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们小区有两个小朋友是同年同月同日生,比CC小1岁,今年3月份一同入的幼儿园。
不一样的是,一个是独生,一个是老二。
所谓养娃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同在一个小区活动,俩娃时常会遇到,俩妈常常感慨,同样是一天出生的孩子,独立的差距咋就这么大捏?
- 二胎的这家,早上爸爸妈妈都要去上班、老大要上小学,老二要上幼儿园,爸爸送一个,妈妈送一个,早起一家人跟打仗一样,还真没多余的人手把手去顾及那个老二,她醒了就自己穿衣服,自己洗脸,自己穿鞋,什么都自己干。
- 但另外一家,是跟爷爷奶奶一起住的。伺候娃起床就跟伺候皇上早朝一样,先由爸爸妈妈百般逗哄安抚一下起床气,然后爸妈去各自洗漱,爷爷奶奶相继登场,有伺候穿衣服的、有伺候洗脸的,出门前娃还要“翻牌子”——点名今儿爷爷送,妈妈接…
二胎家庭,让父母分配在每个孩子身上的注意力减少了,但是在另一个层面却让孩子们更加独立了。
当然,这两家无论独生还是二胎都只是个例,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却也反应出了问题的本质,那就是父母放手与插手对孩子独立能力的影响是完全不一样的。
我也只有CC这一个孩子,我很明白那种,你的眼里只有她,她的一举一动你都忍不住跟随的感受。
所以当她挣扎在某项艰难的任务中时,你很难做到袖手旁观,尤其是当你觉得自己很容易就能把它搞定时。
- 从最开始她怎么都没办法准确的把手里的星星泡芙放进嘴里。
- 再到看着她内裤的三个洞总是伸错退。
- 再到一个最简单的三角形拼图,她左转右转就是放不对位置。
尤其是遇到挫折的小娃,还会有一个最自然不过的反应——生气、哭、发牢骚,很多时候你自己都没意识到,就已经忍不住或完全下意识的去动手帮忙了,好让哭声赶紧停止。
但是之后,“接手烂摊子”开始渗透到各项活动中。
- 打扫孩子的房间,我做起来更容易啊。
- 让她穿衣服,我做起来更快啊。
- 把拼图拼好,我拼起来更游刃有余啊。
- 做不好幼儿园布置的手工作业,我能帮她做到啊。
每天都在“帮她直接解决问题还是指导她完成任务”中纠结斗争无数次。
毕竟我比她多几十年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经验,可以花更少的时间来解决她的问题,而如果指导她解决问题,不仅浪费时间还要听她哭或抱怨。
2
但从长远来看真的更容易吗?
不会的,一岁的时候你帮娃的那份天经地义,等到他两岁的时候就变成了怨天怨地。
你每天周旋于帮他解决各种小问题中,最终换来的是孩子对你更强烈的依赖和你自己更多的抱怨。
突然你会发现,原来还试着穿穿衣服、穿穿鞋子的娃,现在变得啥都等你帮他干。
嗯,别问我是怎么知道的,养孩子,谁还没走过几条弯路。
前阵子写过一篇《养孩子,你操了多少闲心,就帮了多少倒忙》(点击标题可直接阅读),里面放了一段CC早上自己系扣子的视频。
当时很多妈妈留言说CC真有毅力,其实那是纠正了好一阵子才有的成效。
如果你不想重蹈我之前的覆辙,下面的经验也许可以借鉴。
孩子需要帮助时,如何得体的插手?
有妈妈说,我也明白孩子独立的重要性,而且我也有鼓励他“你可以”或“再努力看看呢?”但没见成效啊!
最初我也是这样做的,比如系扣子这件事,CC起初会完全推给我,“妈妈帮我系扣子”。
我会鼓励她“我觉得你自己可以哦,你试试!”
然并卵。
她确实会试着系几下,但绝没有特别努力,自然是系不上,然后开始哭闹要我帮忙,或者消极应对“我就是不会”,甚至直接放弃“我不穿这件有扣子的啦!”。
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吹气球啦~做手工啦~学英语啦~
后来,我做了一个简单的改变: 每当我看到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因为遇到麻烦而烦躁时,我就描述当下的情况。
当我看到她跟纽扣斗争的时候……
我会说:
那一刻,她感到非常自豪,系扣子的整个过程没有哼唧一声。
如果孩子正在努力完成一项符合他们年龄和能力的任务,比起冲动插手,或许你只需要用“简单地描述他们正在做什么”的方式来帮他解决这个问题。
其实他们需要的只是有人陪伴在身边,承认他们此刻不耐烦或生气的感受,也承认他们的努力,这才是他们真正需要的帮助。
3
但是有几点需要提醒。
第一:不是所有宝宝都需要这种干预。
这种“帮助”的对象,是一直以来对你各种依赖,你不帮他就不独立去干的宝宝,而且主要是在你提供帮助的初期。
等他对自己的能力有了一定的信心之后,他是不会忍受你在旁边叨叨的,就像我放的CC系扣子的那个视频,她甚至不想我看她自己努力的过程。
OK,此时识趣的退下就好。
第二:也不是所有情况都需要干预。
你不需要从娃干某件事开始就描述,一直叨叨到他干完,你只需要在宝宝即将发脾气的那个点开始干预就好了。
“发作点”相信每个当妈的都懂得。
谁也不会一上来就发脾气,一般都是几次尝试都不成功之后,才开始发脾气,找父母或其他看护人寻求依赖和帮助。
在这之前,如果随意打扰,反而会干扰孩子的专注力。
第三:确保当下任务的难易程度符合孩子的年龄。
独立吃饭、独立穿衣都是有大概年龄要求的。
孩子怎么努力都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也不是不可以让他尝试。
但最好提前告知“这有点难,如果你觉得做不了,随时可以让妈妈帮忙。”以免过度打击娃的积极性。
毕竟今天说的这种“口头协助”只能帮助孩子得到一些坚持下去的毅力,而不能帮他超越自身能力的局限。
C妈说
总之,帮与不帮,从来没有“绝对”二字。
当你的孩子撅嘴、抱怨、想要放弃的时候,记住你还有一个鼓励他坚持解决问题的法宝——陪在他身边,描述他的情况。
孩子的成长路上,最少不了的就是独立,为了今后各自美好的独立生活,妈妈们,请耐心克制一下吧。
CC爸妈:“中国父母学习计划”推行者,C爸-中国医科大学硕士;C妈-报社育儿编辑,新时代、新父母、新理念,育儿需要鸡汤,也需要指南,公益普及婴幼儿养育、疾病、心理知识。原创公众号:CC爸妈(cc-bama)