作所为,其实是一直在和师傅联手,用父母和师长这两个在孩子心中最有分量的身份,猛劲地给女儿灌输坚强是一种多么可贵的品质。

鼓励她务必要坚强,让她在潜意识里形成了一种简单直接的认知—不管遇到什么事,坚强才是正确的,是唯一会被认可被褒扬的做法,如果不坚强就是犯错,就不再是好孩子,不会被人喜爱!

所以,即便她已经被“坚强” 压得喘不过气了,还是不敢轻易开口。或者说,她应该有好几次经历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后,话到嘴边,却又在我对她“坚强的表现”大肆称赞时,黯然地咽了回去。

我到底是为什么希望她坚强?归根结底是希望她在日后的生活中,能有更良好的品质和心态去处理遇到的挫折,从而更好地享受生活。

然而,我却忽略了至关重要的一点—坚强是最终的目标,但通往坚强的道路可以有很多条,不必在一条道上死磕,而且,道路那么长,在路上行走的心情也很重要。

我在无形中把女儿带入了一条死胡同。她强撑出来的坚强只是被“品德绑架”了,而不是在真正理解了坚强的内涵后,自发地、快乐地坚强。

反思后,我需要解决两件事。一是带她重新梳理对坚强的认识,卸下对“自己不够坚强”的心理负担,避免自我否定。二是决定如何应对接下来的训练,是彻底放弃,还是继续练武。

03

不应为了“坚强”而坚强

我问女儿:“咱们就事论事,如果不像这样艰苦的训练,你愿意继续练武吗?你觉得练武到底有哪些好处?”

她认真地想了一会儿,说:“愿意。练武可以让身体变得更好,遇到危险时,也能更好地保护自己。”

“嗯,确实如此。所以说,你不是不想练武,而是害怕这样高强度的训练,对不对?”她重重地点了点头。

“找到问题就好办了啊,那我们就去找师傅商量调整训练方案呗!”她连忙摆手:“不行不行,师傅肯定会生气的。”

我拍了拍胸口:“这个嘛,就交给我呗!你忘了,我是你的战友啊,再困难,我也会想办法解决!”

此时,我不能做一个只是内心溢满爱意、只会在一边语重心长讲大道理的妈妈,而是要以实际行动让她明白,关键时刻,我能和她一起冲锋陷阵,永远都是她名副其实的、最值得信赖的坚实后盾。

同时,我也不忘点出她肩上的责任:“不过,我在努力时,你也不能拖后腿哦。比如,学习态度和心态主要还得靠你自己。

玩儿的时候敞开了玩儿,训练的时候就得把心收回来,好好练。而且,训练量大的人,进步肯定要快一些。你可不要嫉妒别人做得好,自卑自己做得不好哦!”

她哈哈大笑,也拍了拍胸口:“没问题,这个就交给我了!”

笑完,她又沮丧了起来:“但师傅说了,不坚强的孩子就不要练武,我又没坚强。”

我很用心地组织了一番语言:“你也很坚强啊!坚强有很多表现形式,不是遇到前面有一堵墙,必须一鼓作气翻过去才算坚强,而是遇到暂时跨越不了的障碍时,敢于开动脑筋思考解决方案并付诸实践。

比如,你克服了害怕被责备的情绪,勇敢地说出了你的真实感受,那就是一种坚强;你害怕高强度的训练,却没有直接放弃练武,而是和我商量该怎么解决训练的问题,那也是一种坚强。

总之,当我们遇到某个困难又不能一次性解决时,敢于正视它,能想办法把它分解成无数个小困难,一点一点地解决,那就是坚强!”

她一脸茅塞顿开状。我趁机引导:“就像现在,我们没办法一次性轻轻松松地完成100个鸭子步,但可以分解啊,先每天做10个,过一段时间再慢慢加!”

那天,我特意陪她上山,专门和师傅进行了沟通。

有了之前的艰苦训练做铺垫,女儿也认识到了自身的差距,虽然最终减少了训练量,但和以往的学武态度相比,明显更用心。

有时,即便没有时间上山,她也会自觉地到楼下去练一会儿。

到现在,又是一年过去了。学武的孩子走了一个又一个,甚至有些来了几次就再也不肯上山,可她还是一有时间就往山上跑,学武的热情一直不见消退。

看着女儿一点一点地进步,我很庆幸,当初她向我伸出求助的小手时,我没有命令她继续在陡坡上挣扎前行,而是牵着她转向了一条缓坡,虽然到达山顶的时间可能要晚很多,但是,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来源:常春藤亲子营(cctqinziying),国内最权威专业的亲子服务平台,针对6~15岁少年,培养心态健康、全面发展的国际化人才,不定期组织各类主题线下训练营。

编辑:王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